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民族地区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研究

2021-02-10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文化

许 岚

(贵阳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一、引言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便捷迅速的信息传播给跨文化能力教学注入了新的元素,使之充满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国际上,跨文化能力被公认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关键目标之一。跨文化能力对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国际合作以及增强国内和谐都具有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大国责任日益凸显,国际交往越发频繁,对跨文化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迫切。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跨文化能力培养已被提上日程,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培养既有中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并具备跨文化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跨文化能力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学者们围绕跨文化能力概念、跨文化能力培养路径和跨文化能力评测等展开了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为跨文化能力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将理论结合实践,建构具有操作意义的跨文化能力教学模型,对一线教师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下研究对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指导相对有限,为此,一线教师认同培养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却由于缺乏理论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显得力不从心。不难发现,以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为目的,并以开展跨文化教学为导向的研究急需加强。

二、跨文化能力前期研究

现阶段,跨文化能力研究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并从理论沿着实践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学界开始了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教学原则、路径、目标的探讨[1-3]。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文献[2]提出的CREED(Critiquing,Reflecting,Exploring,Empathizing,Doing)教学原则。CREED指出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形成跨文化思维和习惯,怀有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胸襟,以此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CREED强调了教学活动中思辨能力的运用、交互式学习方法的使用、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开展。二是有关跨文化教学策略的讨论[4-5]。学界提出了跨文化教学的主要策略,即对教师进行跨文化能力培训,以提高其跨文化综合素养;突出教学目标导向,平衡文化与语言的重要性;开展中西文化比较,将不同文化进行融会贯通;关心时事,关注新闻,与时俱进。此外,涉及跨文化能力教学实践案例的分析,跨文化能力研究领域学者从教学方法与课程导入等方面展开了行动研究,提出以语言文化融入为基础的产出型教学模式[6],以文化知识为导向的跨文化教学模式[7],过程性教学模式[8]以及民族志教学法[9]等。学者们也尝试了在外语课程中导入跨文化教学,如综合英语[8]、跨文化交际[10]和英语报刊选读[11]等。

尽管学界从不同方面展开了跨文化能力的研究,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积累。总体而言,跨文化能力发展研究还可从本土化入手,跨文化能力发展研究可结合各个地区的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特点,进行跨文化能力发展模式的探讨,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还可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过去研究中,学者强调外国文化知识的导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加强却鲜有提及。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是了解外国文化,避免或解决跨文化冲突,更重要的是弘扬和传播我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尊重中国文化。基于以上考虑,研究须立足于新媒体时代民族地区跨文化能力发展模型的建构,以跨文化能力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对象、现实需求以及教师知识结构等因素,确保跨文化能力教学模型的时代性、实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跨文化能力发展模型构建

(一)理论模型

研究以民族地区大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以提升跨文化能力为导向,建构跨文化能力理论模型。在对现有研究成果梳理、综合和分析的基础上,考虑民族地区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发展特点和需求,提出了跨文化能力发展的一平台、四视角和四维度的三层次(平台层、视角层、维度层)理论模型(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显而易见,该模型为跨文化能力教学模型奠定基础。

图1 跨文化能力发展理论模型

跨文化能力发展理论框架由三个层面构成:平台层、视角层和维度层。平台层为课程教学。从内容上看,课程教学既包括外语类课程,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在跨文化教学中,语言课程和文化课程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在已有研究中,一些学者虽尝试了将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外语类课程,并取得一定的成效[12],但将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研究涉及较少。对大学生而言,跨文化能力发展应建立在夯实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虽然他们在进入高校前,已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但存在系统化与理论化不足的情况,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毋容置疑,跨文化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仍然不容忽视。

视角层为跨文化能力发展打开了多角度的视野。着眼于思辨能力训练、共情能力培养、互动式学习模式以及实践教学四个方面。思辨能力训练主张跨文化学习者对输入的语言文化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判断和评价,引导学习者深入挖掘,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思考分析问题,运用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综合思考方法解决问题[13]。共情能力即具有同理心[2],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挑战从自我出发思考问题的本能,训练跨文化意识,避免跨文化冲突。互动式学习模式强调语言文化的社会性,培养学生的语言协商能力和语言解释能力[14],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包容心,消除偏见,协调分歧。实践教学强调了学生的跨文化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参与式学习加深对他国语言文化和本国语言文化的理解[2]。

维度层则由四个方面构成,涵盖了跨文化能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即知识、技能、态度、意识。其中知识包括本国文化知识和他国文化知识[15]。在跨文化能力发展过程中,本国文化知识和他国文化知识积累都具有重要意义,本国文化知识是跨文化能力发展的基石,是跨文化能力的根本,他国文化知识是跨文化能力形成的关键,跨文化正是在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碰撞中应运而生。技能则指跨文化认知技能和跨文化交流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着眼于个体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通过各种学习工具与学习策略,利用多种信息来源习得跨文化知识、养成开放包容的跨文化态度,建立跨文化敏感意识。跨文化交流技能指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运用关联、分析和解释等方法,理性解读不同语言文化差异,正确看待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导致的交流障碍和冲突,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协商,消解跨文化交流障碍。态度是跨文化能力提升的重要条件,对异域文化的开放、包容、尊重和理解是跨文化能力提升的前提。意识则体现为对不同文化差异性的敏感度,在接触不同文化时具有对不同文化异同的认知能力与辨别能力。跨文化意识不仅包含本我的自我意识,也包含共我的开放包容意识,还包括文化批判意识。

在跨文化能力发展的理论框架中,课程教学对跨文化能力发展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从图1发现,它位于最底端,是促进跨文化能力发展的最有效手段。视角层位于中间,是平台层和维度层的纽带,它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方向性指导,是跨文化能力教学目标的深层体现。维度层则是跨文化能力发展的核心,位于最上层,是开展一切跨文化能力研究的基础。跨文化能力发展理论框架从跨文化能力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体现了跨文化能力发展的系统性、动态性、时代性、科学性以及信息化特征,突出了思辨能力、共情能力、交互式学习方法和实践体验的重要意义,为跨文化教学模型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教学模型

跨文化能力教学模型(图2)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跨文化能力教学的教学目标、基本原则、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估方法,并通过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思路,指导教学各个环节进展,反作用于跨文化能力教学模型的改进和完善,形成动态的和螺旋上升的跨文化能力发展总体部署。

图2 跨文化能力教学模型

1.教学目标

跨文化能力的教学目标围绕知识、技能、态度和意识四个维度展开,简单地说,跨文化能力教学的目标是扩展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提升跨文化认知技能和交流技能,培养跨文化开放包容态度,增强跨文化敏感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指明导向。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模型中具有核心地位,教学模型的其他要素围绕教学目标设定。跨文化能力教学目标兼顾了知识和技能,强调了跨文化态度和意识,突出了实用性。

2.基本原则

跨文化能力教学基本原则包含系统性、动态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跨文化能力教学,要遵循文化和语言发展的系统性原则。跨文化能力教学涉及他国和本国语言文化等知识,知识的习得与构建不能一蹴而就。教学内容设计要体现知识的层级性与系统性。跨文化能力教学行为的组织需要系统规划,教师要不断提高跨文化素养,积累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深度解读文化和语言知识,引导学生既认识跨文化的表象,又了解跨文化现象产生的本质。

跨文化能力教学还应遵循动态性原则。文化本身就是动态的,它作为社会实践的集合体而存在[16]。跨文化能力各个要素间的内部关系也会随着文化的动态发展发生变化。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跨文化教学难以穷尽所有领域知识,跨文化能力培养永无止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不仅要保持学习精神,不断丰富跨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还应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关注跨文化新现象,紧跟文化发展步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化的发展特点,适时增加新的内容,调整跨文化能力各要素间的内部结构,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

跨文化能力教学要体现时代性原则。跨文化能力教学涉及的知识面极为广泛,还会随着经济、技术、科技和信息的发展而注入新的元素。每个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有其独特特征,这需要开展跨文化能力教学的教师做到自身的知识和理念与时代同步发展。开展跨文化能力教学的教师既要关心时事和世界重大事件,关注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了解科技前沿和信息技术发展,又要帮助学生学习文化语言知识,教会学生进行得体的跨文化交流,协调解决跨文化矛盾和冲突。

跨文化能力教学还应注重实用性原则。跨文化教学的目的是促进跨文化理解和交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跨文化交流问题。由此可见,跨文化教学应密切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热度,让学生产生对跨文化知识的亲近感,提高学生参加跨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以实践促进学习,形成“学习-实践-提高-再学习-再实践-再提高”的良性循环,实现跨文化能力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良好态势。

3.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设计是跨文化能力教学模型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跨文化能力教学环节要了解不同文化。在跨文化学习中,要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包括本国文化知识和他国文化知识。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即本国文化和目标语国家文化。不仅了解文化的表象,还需探究文化形成的根源和本质,理性理解与看待不同文化。还要学习不同语言,语言在跨文化能力教学中具有与文化同等重要的地位。语言是学习文化和进行跨文化沟通的媒介,提高跨文化能力,需掌握目标语国家语言,更需学生掌握本国语言。在以往的跨文化研究中,加强本国语言的学习常常被忽略。然而,对语言的了解和内化,对语篇含义的理解都需要漫长的过程,学生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将母语学习和目标语学习纳入长期学习计划,循序渐进地提高跨文化语言水平。另一方面,须体验感受文化。文化的习得需要学习书本知识,还需亲身体验和感受,在实践中领悟其内涵,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文化积淀。体验感受文化在跨文化教学中尤为重要,它是将相对刻板固化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践经验的重要途经,是在跨文化教学中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发现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通过体验感受文化,学生的学习情况直观可现,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及时查缺补漏,提高学习成效。同样,跨文化能力教学环节要辩证分析文化。跨文化学习要体现在对不同文化的辩证分析上。通过辩证思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不同国家文化,合理接受不同文化的差异,弘扬传播本国文化,尊重异国文化,在跨文化活动中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矛盾和冲突,营造积极愉快的跨文化交流氛围。

跨文化能力教学的教学环节体现了文化和语言的重要地位,有助于促进学生在跨文化能力学习过程中,加深文化体验和理解,对本国文化的强调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身份认同,成为既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又有宽广胸怀和国际化视野的跨文化人才。

4.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对跨文化能力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跨文化能力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互动式学习、任务完成式学习、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以及自主协作学习等方面。

互动式学习充分体现了跨文化能力教学的教学目的,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在互动式学习过程中,互动的双方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也可以是学生之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总设计师,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实践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任务完成式学习手段对于规划复杂的、多领域的教学内容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目的,理清学习思路,查缺补漏,在每个任务完成时获得成就感,为下一个学习任务的顺利实施做好铺垫。在跨文化能力培养过程中,可将教学内容根据主题分解为若干板块,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完成相应任务。

采用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线上教学和传统的线下教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结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课堂的优势。现代网络科技飞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线上学习的便利,线上有着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教学平台与共享课程等,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作微课和慕课等。线下教学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引导和启发,便于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实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结合的教学手段,跨文化能力培养需要学生独立完成部分学习任务,如讲义和教材的阅读、知识点的识记与反思日记的撰写,也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分享、互动、交流、讨论以及评价。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对跨文化知识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协作学习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彼此尊重、克服偏见[17]。

5.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包括多样化材料切入、体验式活动开展、案例分析讲解和反思日志撰写,教学活动是跨文化能力教学形式的具体体现。多样化材料可从内容和形式入手,内容包括知识点讲解,案例演示、阅读资料以及情景对话,形式可为书面材料、音频材料与视频材料。多样化的材料切入可为学生打开视野,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学习兴趣。

开展体验式活动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搭建跨文化实践的平台。体验式活动有多种形式,如角色扮演、场景模拟、故事分享以及同伴互评。体验式活动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学生得以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学习中提高实践能力。体验式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自我评价的机会,通过对跨文化知识的体验式学习,学生可更直观地了解自己或同伴的学习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

案例分析讲解可帮助学生系统深入了解跨文化知识,通过真实事件理解跨文化行为,更加清楚地认识跨文化冲突与跨文化障碍,有效解决跨文化冲突和障碍的方法与途径。案例分析讲解可帮助学生掌握适当的跨文化交际,使自己在实践中最大程度地避免不当的跨文化行为,提升跨文化行为的和谐度和有效性。

反思日志是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总结和回顾,撰写反思日志要求学生利用辩证性思维方法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完善学习方法,调整学习内容,明确学习需求,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实际上,教学活动可有多种形式,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活动,以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6.评价方式

跨文化能力教学评估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完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着眼于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的整个过程,完成性评价则关注跨文化能力教学的最后结果。跨文化能力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课堂观察、作业评价、学习档案、反思日志、思维导图、案例分析和评价量表等。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完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可动态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跨文化能力教学评估产生的结果会反哺教学模式的改良和完善。跨文化能力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教学实践的进程和教学实际效果而动态优化与循环发展。

四、跨文化能力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以上教学模型,研究以英语口译课程为依托,ESA模式为基础,跨文化能力发展为教学目标,并选择民族地区某高校112名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为期18周的教学实验。研究的跨文化能力量表设计基于Byram(1997)[18]的跨文化能力概念和吴卫平等(2013)[15]设计的跨文化能力问卷,在此基础上结合民族地区英语专业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适合本研究的跨文化能力量表。该量表共31个题项,采用Likert五级量表计分,分数从1分到5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5分代表完全符合。31个题项涵盖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他国文化知识(12个题项);本国文化知识(3个题项);跨文化技能(8个题项);跨文化态度(5个题项)和跨文化意识(3个题项)。研究对教学实验前后的跨文化能力量表数据进行了信度检验(Cronbachα),检验结果为实验前31个题项的信度为0.839,试验后为0.757,二者均大于0.70。再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教学实验后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量表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总体情况和在他国文化知识、跨文化技能、跨文化态度、本国文化知识以及跨文化意识方面的情况。最后,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的数据分析方法,比较教学实验前后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情况。表1列出了英语专业学生在教学实验前后跨文化能力的五个维度,即他国文化知识、跨文化技能、跨文化态度、本国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意识的跨文化能力情况,并反映出跨文化能力总体情况的差异性。

表1 教学实验前后我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

从表1中发现,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在教学实验前后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体现在跨文化能力的跨文化技能、跨文化态度和本国文化知识维度以及跨文化能力总体情况上。教学实验结束后,英语专业学生在以上方面的跨文化能力平均分值均显著高于教学实验前的水平(p<0.05),表明跨文化能力教学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跨文化能力的他国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意识两个维度,学生在教学实验前后的平均分值虽然有所变化,但未能展示出显著性差异。

为从学生视角了解跨文化能力融入课程教学的需求,通过访谈了解学生对将跨文化能力融入课程教学的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建议:跨文化能力融入课程教学更加系统化;多补充真实案例分析;给予学生更多跨文化能力实践机会。需要指出的是,跨文化能力培养不是任何一门课程可以单独实现的,需要多门课程融合跨文化理念,形成合力,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提高也非朝夕之事,需要教师和学生多年的努力才能略见成效。教学双方都要树立积极心态,克服急功近利心理,循序渐进。

五、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在新媒体时代民族地区跨文化活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根据国内外学者跨文化能力研究成果,立足于民族地区现状,构建了符合民族地区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需要的理论模型和教学模型,旨在为跨文化能力教学和跨文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补充,完善跨文化能力教学理念,力图为本土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跨文化教学提供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为促进跨文化能力发展和跨文化人才培养起到推动作用。研究提出的理论模型和教学模型,需进行大量实践论证。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完善跨文化能力发展的理论模型和教学模型。

猜你喜欢

跨文化能力文化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