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中婚恋诗人物形象分析

2021-02-10蒋振

雨露风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诗经

摘要:《诗经》是我国经典名著,流传于民众的生活中,由孔子编订,又称为“诗三百”,韵律较强且朗朗上口,其中表述了许多人物形象,演绎着各形各色的爱情故事,或是幸福或是悲凉,从中呈现出几千年前民众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本文从《诗经》中恋爱人物形象、新婚人物形象及婚后人物形象三种婚恋诗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的内容加以详细说明,旨在为现代研究学者提供有价值的素材。

关键词:婚恋诗;向往自由

《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中有许多反映婚姻生活或是爱情故事的诗歌,却多以女性视角为主,反映着古代人民的爱情观,也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虽然身处封建社会,但是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是令人敬佩的,同时诗歌中也反映出封建社会思想的闭守与紧固,与主人公的意志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令《诗经》中的爱情故事更加震撼人心[1]。

一、《诗经》中的恋爱人物形象分析

(一)大胆示爱的人物形象

《诗经》流传于周朝末期,此时已经是“礼乐崩坏”的阶段,人们可以平等地追求爱情,尽管还是会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但相比传统礼制时期,此阶段人们的观念已经有所解放。《诗经》中的恋爱人物形象也有大胆率真的一面,即便是在失恋以后,也可以显示出直率的个性。比如在《郑风》中就有“东门之栗,有践家室”的诗句,表达的就是向往爱情的女子在自己心仪的男子面前勇敢地赞赏自己,代表着《诗经》中的女子也会在遇到爱情时大胆地表达自我。还有《王风》中也描写过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个性格犹豫的男子,未给女子直接的回答,所以这个女子就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对这个男子说道:“畏子不奔!”女子对爱情的海誓山盟要比男子更加猛烈,读者也可以从诗句中感受到人们心中对爱情的渴望,尤其是性格直爽的女子在面对不敢回复的男子时,人们的示爱也可以在诗句中如此热烈、动人,这是封建观念下一种非常大胆的行为[2]。

(二)欢愉幽会的人物形象

男女爱慕之时从相知到相恋,便需要通过幽会来表达爱意,在封建时代,男女私下幽会是为人所不齿的,尤其是对女子而言,顯得“有损名节”,但《诗经》中描写与情人幽会的人物形象则是非常欢快愉悦的,比如在《王风》中就写到女子在等待心爱的情人,享受着与情人幽会的甜蜜和快乐,其中写到“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女子在树林中或是田地中等待着情人的到来,女子的心情也是激动的、兴奋的,这与当下时代人们约会时的心理也是相当一致的,自古以来人们因爱情迸发的荷尔蒙是一种生理激素,会让人感受到身心愉悦,《诗经》中人物形象也是如此。之后又描写到男子来到约会之所,享受着女子带来的美食,而男子也赠予女子定情之物,二人的幽会既纯洁又真挚。

(三)缠绵相思的人物形象

在男女示爱成功之后,会进入到热恋期,即便是封建王朝的男女,也会在热恋期饱尝相思之苦,古时人们并没有其他联络方式,或是互通书信,或是见面问候,但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男女之间难以互通书信,以免他人说闲话毁了女子的名节,男女之间都是保持着为数不多的联系,而有的男子也会为了自己的功名远走他乡,如《子衿》中就有写到女子在城阙之上等待情人的归来,她在城头上驻足眺望却久久没有等到自己心仪的男子归来,她所看见的只是一望无际的天边,《诗经》中“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慨叹,正是饱尝相思之苦的人们所发出的惆怅之音,也将相思中人们的内心疾苦呈现在人们眼前[3]。

(四)失恋痛苦的人物形象

爱情对于男子和女子的感触是不一致的,曾有人说,对于男子而言,爱情只是生活中的一段插曲,但对于女子来说,则可以成为生命的全部。在《诗经》中也曾描述过诸多失恋的女子,虽然面对狡猾的男子,女子也曾经历过焦虑、痛苦,但女子仍然对爱情充满着美好的向往。初遭失恋的人们内心情感缠绵,但对恋人还会保留一定的感情,也有的人们性格耿直,会直接表露心扉,比如《郑风》中就有女子直言:你变心了之后,我也有更好的选择!这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对不公平待遇的呐喊,在几千年前的《诗经》中就已经说明。

二、《诗经》中的新婚人物形象分析

女子出嫁时是最美的样子,在《诗经》中对新娘的描写也非常丰富,民众歌颂美好的爱情,在女子出嫁时更是给出了美好的祝愿,比如《卫风》中就有对新娘体型匀称的描写,比如写出新娘容貌的唇红齿白之感,对其音容笑貌均有细腻的描写,为后世之人刻画了一个美艳的形象。在《周风》中也描写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将新娘的容貌比作春天的桃花,侧面描写出新娘的年轻貌美及神采飞逸的样子。从《诗经》中可以看出,人们不仅觉得新娘的样貌美艳动人,更无私地给予新人祝福,希望新娘能够为婆家开枝散叶、延绵子孙,这也反映出古代封建社会还是以男性为主导,生子是当时妇女心中强烈的愿望。之所以将新娘比作桃花,正是因为桃花带给人固有的美满之感,繁茂的枝叶与肥大的果实,都会象征着新人的家业兴隆。《诗经》中也有“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的描写,就说明结婚的女子是一位性格温和的女子,之后又写道“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这说明这位新娘善良、忠贞,完全符合古人对女子的要求,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标准的儿媳形象。《诗经》中对新婚女性形象的描写都是非常美好的、正面的,这也说明古人对婚姻、爱情的向往,虽然《诗经》属于民歌风格的诗集,但不乏人们对新人新婚的祝福,在这些祝福中也反映出古代人民在封建社会压迫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4]。

三、《诗经》中的婚后人物形象分析

(一)弃妇人物形象

《诗经》中许多关于弃妇人物形象的描写,女性在新婚生活后一心付诸家庭劳动,养育自己的子女,她们勤俭持家,对爱情忠贞不渝,这就是中国传统女性的优良美德。但婚后的生活往往不如人们心中所期盼的,有的夫妻恩爱可以白头偕老,但也有的会面临婚姻破裂的惨状,女子被夫家休妻以后就成为弃妇,要忍受世人的白眼,忍受诸多不公,在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男权社会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男尊女卑思想与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也会为妇女一生造成巨大的痛苦,尤其是封建社会中的一夫多妻制,会使许多妇女惨遭抛弃。

如《诗经》中的《氓》就讲述了一位女子成为弃妇的经历。一开始她也经历了美好的爱情,从男子和女子相恋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女子对男子投入许多,男子也对女子许诺“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男子出征,女子在家中苦苦等待男子凯旋,每日在城墙上等待“复关”,终于等到男子回来以后,两个人组成家庭,原以为会进入幸福的生活,女子也在短暂的婚姻生活中任劳任怨的操持家务,“自我徂尔,三岁食贫”,男子的家中并不富裕,但是女子依然保持初心,与男子相敬相爱,但是慢慢地,男子的心已经不再坚定,与女子的婚姻也逐渐走向破裂。尽管女子对男子的爱难以割舍,但是在不幸的婚姻中,女子也觉悟到自己不能为情所困,要勇敢地走出不幸的生活,从人物的言行中也可以看出她坚毅果断的性格,即便是要忍受“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她也要坚决地与男子一刀两断。在这些描写中都可以看出,即便是处于社会不平等地位中,女子受到的压迫是难以想象的,尤其是舆论上的压迫,但是女性对待不公命运的反抗情绪依然是非常强烈的。

在《谷风》中也描写了一个弃妇人物形象,她与丈夫同甘共苦最终却惨遭抛弃,这样一位德行兼备的良妇,初到夫家时为之勤劳持家,等到家中稍有富余时,女子已经年老色衰,丈夫忘记旧情,喜新厌旧将其赶走。《召南》中也描写了温顺的女子,在不满丈夫宠妾灭妻的同时,又为丈夫找了许多合理化的理由,对丈夫的行为予以谅解,还期待着丈夫有朝一日能够对自己回心转意,这就是女子对不幸婚姻的另一种出路。

自人类社会从母系社会演变为父系社会以后,因为男子的劳动能力及其他方面的生存能力都要强于女子,所以男子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及社会政治的核心,基于女子的生理结构与男子亦有不同,所以女子一般从事一些家庭劳动,而难以负担家庭的开销,那么古代的女子就会普遍具有勤劳、忠贞的特点,在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下,女子因为缺乏经济能力,一般需要依赖男子生活,如果婚姻中的男子变心,那么女子就要面临着被休的命运,可女子一旦被休,周围就会对女子进行囫囵揣测,认为女子是否存在不端的行为才会被夫家休妻,正是这种做法,使得古代婚姻中的女子难以面对被休的局面,实际上“被休”与现代社会中的“离婚”是不同的,女子被休就要永远被带上标签,所以弃妇的结局通常比较悲惨,《诗经》中对弃妇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是比较细腻和生动的。

(二)思妇人物形象

周朝末年受到诸侯战乱的影响,各地的徭役、赋税都比较严重,各地的男子或是充军,或是服劳役,导致许多青壮年男子通常需要离家多年、一去不复返,留下家中的妻儿老小,致使社会中出现许多留守空房的妇女,所以《诗经》中也出现了许多思妇的人物形象,可以说,《诗经》也是闺怨诗的开端。这些留守空房的妇女既有夫妻离散的悲伤,又有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和担忧,如在《君子于役》中就有对妇人怀念之情的描写,诗中写到妇女看到黄昏景象时,想到牛羊都已经回家,鸡鸭也都栖息,禽畜皆已归巢,但丈夫却不知何日能回家,更不知丈夫身在远方是否吃饱穿暖。妻子在家中思念丈夫,对丈夫的痴情从字里行间中体现出来,尽管这些只是女子的心理活动,但却反映出妻子对丈夫的一片痴情。在《卷耳》中也有提到,家中的妻子因为思念丈夫而终日无心做事,挂念丈夫在军营中可能会生病,也可能会因为想家而酗酒。妻子一想到此就会无比担忧,尽管这些只是女子的联想,但是对丈夫的忧思难以排除。在《采绿》中提到,妻子设想丈夫从远方回家后,自己要为丈夫装好弓箭,和丈夫一起钓鱼,从这些简单的生活小事难以得到满足中,就能够揭露封建社会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有许多青壮年战死沙场使家庭支离破碎,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悲痛是难以避免的。

四、结语

《诗经》中描写的人物形象较多,恋爱中的人物形象、新婚的人物形象和婚后的人物形象是主要类型,也有婚后生活美满的人物形象,两个人琴瑟和鸣、互敬互爱。实际上《诗经》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反映的是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们渴望从封建社会中逃离束缚,追求内心与外在的统一、和谐与自然美,对爱情的忠贞正是人们所遵循的道德观念。

作者简介:蒋振(1987—),女,侗族,贵州镇远人,高校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参考文献:

〔1〕张海英,甄心恒.关于《诗经》婚恋诗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9(29):48-49.

〔2〕沈晓坚.《诗经》婚恋诗女性人物形象探究[J].大众文艺,2019(14):14-16.

〔3〕周健伟.从《诗经》婚恋诗看女性的爱情观[J].现代妇女(下旬),2013(12):32-37.

〔4〕李可尔.浅析《诗经》中婚恋诗中的婚姻观[J].中華辞赋,2018(12):47-48.

猜你喜欢

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邶风·击鼓》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遇见最美的《诗经》
小心翼翼
《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巧用《诗经》解难题
“啡”我思存
房县让“诗经文化”唱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