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古树名木保护和开发利用*
——以绿美古树乡村建设为例
2021-02-11王东秀朱宇钒
王东秀 车 瑞 朱宇钒 李 蓉 李 玲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旅游与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古树名木是指树龄在100 年以上或有着重要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的树木,古树名木是自然生态资源中的瑰宝,具有生物物种演化研究和历史文化传承等价值,被誉为“绿色文化”、“活的化石”[1]。文物不可再生,死树不可复原,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地球上古老的生命,就是保护人类的家园,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古树名木,应当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绿色使命”、“历史责任”和文明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古树名木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源组成部分,历经千百年依然发挥着重要而又特殊的生态功能[2]。因此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生态环境,是推进生态建设的需要。
广东省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意见》和《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关于开展新一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建档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16 年以来启动了新一轮的全省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建档工作,至2018 年底,基本完成了本次普查建档任务[3-4]。在普查开展的同时,发现由于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危害、人为破坏和树龄老化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古树名木长期处在生长衰弱状态,有的甚至濒临死亡的边缘[5]。因此,开展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目前,广东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正有序推进和开展,与以往古树名木保护单纯财政资金投入显现的不可持续的缺点,探索出一条可持续性的古树名木保护策略,对古树名木的长效保护至关重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持续推进。挖掘和利用古树名木的价值,紧密结合绿美乡村建设,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推动乡村发展新业态,已成为古树名木可持续性保护的热点方向之一。将古树名木的高价值和绿美乡村建设相结合在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为社会普及生态文明思想的同时,也反向促进了古树名木的保护。本文在分析广东省古树名木资源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以古树名木价值挖掘为基础的绿美乡村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旨在为广东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1 研究地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地概况
广东省地处祖国大陆最南部, 位于109°39′~117°19′ E,20°13′~25°31′ N。陆地面积17.97 万km2,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全省年平均气温21.8℃。年平均气温分布呈南高北低,雷州半岛南端徐闻最高(23.8℃),粤北山区连山最低(18.9℃)。月平均气温最冷的1 月为13.3℃,最热的7 月为28.5℃。截至2019 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为58.61%,森林蓄积量达到5.79 亿m3。广东省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80 科1 645 属7 055种,分别占全国野生维管束植物的76.9%、51.7%和26.0%。其中,广东特有植物8 属18 种。
1.2 数据来源
2016—2018 年期间,广东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古树资源普查项目,形成了全国第2 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广东省成果报告数据库。本研究以该数据库截止至2018 年12 月31 日的普查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数据统计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6 完成。绿美乡村建设案例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获取。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东省古树名木资源特点分析
2.1.1 数量多,重点保护物种丰富 广东省现有古树名木80 398 株,古树群826 个。一级古树(树龄500 年以上)有754 株,占总株数0.94%,二级古树(树龄300~499 年)有4 810 株,占总株数5.98%;三级古树(树龄100~299 年)有74 760株,占总株数92.99%,名木74 株,占总株数0.09%。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树种的古树名木有30 种,共19 189 株,占总株数的23.87%(表1)。
表1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古树名木Table 1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China
序号Order保护级别Protection level 8伯乐树科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10一级9无患子科荔枝Litchi chinensis13 782二级10无患子科龙眼Dimocarpus longan3 510二级11罗汉松科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87二级12豆科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588二级13豆科海南黄檀Dalbergia hainanensis1二级14豆科花榈木Ormosia henryi2二级15豆科红豆树Ormosia hosiei9二级16豆科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7二级17豆科降香Dalbergia odorifera2二级18樟科闽楠Phoebe bournei71二级19樟科楠木Phoebe zhennan16二级20瑞香科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88二级21楝科红椿Toona ciliata38二级22壳斗科尖叶栎Quercus oxyphylla1二级23壳斗科华南锥Castanopsis concinna27二级24龙脑香科青梅Vatica mangachapoi5二级25山榄科紫荆木Madhuca pasquieri4二级26柏科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2二级27三尖杉科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1二级28桫椤科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1二级29梧桐科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11二级30椴树科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1二级合计19 189科Family树种Species株数Number of individuals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8 种,分别为银杏、南方红豆杉、水松、水杉、苏铁、篦齿苏铁、猪血木和伯乐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2 种,包括野生荔枝、龙眼、罗汉松、格木、海南黄檀、花榈木、红豆树、海南红豆、降香、闽楠、楠木、土沉香、红椿、尖叶栎、华南锥、青梅、紫荆木、福建柏、海南粗榧、桫椤、梧桐和蚬木。根据《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列入广东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树种有6 种,共318 株,占总株数的0.40%,包括海南粗榧、观光木、乐东拟单性木兰、沉水樟、见血封喉和猪血木(表2)。
表2 列入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古树名木Table 2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2.1.2 树种种类丰富,集中分布明显 广东省古树名木隶属于84 科270 属550 种,种类丰富,但呈现集中分布的特点。由表3 所示,广东省古树名木树种株数位于前十的科、属和种的总和分别占到总株数的85.13%、77.25%和67.33%。其中位于前五的科为桑科(30.71%)>无患子科(21.42%)>樟科(8.38%)>壳斗科(6.87%)>金缕梅科(4.75%);位于前五的属为榕属(29.12%)>荔枝属(17.13%)>樟属(7.51%)>锥属(6.38%)>龙眼属(4.25%);位于前五的种为榕树(23.75%)>荔枝(17.15%)>樟(7.24%)>龙眼(4.26%)>枫香树(3.03%)。
表3 广东省古树名木优势资源Table 3 The superior resources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2.1.3 分布广泛,区域差异大 在广东省21 个地级市均有古树名木存在,但古树名木分布呈现明显区域差异。由表4 所示,惠州市、广州市、韶关市、茂名市和湛江市古树名木总株数排在前五位,共43 986 株,占全省古树名木总株数的54.71%;一级古树的分布数量位于前五位的分别为韶关市(194 株)>茂名市(80 株)>惠州市(71 株)>清远市(58 株)>河源市(52 株),共455 株,占到全省一级古树总株数的60.34;二级古树的分布数量位于前五位的分别为韶关市(1 087 株)>清远市(545 株)>惠州市(435 株)>梅州市(264 株)>肇庆市(255 株),共2 586株,占到全省一级古树总株数的53.76%;三级古树的分布数量位于前五位的分别为惠州市(10 318株)>广州市(9 947 株)>茂名市(7 577 株)>韶关市(7 022 株)>湛江市(6 593 株),共41 457 株,占到全省一级古树总株数的55.45%;名木的分布数量位于前五位的分别为湛江市(14株)>广州市(13 株)>揭阳市(8 株)>江门市(7 株)>东莞市(5 株),共47 株,占到全省古树总株数的63.51%。通过生长场所进行区分,发现广东省古树名木呈现典型的乡村多、城区少的特点。全省古树名木乡村分布有70 128 株,占总株数的87.23%;城区分布的有10 270 株,占总株数的12.77%。
表4 广东省古树名木分布情况Table 4 The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2.2 以古树价值挖掘为基础的绿美乡村建设分析
2.2.1 挖掘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景观——开平市马冈镇北湖村为例 北湖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古迹文物保存良好,有被评为“中国第35 处世界遗产”的开平碉楼群,其中始建于1923 年的光正楼,巍然屹立,流光溢彩,是历史最悠久的开平碉楼。同时,北湖村古树资源丰富,拥有成片三级保护古树群落,总面积达到0.5 km2,以荔枝、桂木、龙眼和榕树为主,共有古树18 株(其中荔枝9 株、桂木3 株、龙眼2 株、榕树4 株),平均树龄达到160 年。北湖村整合当地优势,将历史建筑、文化资源和古树资源集合打造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古树公园,蕴含诗意乡情,浓厚生态、历史文化和休闲旅游特色,在美化了乡村环境的基础上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北湖村乡村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北湖村正朝着宜居村落的目标不断加大建设的力度,在2019 年获得了“广东十大魅力古树乡村”称号,声誉日隆,游客纷至沓来。目前,旅游观光产业已然成为北湖村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
2.2.2 结合特色文化品牌,开发特色旅游——以云浮市郁南县桂圩镇龙岗村为例 龙岗村是桂圩镇辖下的一个自然村(原称石龙岗村),生长着一棵千年香樟(编号:44532210220700105)树龄1 200 多年,树高28 m,胸围12.4 m,平均冠幅43 m,枝繁叶茂层层叠叠,须12 人方可环抱。樟树主干内部下半部分已经中空,树洞内能同时站立16 个成年人及1 个小孩子,是郁南县最大的樟树。树根曲张外露于表数丈,蜿蜒如盘龙。据说李氏族人在后唐时期(公元1205 年),受掩护苏皇妃之累,被朝廷搜捕,分别迁居至广东南海、新会、鹤山一带。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为躲避官兵追杀,危急中李氏先人与家人躲进樟树主干洞中,其后李氏先人就地定居,历经多年繁衍,发展成为现在的龙岗村。1948 年4 月18 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四一八”武装起义在桂圩龙岗村打响了第一枪。在遭到敌人的追剿时,部分队员跳进树洞隐蔽起来,反动派追至古樟树下,村民们燃起香火拜树神,由于烟雾扑面,只好作罢。龙岗村的千年香樟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而珍贵,因铭刻着传神的故事而多彩。当地深入挖掘古樟树的特色文化,结合当地的乡土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的特点,打造了当地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龙岗村获评为“全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广东十大魅力古树乡村”,“云浮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云浮市综合实践教育基地”、“郁南县党员教育基地”、“郁南县中共党史教育基地”、“郁南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古树资源已成为了当地最著名的旅游名片。
2.2.3 挖掘古树科普价值,提升生态意识——东莞茶山镇牛过蓢村 牛过蓢村的村民对古树的保护向来十分重视,因此该村面积约20 000 m2的古树群保护完好,树龄在100 年以上的便有30 余棵,其中一棵高山榕树树龄甚至达到770 年。百年古树群与人居环境如此贴近,也说明了在尊重大自然的前提下,森林是可以与人类共生共存的。当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古树资源的科普和生态价值,结合乡村经济资源,通过引入生态观光、农耕体验和科普宣教的休闲农业旅游,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让人能回归自然,感受自然,接受自然教育,提升了村民对古树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意识,取得了乡村振兴建设的实际成果。
3 结论与讨论
古树名木具有着较为丰富的政治、历史和人文资源,它们是自然社会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同时也是生物繁衍更替以及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从经济角度来看,古树名木是我国自然生态和旅游的重要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从植物生态角度而言,古树名木为珍贵树木、珍稀和濒危植物,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广东省古树名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分布广泛,珍稀保护物种丰富,蕴含着深厚且多样的历史、人文、生态和科研价值。深入挖掘和开发古树名木的价值,是古树名木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基于古树价值开发利用的绿美乡村建设模式的成功案例,论证了将古树名木价值挖掘和利用与绿美乡村建设相结合的古树名木保护策略的可行性,为全省古树名木的可续性保护提供参考。广东省乡村古树名木的总株数占到全省古树名木总株数的87.23%,达到70 128株,表明了古树名木价值开发利用和绿美乡村建设相结合的古树名木保护策略在全省均有广阔的推广应用空间,将为广东省乡村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走访调查广东省绿美乡村建设,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对古树名木生长来说,随着绿美乡村建设的开展,很多地方对古树健康生长的考虑不够,对于古树名木原生境的破坏较大,导致古树生长逐渐衰弱甚至死亡,如在古树生境保护范围内建设建筑导致古树生长空间受限,地面的过度硬体化影响古树根系生长,古树枝干挂设过多的装饰灯具不仅容易引起火灾,而且容易吸引害虫危害。其次,在古树名木价值挖掘和开发上千篇一律,活动单一,缺乏创新性,与本地文化紧密结合程度不够,导致古树名木的价值未能高效体现和开发出来。因此,绿美乡村建设与古树名木价值相结合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将古树名木保护意识深入到绿美乡村建设当中,要始终将古树名木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充分考虑古树名木生长的需求来搞开发和建设,要认识到古树名木的健康生长是古树名木价值开发利用的基础,只有保护好古树名木,才能长久的获取古树名木的价值;其次,保证古树名木保护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古树名木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有害因素的危害,从而影响古树名木健康,因此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来开展古树名木复壮和日常养护工作,保持古树名木的健康状态,避免以往出现的保护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7]。第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可利用乡镇文化旅游向导制度,把深谙当地古树名木生态特征和文化历史的人员组织培训成为当地古树名木文化旅游向导,给慕名前来的游客提供专业的乡镇文化咨询向导服务,详细的讲解和宣传乡村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成就,引导普通公众参与到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为外部经济文化资源和乡村经济文化互动发展提供链接的途径。最后,要多角度、多形式的开发古树名木价值,开展古树名木文化创新研发工作,设计一系列新颖的活动,更好的带动当地乡村的经济发展,从而促进绿美乡村建设[6]。
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合理开发利用古树名木资源,能有利于古树名木地可持续性保护。本文对古树名木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些思路和途径,期望能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古树名木的可持续性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这些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