APP下载

我国0~5岁儿童营养不良与婴幼儿辅食添加状况

2021-02-11厉梁秋荫士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辅食营养素摄入量

石 英,厉梁秋,荫士安

(1.天津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000;2.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北京 100000;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北京 100050)

母乳是足月新生儿的最佳营养来源,纯母乳喂养可满足6月龄内婴儿的全部营养需求,然而对于6月龄以上的婴儿,仅靠母乳已无法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和能量[1]。世界卫生组织(2003)关于辅食喂养指导原则建议,应及时合理地给6月龄或以上儿童提供额外的高营养食品(辅助食品,以下简称“辅食”),无论他们是否继续母乳喂养[2-3]。辅食添加及时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婴儿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婴幼儿的膳食安排应该在食物味道和质地方面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4-5],这些变化与婴儿的生理和神经发育的成熟密切相关。6月龄之后辅食添加不合理(质量与数量),将显著增加婴儿6月龄以后发生营养不良和微量营养素缺乏(如缺铁性贫血)的风险[3,6-8]。本文总结了我国0~5岁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微量营养素营养状况、主要微量营养素摄入量及我国婴幼儿辅食添加情况。

1营养不良发生率

基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2010—2013)》中0~5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低出生体重率为3.0%~4.0%,巨大儿发生率为4.5%~6.6%;生长迟缓率为8.1%,农村(11.3%)高于城市(4.2%),贫困农村更高(19.0%);低体重率为2.5%,农村(3.2%)高于城市(1.7%),贫困农村为5.1%;消瘦率为2.0%,农村(2.4%)高于城市(1.5),贫困农村为2.7%;超重率为8.4%,城乡相同;肥胖率为3.1%,城市(3.3%)高于农村(2.9%)。

全国性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儿童营养状况面临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双重负担;一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政府推行的针对贫困地区营养缺乏/不足儿童的强有力的干预措施,显著降低了儿童低体重和消瘦患病率,然而生长迟缓的问题仍然存在。生长发育迟缓是衡量儿童营养不良的首要指标,到2013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患病率仍有8.1%,贫困地区更高;另一方面,超重和肥胖的儿童比例逐年上升。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除了生命早期可能发生的宫内生长迟缓,婴儿期的早期喂养方式(如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及经常患感染性疾病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7-10]。最近全国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儿童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我国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2015—2019年)、低体重率均已实现了2020年的国家规划目标,农村儿童生长迟缓率已得到了根本改变,然而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达到10.4%[11-12],即使农村地区6岁以下留守儿童的超重(6.9%)和肥胖(2.3%)也成为需要关注的营养问题[13]。

2微量营养素营养状况

微量营养素,尤其是铁、维生素A、维生素D、锌、碘和叶酸等,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如膳食中铁摄入量不足,其他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摄入量不足和其他影响铁吸收利用的因素(如植酸盐、草酸盐)会降低膳食铁的利用率,增加缺铁性贫血发生率[14-17]。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2010—2013)》中0~5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数据显示[18]①贫血率:我国0~5岁儿童贫血率为11.6%,农村(12.4%)高于城市(10.6%),2岁以内婴幼儿的贫血率显著高于2~5岁的儿童,见图1。②维生素D:我国3岁和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6.8%和11.1%;维生素D不足率为43.0%,城乡分别为44.0%和42.1%,是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最为常见的。③维生素A:我国3~5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1.5%,农村(2.1%)显著高于城市(0.8%);边缘性维生素A缺乏率为27.8%,农村(34.7%)显著高于城市(21.4%),长期边缘性缺乏维生素A增加了儿童患感染性疾病和死亡的风险。④锌:我国3~5岁儿童锌缺乏率为3.9%,农村(5.5%)显著高于城市(2.4%),男童锌缺乏率高于女童。

注:引自《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2010—2013)》。图1 中国0~5岁城乡儿童贫血患病率Fig.1 The prevalence of anemia among children aged 0-5 year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上述结果提示我国儿童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这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潜能和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10,14,18]。因此我国的儿童营养状况改善发展战略需要特别关注和改善儿童边缘性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同时也要改善铁和锌的营养状况。

3主要微量营养素摄入量

诸多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多种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低于目前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或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AI)[18-21]。突出表现在由于大多数食物维生素D的含量均很低(特定强化食物除外),我国儿童膳食中维生素D摄入量不足尤为突出;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2010—2013)》中0~5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其他容易发生缺乏的微量营养素有维生素A、钙、铁、锌等[18],下面分别分析这几种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

3.1维生素A

我国0~5月龄、6~11月龄和12~23月龄人工喂养儿每日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达到适宜摄入量的比例分别为80.0%、65.1%和62.2%,2~5岁儿童中有76.2%的儿童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发生缺乏的风险较高。

3.2钙

我国0~5月龄、6~11月龄和12~23月龄人工喂养儿每日膳食钙摄入量达到适宜摄入量的比例分别为82.9%、73.0%和27.9%,2~5岁儿童中94.8%的儿童钙摄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其中城乡儿童分别为90.5%和97.8%,儿童中膳食钙摄入量不足的风险较高,见图2。

注:引自《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2010—2013)》。图2 婴幼儿膳食钙摄入量和满足RNI/AI的情况Fig.2 Dietary calcium intake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nd percentage meeting recommended dietary nutrient intake(RNI)/adequate intake(AI)

3.3铁

我国0~5月龄人工喂养婴儿铁摄入量达到每日膳食适宜摄入量的比例为100.0%,6~11月龄和12~23月龄人工喂养儿每日膳食铁摄入量达到平均需要的比例分别为46.8%和66.8%,而2~5岁儿童中存在铁摄入不足风险的比例为17.2%。

3.4锌

我国0~5月龄人工喂养婴儿锌摄入量达到每日适宜摄入量的比例为80.0%,6~11月龄和12~23月龄人工喂养儿每日膳食锌摄入量达到平均需要的比例分别为78.6%和73.6%,2~5岁儿童中存在锌摄入不足风险的比例为26.7%,达到或超过推荐摄入量的比例为56.9%。

4婴幼儿辅食添加情况

6~23月龄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迅速,处于从纯母乳喂养到家庭食物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是儿童营养不良和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也是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的年龄段[2,10,14]。因此,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合理地进行辅食喂养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两者是互为补充的统一体[2]。2岁以内婴幼儿获得最佳的生长发育将有利于其成年时期的体质状况、认知能力和劳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潜能,而且这个时期进行针对性营养干预被认为投入产出比最高[10]。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2010—2013)》[9,18],婴幼儿辅食添加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以农村儿童辅食添加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辅食添加不及时、种类单一、添加的次数和质量均不能满足婴幼儿需要;73%的农村儿童6~8月龄才开始添加辅食,而城市儿童这一比例已达到90.4%,见表1和表2;辅食种类多样化达到推荐比例的儿童,农村仅有39.8%,城市为65.5%;给儿童添加辅食次数达到推荐频次的比例,城市、农村分别为79.1%、60.6%;而辅食添加频次和种类同时达到推荐的比例更低,城市和农村分别为39.5%、15.7%。全国6~23月龄婴幼儿达到最低膳食多样性、最低进食频次和最低可接受膳食标准的比例分别为52.5%、69.8%和27.4%,而且城乡间差异明显,见表2。

表1 中国2013年不同地区0~5岁儿童开始添加辅食的月龄Table 1 Age of introducing complementary foods for children aged 0-5 years old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in

表2 中国2013年6~23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地区分布(%)Table 2 Introduction of complementary foods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ged 6~23 months old by region in China(%)

母亲年龄、看护人受教育程度、流动状态(如留守或流动儿童)、食物可及性及家庭经济水平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6~23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状况。24岁以上、受教育程度较高(本科及以上)、母亲外出打工及收入较高的家庭,儿童辅食添加的合格率较高。

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从6月龄开始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其原因与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过早或过迟)以及添加辅食的量(质量低与数量不足)有关,而且这种现象农村更严重,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22-23]。几十年来,我国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而且还存在一定比例的生长发育迟缓等长期营养缺乏导致的营养问题,这与开始添加辅食的时机不合理、添加辅食的质差量不足、喂养不合理等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6月龄开始的辅食喂养,除了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工业化生产的辅食,还应加强普及儿童看护人科学育儿的知识与喂养技巧。

[致谢:中国婴幼儿辅食产业发展报告-2020编写组企业成员:雀巢(中国)有限公司,亨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阳光麦田贸易(深圳)有限公司(小皮),湖南英氏营养食品有限公司,扬州方广食品有限公司,喜宝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沈阳爱优喂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人之初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京元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其他专委会成员企业等。]

猜你喜欢

辅食营养素摄入量
老年人护眼七大营养素
食物中的“有色”营养素
因人而异合理补充营养素
宝宝教你判断辅食何时添加
揭秘“食品级”肌肤营养素
宝宝添加辅食出现呕吐还能继续吗
中国人盐摄入量依然超标
营养与健康
分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
宝宝第一口辅食先别吃蛋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