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房建项目设计施工一体化BIM应用
2021-02-11曾乐
曾 乐
(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分公司,长沙 410208)
1 项目简介
“中国铁建·洋湖苑”(二期)项目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洋湖大道与含浦中路交叉口东北角,靳江河白菜堤西岸。该项目是集办公、配套商业和公寓为一体的超高层建筑。由两栋塔楼及车库组成,占地面积18 635.98m2,总建筑面积89 036.73m2,其中地下18 242.43m2,地上70 794.30m2。南塔楼地上二十四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99.4m; 北塔楼地上三十三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为149.6m,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效果图
2 采用BIM技术的原因
(1)如何避免室外管线与建筑结构、消防车道、园林小品之间的冲突,以及满足覆土深度要求并确保管线的顺利安装[1]是个难点。
(2)地下车库与塔楼衔接处结构高差大,管线众多,如何优化管线[2]是个难点。
(3)公寓层高4.5m,如何为业主增加居住空间,优化户型[3,4]并向业主直观展示为一个难点。
(4)施工场地狭小,如何进行平面布置[5]并优化是个难点。
(5)项目拟创建设工程“鲁班奖”,细部节点做法需优化设计[6]。
(6)屋面两层为架构层,且楼层板预留洞多,高空作业及临边作业多[7],安全防护难度大。
(7)目前建设工程的生产对智慧工地的需求日益明显,而BIM对生产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将生产中的重点、难点直观地表现出来[8],进行可视化交底[9,10],提前做好技术准备,避免返工[11]。
3 BIM应用成果
3.1 BIM应用的软硬件情况
本项目选用Revit、鲁班系列软件建立模型,并整合搭建BIM技术应用平台,主要用于技术、进度、安全、质量、物资应用和成本管控。项目硬件配置表,如表1所示。
表1 BIM应用硬件配置表
3.2 项目BIM组织架构
本项目依据全员参与、全员建设的原则,由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技术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担任技术指导,下设模型组、应用组。模型组分为土建与机电建模,负责BIM建模与模型调整; 应用组由工程技术部部长、安全环保部部长、成本管理部部长、设备物资部部长牵头,带领各自部门学习应用BIM系统。
3.3 设计阶段
3.3.1 覆土深度校核
本项目在设计阶段利用Revit模型,添加设计上的覆土元素,找出管线覆土深度不足的部位,通过与景观专业协作的方式,调整了部分管道线路和部分区域的覆土高度,查错补漏,减少了后期的设计变更。
图2 场地管网局部3D效果图
3.3.2 室外管线优化
本项目的室外管线隐蔽性强、管线错综复杂,由于前期信息不对称,设计精度较低。 本项目在施工之前,通过建立BIM模型,将室外管井等元素添加入模型,发现多处井道与道路冲突,将检查结果反馈至图纸进行调整,避免了后期在施工中对这些问题的后知后觉,如图2~3所示。
图3 室外管线优化
3.3.3 室内管线优化
本项目的室内管线复杂,数量繁多,多处交汇节点容易碰撞,需优化设计。通过传统的优化,难以计算每一层优化管线排布后的室内净高。本项目利用Revit软件将土建模型与机电模型关联,进行管道漫游,发现多处管道位置未预留孔洞,管道排布错乱,不利于增加净高,将检查结果导出报告之后,优化室内管网的排布,在管道穿过混凝土的位置开设孔洞。
图4 二层剖面1处轴侧图
3.3.4 三维施工交底
对于场地管网中复杂部位,本项目利用三维模型进行交底,让原本在平面图上难以表达的管线空间位置关系变得直观易懂,相比于传统的抽象性文字配图纸的交底更加直观,极大地提高了施工交底的质量和效率,如图4~5所示。
图5 复杂部位局部3D效果图
3.3.5 装修方案对比分析
在装修方案制定中,将不同的装修方案进行建模,利用Fuzor软件进行渲染,将原本在施工后才能展现的视觉效果通过模型形象地展示出来,配合模型来对比各装修方案的优劣,简化了方案制定的流程与选择方案的困难,如图6所示。
3.3.6 公寓空间分析
本项目还对模型的尺寸进行标注,对公寓净高进行标注分析,并利用人物漫游功能进行虚拟漫游,测试处各装修方案与预期的效果偏差不大,得出装修方案可行的结论,如图7所示。
图6 装修方案对比图
图7 公寓空间分析
3.3.7 设计工程概算
在设计过程中,摒弃了传统手算的方式,对BIM模型的工程量进行提取,与当地定额、材料信息价相结合,同时经过手算复核,发现BIM提量与实际偏差不大,大大减轻了业务工作量,同时利用BIM平台,很方便保存了数据,如图8所示。
图8 利用Revit模型导出工程量
3.4 施工阶段
3.4.1 现场布置
由于项目施工场地狭窄,地势起伏较大,施工部署工作面有限,针对项目特点,经理部建立BIM三维场地模型,将塔吊添加至方案规划的位置,发现部分区域塔吊无法覆盖,不适合作为场地堆放区及加工区,便将此处规划为混凝土泵送点,其余塔吊覆盖区域设置材料堆放区及加工区,通过模型直观展现出来,选择最优方案,并且发现项目两处塔吊覆盖的交汇区与材料堆放区冲突,通过模型来对比方案,将塔吊覆盖的交汇区更改为材料周转区,如图9所示。
图9 施工现场场地布置
3.4.2 室内管线施工优化
通过模型检查还发现,管线总体排布宽度超过1 200mm时,中间区域预留300mm宽检修通道,为后期检修提供了便利,避免后期检修困难,如图10所示。
图10 室内管线深化前后对比
3.4.3 室内管线一体化整体施工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创新性地使用管道一体化施工,结合BIM模型,进行管线分段、管线深化、尺寸批量提取等工作,将所需要加工的管道导出大样图对厂家进行交底,并对没根管道配置特定的二维码,由厂家在工厂加工并扫码验收合格后,再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整体吊装,省去了现场加工的时间,减小了现场施工的制约,提高了工程质量,缩短了工期。
图11 机电管线预制、编码与安装
在模拟过程中还发现,各管线弯头如果弯曲角度根据现场随意调整,施工过程中会因为弯头混乱导致管道碰撞,影响施工,所以项目基于BIM模型修改方案,必须采用45°/90°标准弯头,不能采用其他角度弯头,如图11~12所示。
图12 漫游模型与现场实际对比
3.4.4 细部节点深化
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节点处需深化模型,避免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冲突,具体做法是单独建立钢梁节点与混凝土构件连接的模型,模拟施工,发现混凝土梁与钢梁连接处确定焊接点,在钢梁加工过程中提前定位,提前焊接,免去了安装后焊接困难的缺点; 对于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处,箍筋按照通常间距布置,会导致预埋件无法放入柱中,基于BIM模型,提前调整连接处的柱箍筋分布位置并进行交底,如图13所示。
图13 钢结构与混凝土节点碰撞
3.4.5 可视化技术交底
通过BIM系统,项目部建立了施工关键节点的三维模型,以可视化技术交底的方式代替传统文字交底,使施工作业人员更加直观、更形象地了解施工工艺,如图14所示。
图14 承台开挖可视化技术交底
3.4.6 一键排砖
在砌体墙施工伊始,项目运用BIM软件一键排砖功能,从排砖的外观、材料的损耗等数据来对比传统手算排砖,确定排砖方案,并将不同的墙体分别导出施工图,编制二维码,现场根据墙体排砖图进行砌筑,通过二维码验收,相比于传统的排砖方式,BIM一键排砖不仅节约大量排砖及计算工程量时间,而且可以直观查看砌筑工艺,优化用料,降低砌体损耗量,如图15所示。
图15 运用BIM软件输出排砖图
3.4.7 工艺工法库
BIM技术人员将项目各项技术交底、工艺、工法上传至BIM系统工艺工法库,形成项目级工艺工法库平台,现场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端BIM平台,避免了因施工方案不熟导致的施工不畅,随时随地查看工艺要求、工法流程,实现了动态施工工艺的企业级集中创建和集成管理,有效地助力了现场管理,如图16所示。
图16 工艺工法库与BIM手机应用端
3.4.8 通过BIM模型提取工程量
在施工过程中,将BIM模型根据现场施工需要进行分区分块,相较于传统需要1名技术员+一名预算员+一名物资员配合核对的方式,减小了工作的难度,报量速度提高数百倍,核量更方便,追踪更轻松,如图17所示。
图17 BIM报量(南塔混凝土工程量)
3.4.9 BIM+成本核算
项目部运用广联达BIM模型进行成本计价,根据当月形象进度勾选已完构件,直接导出工程量,一键套用定额,一键导出工程量清单,系统地保存在BIM平台中,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核算方式不仅仅大大缩短了时间,还将资料有序地规整在软件中,便于后期核对,如图18所示。
图18 利用BIM模型+成本核量计价
3.4.10 质量安全管理闭环
项目在BIM平台中建立了现场问题整改记录,由现场质量员将发现的质量问题上传并指定整改负责人,整改负责人接到整改通知后前往整改地点整改,完成后拍照上传系统,由检查人确认是否合格,形成质量管理闭环; 由安全总监设置现场巡视点或巡视周期,巡视人到巡视点使用BIM系统手机端扫描二维码签到,描述巡视点的现场情况; 直接用手机端发起安全问题,同时查看该巡视点之前的问题是否整改闭合,如图19所示。
图19 现场安全定点巡视
3.4.11 现场施工实时监控
公司和项目部成立两级施工现场视频监控中心,结合BIM系统,负责公司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的日常管理及联络工作, 并与湖南湘江新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视频监控系统关联,共同对项目施工实时监控,大大提高了项目的文明施工、绿色施工及施工进度水平,如图20所示。
图20 公司监控系统
3.4.12 特种设备智能感应与监测
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塔吊运行,保障作业安全及使用规范:塔吊防碰撞及吊钩可视化系统能够全方位保证塔机的安全运行,包括塔机区域安全防护、塔机防碰撞、塔机超载、塔机防倾翻、吊钩可视化等功能,同时能够提供塔机安全状态的实时预警,并进行制动控制,如图21所示。
图21 超载报警系统与塔机智能检测平台
3.4.13 劳务实名制
项目通过BIM系统集成应用,将各施工人员的工种、三级安全教育、具体班组负责人等录入平台中,导出二维码,做到一人一码,结合智能门禁系统,建立劳务实名制体系,实时加强了对劳务人员的安全管理,规范用工、安全用工、高效用工,如图22所示。
图22 劳务工人二维码
4 BIM应用总结
本项目BIM应用贯穿于设计、施工全生命周期。从软硬件的配置、室内外管线综合优化、覆土位置复核、三维交底、装修方案、净高分析、工程概预算、一体化施工、工艺工法库、模型提量、质量安全问题闭环等方面详细阐述了BIM在建筑业中的应用。BIM在项目中的应用程度越高,产生的效益也越大,做到模型指导施工,BIM平台集成项目数据服务施工。本项目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各专业的协同合作及有效的信息互享,极大地优化了施工组织,节约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为今后其他项目开展智慧建造、打造智慧工地提供了全方位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