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亲墓志》考略
2021-02-10丁桐
摘要:《王忠亲墓志》,贞元二十一年书写,20世纪90年代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審旗纳林河乡背锅沙锅梁村出土,现藏于榆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此志主要记载了志主王忠亲的生平信息。文章在对《王忠亲墓志》考释的基础上,总结出《王忠亲墓志》的书法价值与审美特征,通过对墓志的释读、文字等进行研究,发现该墓志的书法基本可以展示出安史之乱后中唐经济状况开始衰落后的边关小吏墓志基本情况。《王忠亲墓志》的书法风格质朴古拙,粗犷豪迈却又天真烂漫,毫无修饰之感,间有行书用笔,姿态生动,险象环生。《王忠亲墓志》虽然字体并不成熟,歪斜欹侧者居多,但与欧阳询书法有一定的相似性,研究该墓志有助于我们认识唐朝中期边疆地区书法风格,也能对唐朝中期边关的历史有一定的补充。
关键词:王忠亲;墓志;楷书;艺术特点
墓志是古代丧葬礼俗中重要的随葬品,为专门记叙死者姓名、籍贯、生卒年月、生平事迹等信息的丧葬器具,是当时人们生死观与丧葬文化的重要体现,史料价值较高。通过解读这些墓志,可以发掘被湮没了的历史,找到失落的文献资料,对书法发展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整个唐代厚葬风气很重,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下层平民,死后都可以撰写墓志以求留名。墓志的书法发展较之上流名家书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王忠亲墓志》为中唐时刻制,且又处于边疆偏远地区,所以书风相较于唐其他墓志更为随意和古拙。通过对《王忠亲墓志》进行考察研究,有助于丰富我们对中唐边疆偏远地区书法风格的了解[1]。
由志文可知,志主名王忠亲,字子芬,故居为夏州(今内蒙古自治区)。官任开封府仪同三司、殿中监、上柱国。其祖父王公道并未做官;父亲王惟汶授儒林郎,为平州榆关令,兼领镇遏使一职。王忠亲及为镇遏使长子。儿子王季武官职位列上公之上,祭文中并未提及明确官职。志文为侄子登仕郎试虔王府参军著述并书写出来。由于墓主王氏一族多为边关小吏,职位大多也是没有实职的散官,又因撰书者文化水平不高,有些官职没有实际依据,基本查不到有关资料,无法做出详细的家族考证[2]。
一、《王忠亲墓志》释读
大唐故開府儀,同三司試殿中,监上柱国王府君墓誌铭并序。
従烴登仕郎試䖍王府參軍牟撰并書。
叔諱忠親字子芬,即右軍之系焉。曾祖公道天資正性悔以松月賞心髙卧閑雲靜而不仕。祖惟汶少習文武従戎立勲授儒林朗守平州榆閞令兼領鎮遏,使叔即揄開令之長子也。志氣孤直定難三。
朝恩賜斑榮官祑相繼年甫耳㥧味道居閑悲囗奠於兩楹遘囗疾而不愈,以貞元廿一年六月八日,薨於夏州之私苐也。子季武英謀深敏,仁孝囗囗,官連芲慕之榮軄列。
上公之右天降凶罰,茹囗蓼心號天一聲。在地三咽以其年七月廿七日,摧厝于州之東廿里濁水原之禮也。
前瞻千里,頋城巿於寸眸,濔迤平原虎阜与龍崗相續,邊風蕭索,孤塚峉荛。恐陵谷遷移,聊刋夏臺之石銘曰:
古塞蒼茫兮黃沙四起,懷㢤卞玉兮沉歿於此;魂悄悄兮歸夜泉,風蕭蕭兮起蒿里;山月孤眀兮吊壠雲,飢禽千古兮悲荒榛;痛龍劔兮随逝水,刊貞石兮銘斯文[3]。
貞元廿一年七月廿七日。
二、《王忠亲墓志》书法艺术分析
唐代书法的发展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座高峰,盛唐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各类事业也竞相发展。唐太宗喜爱书法,推崇王羲之,认为王羲之书法不激不厉,不偏不倚,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又开创行书入碑,是一位以帝王之力带动整个书法史的皇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便推动书法的发展上升到又一个高峰。
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到唐代,楷书发展比较成熟,并成为官方字体。对墓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欧阳询和褚遂良。在欧阳询的影响之下,唐代墓志楷书走向法度化,而褚遂良是拉开唐代墓志风格的重要人物。贞元前的觉大多数墓志都具有褚遂良楷书点画的特点。而贞元及之后,墓志书法书风就被颜真卿所影响。
《王忠亲墓志》刊刻于贞元二十一年,即贞元的最后一年。由于所处位置较为落后,书风还是和欧阳询相类似,个别笔画有褚遂良的風格。研究该墓志有助于研究墓志书法相对于上流社会书法的滞后性和偏远地区文化水瓶的滞后性及唐朝继安史之乱后逐渐衰败对书法文化的影响。
《王忠亲墓志》盖文4行,满行2字,篆书,素面。志盖篆文:“大唐故王府君墓志”。盖文结构修长,字形长方,笔画垂直入玄针,末端尖细,是典型的“悬针篆”。而其中“王”字横起笔明显为楷书起笔,其他几字的起笔也是方圆兼备,楷书与篆书杂糅现象较为明显[4]。
志文有18行,行7至25字不等。正书。刻制的较粗糙,并非出于名家之手。笔画粗细不一,此志无论从书法还是刻工来说,都比较一般。《王忠亲墓志》书法风格很是杂乱,并不明显。个别字形如“玉”“味”“风”和欧体几乎完全一致。但由于书写者水平不高,整体字形结体形态不是特别规范,有些字形甚至还有魏晋时期的影子。全文七个“之”字,其中有五个都带有行书笔意,这也体现出书写者所书很驳杂。
《王忠亲墓志》和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相似之处在于两者结体都偏于方整。不同之处在于《九成宫醴泉铭》法度更为严谨,于平正中见险绝,笔力刚劲,笔画方润。而《王忠亲墓志》用笔太过随意,结构虽学欧阳询,但由于书写者水平不高,导致结构不严谨,字形偏扁,字势更为欹侧。总体来看,《王忠亲墓志》受到初唐欧阳询书风的影响,结构用笔都比较相像,但是无论是在结构、用笔或意趣上都不如《九成宫醴泉铭》刚劲爽利,却多了几分淳朴自然,有种边疆地区特有的未经修饰的朴拙之感。
唐朝楷书发展成熟,初唐四家、中唐颜真卿以及到晚唐的柳公权等书家合力将唐楷推向了书法史的塔尖,其中对墓志书法影响最大的为欧阳询和褚遂良。贞元及之后也有受到颜真卿书法的影响。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之后唐朝经济文化不复从前,藩镇割据严重,中央集权衰弱。《王忠亲墓志》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这一地区出土墓志艺术水平普遍一般[5-6]。这是由于唐时偏远地区较为落后,边关小吏文化水平不高所致。
《王忠亲墓志》的书法风格质朴古拙,粗犷豪迈却又天真烂漫,毫无修饰之感,间有行书用笔,姿态生动,险象环生。墓志虽然字体并不成熟,歪斜欹侧者居多,但明显书学欧阳询,只是由于书写者水平不高导致字体不够欧书严谨、精彩。研究该墓志有助于我们对唐朝中期边疆地区书法风格的认识,也能对唐朝中后期边关的历史有一定的补充。
无论是从社会风气还是文人写作方面来看,唐代是墓志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时期。整个唐代厚葬风气很重。与《王忠亲墓志》出土于同一地区的墓志便多属于一些边关小吏。这些墓志风格并不完全相同,且由于书写者水平参差不齐,字形上没有太多相似之处。但是它们从书法水平、刻工到墓志铭文的创作水平上都十分一般,多偏于质朴古拙。这不仅代表了唐代中期边疆地区墓志风格的总体特征,也是唐朝墓志发展成熟的一个体现。
作者简介:丁桐(1997—),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西安工业大学书法专业学生,本科研究方向为书法创作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故宫博物院/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著.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叁】(上、下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
〔4〕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5〕刘元春.隋唐石刻与唐代字样[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
〔6〕程义.关中地区唐代墓葬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