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化腐生肌膏外敷在下肢Ⅲ、Ⅳ期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

2021-02-10耿小英陈德监

中外医疗 2021年33期
关键词:腐生肉芽上皮

耿小英,陈德监

1.兴化市中医院门诊手术室,江苏兴化 225700;2.兴化市中医院皮肤科,江苏兴化 225700

压力性损伤主要因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 血流淤滞及微循环障碍,皮肤及皮下组织营养供给不足所致,以局部组织细胞缺血缺氧、 营养不良所诱发的组织糜烂坏死作为主要的病理改变,好发于各类昏迷、截瘫、骨折等长期卧床或者行动不便患者, 不仅影响了疾病的康复, 同时也为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生理痛苦以及经济负担。 既往临床工作中所采用的百多邦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外用抗生素类药物, 以莫匹多星作为主要的成分,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所诱发的皮肤感染,但在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情况的出现加之菌株耐药性的提高, 部分压力性损伤患者采用百多邦治疗后的效果并不佳[1]。 而化腐生肌膏外敷本身作为一种油膏制剂,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润滑创面,促进药物渗透的同时降低创面组织炎性的渗出; 另一方面可通过利用自身的无损伤液化的优势,更好地促进渗出物排除体外,为引流以及排除分泌物等过程提供有利基础, 进一步加快生肌以及康复速度[2]。 现该院选取2017 年5 月—2020 年5 月住院和门诊收治的下肢Ⅲ、 Ⅳ期压力性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化腐生肌膏外敷与百多邦的护理效果对比,旨在获得更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下肢Ⅲ、 Ⅳ期压力性损伤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1~85 岁,平均(75.45±2.11)岁;平均创面面积为(12.35±0.51)cm2;平均创面深度为(2.14±1.21)cm。 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2~81 岁,平均(75.51±2.02)岁;平均创面面积为(12.41±0.39)cm2;平均创面深度为(2.20±1.09)cm。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已经经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均在该院行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后,符合《压疮预防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3]中Ⅲ、Ⅳ期压力性损伤标准;生命体征平稳;均签署了关于该次研究的知情权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出现恶变者;在入院后的下肢已经出现了广泛坏死,需要立即截肢者;自动出院或者放弃治疗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者;在进入到研究后接受了免疫抑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存在低蛋白血症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百多邦药膏外敷治疗: 采用2.5%碘伏对压力性损伤创面以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处理, 使用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清洗, 对Ⅳ期压力性损伤分4~5次清创,在清创之后,使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与生理盐水,采用涡流式对创面冲洗,由深到浅,由里到外,直至将腐败的组织全部冲洗干净。 在压力性损伤创面上外敷百多邦药膏,同时在其上覆盖3~4 层的无菌纱布,之后使用胶布给予加压固定[4]。 治疗期间对压力性损伤创面进行观察,若出现敷料被渗透的情况,则需要马上更换敷料,1~2 次/d,在渗出物减少之后,调整换药次数至每隔1 d 外敷1 次。

观察组给予化腐生肌膏外敷治疗: 采用生理盐水对压力性损伤坏死组织给予反复的清洗。 按照文献制备化腐生肌膏, 所需要的成分如下:60 g 的白凡士林、各30 g 的当归及丹参,各15 g 的紫草、白芷、冰片、煅牡蛎、熟石膏、煅龙骨,各10 g 的没药、血竭、蜈蚣,各5 g的轻粉、枯矾,500 mL 的香油。制作过程:将丹参、紫草、当归及白芷浸入到香油中,浸润时间为24~26 h;将其侵入到铜锅内,使用文火煎熬至药物枯黄,等待冷却后过滤去渣,之后向其加入没药、白凡士林以及血竭,使用文火加温至融化。 将余药研磨成细末,缓慢加入其中并搅拌。 最后隔水冷却,自然凝结,以此形成化腐生肌膏,采用化腐生肌膏均匀地摊在纱布上,经过高温消毒后外敷到压力性损伤创面上, 外敷方法及换药规律同对照组。 两组均连续治疗21 d,期间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干预,以此提高其自身的康复能力。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创面肉芽生长情况以及创面上皮化程度。 ①压力性损伤护理效果评价标准:将患者经过治疗后压力性损伤创面完全愈合, 结痂脱落评价为治愈;将患者经过治疗后压力性损伤创面缩小,不存在分泌物,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良好评为好转;将患者经过治疗后,压力性损伤创面未减少,创面继续扩大评为无效;以治愈率及好转率之和作为总有效率[5]。 ②创面肉芽生长情况的评价方法: 采用计算机描图纸分析软件用于计算肉芽组织的生长程度, 计算公式=(原始创面的面积- 无肉芽覆盖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100.00%[6]。 ③创面上皮化程度评估情况:采用透明描图纸对压力性损伤原始创面面积进行评估, 计算公式=(原始创面面积-无上皮化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100.00%[7]。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

2.2 两组不同治疗时间下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后1 d 创面肉芽生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3、5、7、12、15、21 d 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3、5、7、12、15、21 d 相比创面肉芽生长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下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下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对比[(±s),%]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1 d 5.02±0.33 5.05±0.31 0.363 0.718 3 d 5 d 7 d 12 d 6.65±0.85 7.28±0.47 3.553 0.001 13.20±0.79 15.39±1.35 7.669<0.001 20.45±1.25 32.87±1.23 38.791<0.001 30.33±2.43 45.44±1.89 26.884<0.001 15 d 21 d 41.52±0.96 63.40±1.42 69.917<0.001 64.11±1.02 78.43±2.45 29.555<0.001

2.3 两组不同治疗时间下创面上皮化程度对比

两组治疗后1、3、5 d 创面上皮化程度率为0.00%。观察组治疗后7、12、15、21 d 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7、12、15、21 d 相比创面上皮化程度率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下创面上皮化程度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下创面上皮化程度对比[(±s),%]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7 d 12 d 15 d 21 d 1.91±0.23 2.15±0.19 4.406<0.001 2.53±0.81 3.81±1.25 4.707<0.001 6.33±0.57 13.20±1.96 18.435<0.001 10.59±1.23 21.60±0.25 48.045<0.001

3 讨论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以及护理不当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且局部皮肤非常容易受到潮湿、摩擦等物理因素的影响,也加剧了压力性损伤的发展。 在当前的临床工作中, 压力性损伤被认为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非常容易诱导感染,且在发生压力性损伤感染后,可导致患者在住院条件下的病死率高达50%以上,为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甚至是诱发败血症导致患者死亡,被认为是护理工作中需要攻克的 “顽症”[8-9]。 据报道指出, 约有将近95%以上的压力性损伤多发生在下半身的骨突部位,并以骶尾部位、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内外踝等作为好发部位[10-11]。 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压力性损伤创面进行及时处理, 减少其全身并发症发生风险至关重要。 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对于压力性损伤实施整体护理时, 不仅需要对其主要诱发因素进行合理评估, 针对这些诱发因素给予早期预防处理措施,更需要对压力性损伤病情给予积极处理。

中医中药化腐生肌膏外敷在既往的临床工作中已被证实在改善以及缓解压力性损伤创面上具有较好效果,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以及解毒生肌功效,被认为是中医药护理工作中的优势方法之一[12-13]。 在当前临床工作中, 对中药促进压力性损伤创面愈合的研究多集中在 “煨脓长肉” 的机制上,通过利用有效的药物对位于压力性损伤创面中的某些细胞以及化学介质发挥调节作用,以此达到修复目的[14-15]。 经现代药理学证实发现,化腐生肌膏在应用时可发挥较强的促进压力性损伤创面表皮细胞的再生能力, 在创缘的上皮生长及预后过程中,伤口的中央多见有 “皮岛” 的出现,这不仅加快了压力性损伤创面的愈合速度,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肉芽组织的增生及分化[16-17]。 另外,有相关研究也表明,化腐生肌膏在外敷的过程中可对巨噬细胞产生较强的激活作用, 以此加强其趋化性, 同时对其移动产生有效限制,并促进了其吞噬作用的增强。 此外,化腐生肌膏中的药材成分也能通过减少终末糖基化产物受体的生成,减少其对压力性损伤创面组织、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的不良影响[18]。

在该次研究中,该院就化腐生肌膏外敷在下肢Ⅲ、Ⅳ期压力性损伤中的护理应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化腐生肌膏与百多邦外敷相比在下肢Ⅲ、 Ⅳ期压力性损伤护理工作中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创面恢复总有效率较高,与刘建等[19]研究中显示在加用了化腐生肌膏后,老年髋底部Ⅳ度压力性损伤治疗后得总有效率为96.2%,与该次研究中得93.33%基本一致。 同时在经历为期21 d的护理工作中, 应用化腐生肌膏的观察组与应用百多邦的对照组相比在观察创面肉芽生长情况时可见,观察组治疗后3、5、7、12、15、21 d 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3、5、7、12、15、21 d 相比创面肉芽生长率较高, 可见前者表现出了更快的压力性损伤创面愈合速度, 同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7、12、15、21 d 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7、12、15、21 d 相比创面上皮化程度率较高, 进一步证实了化腐生肌膏外敷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压力性损伤创面的愈合[20-21],可被认为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另外,化腐生肌膏通过利用纱布条外敷进行护理,不仅有利于药物更换,促进伤口分泌物的引流,同时也可尽可能地保证压力性损伤创面的湿润不受浸渍,以液体化的形式将坏死组织排除在外,减轻患处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摄入,最终达到生肌长肉、促进愈合的目的[22-23]。

综上所述,化腐生肌膏外敷在下肢Ⅲ、Ⅳ期压力性损伤中的护理应用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同时可有效促进创面肉芽生长以及创面上皮化程度, 康复愈合效果更好。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丰富观察指标,延长随访时间,以此更好地探讨化腐生肌膏外敷的临床优势性。

猜你喜欢

腐生肉芽上皮
利用腐生线虫加速替代疫木中松材线虫种群数量研究
中华腐生牛肝菌实现人工室内栽培
芪榆油纱布外敷对糖尿病足患者肉芽生长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ε-聚赖氨酸对腐生葡萄球菌细胞结构与能量代谢的影响
枯叶里的“腐生精灵”
高渗盐水纱联合优拓对肉芽组织水肿创面的效果观察
美容点痣扫斑笔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手部上皮样肉瘤1例
庆大霉素高渗盐水在手足外科感染性肉芽组织创面换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