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饱和度色彩在插画中的探索与应用

2021-02-10艾湘玲杜士英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色相明度饱和度

艾湘玲 杜士英

Ai Xiangling and Du Shiying

在当前这个多元纷繁、技术突飞猛进、视觉化占比约百分之九十的时代,插画已经成为“千禧一代”表达个人审美观念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引导和帮助了无数行业在视觉上实现不断更新和优化,成为网络时代颇为活跃、影响力巨大的视觉艺术之一。插画创造并丰富了前卫、时尚、独特的视觉形象语言,影响并改变着人们观察和思考的审美方式。现代插画中,商业与艺术紧密结合,多种多样的表现技法和构思巧妙的构图配色都在不断地增添插画的审美内涵与艺术魅力。在众多插画作品中,有一部分是根据色彩进行分类的作品。其共同点是颜色纯度低,没有过于鲜明的色彩与过亮的明度,有一种独特的色彩感知氛围。

一、“饱和度”的定义及其色彩概念

“饱和度”可定义为彩度、明度,同样表征彩色偏离同亮度灰色的程度。由于饱和度和彩度决定的是出现在人眼里的同一个效果,所以才会出现“视彩度”与“饱和度”为同一概念的情况。可以理解为:饱和度虽然表现的东西在人眼中与彩度一致,但实际是包含着比彩度更高一级的单位(饱和度=彩度÷明度)。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纯度。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与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含色成分越多,饱和度越高;消色成分越少,饱和度越高。纯的颜色都是高度饱和的。在纯色中加入白色、黑色或者灰色都会降低其纯度,从而使色彩灰暗。被降低了纯度的色彩统称为低饱和度色彩。

二、低饱和度色彩在现阶段的应用

众所周知,色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不同的颜色在视觉上会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本文要探索的就是低饱和度色彩插画对人的影响和作用。一般来讲,在欣赏消色成分较大的插画作品时,人们会感觉内心平静且平和。美国时装插画师凯莉·比曼(Kelly Beeman)的插画作品大多是色彩饱和度很低的,颜色低沉且耐人寻味。而低饱和度色彩更多用于UI界面设计中,图标(icon)的扁平化与色彩低饱和度是近年来的一个设计流行趋势。

三、低饱和度色彩研究的意义

在色彩心理学中,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与人的情绪息息相关,对人的生理具有显著的影响和作用。其中,色彩的纯度和色相对于人的生理影响最大。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低饱和度色彩在插画中的应用来探析人在色彩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生理效应;希望通过这一研究,发现色彩是否能够给具有心理创伤和精神疾病的人提供更好的帮助,并通过插画辅助他们治愈。如躁郁症患者在烦躁不安时,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环境中的插画来达到平复他们内心情绪的效果。

四、低饱和度色彩的研究方法

低饱和度色彩的研究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大量低饱和度色彩相关文献的研究,得出对低饱和度色彩的认知和对其创作方法的思考。

2.案例实践法:对低饱和度插画进行实践创作,在创作中探索和思考低饱和度插画的实际作用。

3.案例具体抽样调查法:将创作成品置于现实环境中,作用于具体的人物,通过调查、回访等方式,测试作品是否达到研究目的。

五、低饱和度色彩应用的理论基础

在将低饱和度色彩应用于插画创作之前,需认真研究色彩学的心理机制以及低饱和度色彩对受众心理的影响。

1.色彩学的心理机制

“收缩色”和“膨胀色”是色彩的两个基本属性。“收缩色”多指冷色系中颜色偏深的色彩,其视觉效果比实体要小。“膨胀色”多指暖色系中颜色亮的色彩,其视觉效果比实体要大。已有实验证明,色彩的刺激性会给血液循环带来影响,也会引起肌肉收缩等生理上的变化。这样的影响来自于光谱上的“膨胀色”。

色彩能够触动人的情感,并且色彩经验发生时和感情经验的情况相似。人作为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当色彩传达进入其视觉经验之后,往往会产生或强烈或微弱的反应。人对色彩的反应是外界的直接刺激引起的。色彩更容易引起人的情感变化,其在表现情感方面具有超出形状和其他要素的优势。

2.低饱和度色彩对受众心理的影响

主色相、饱和度和明度在插画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主色相能轻松影响一幅作品的调性,饱和度会影响画面的鲜艳程度,明度则影响画面的亮与暗。由于饱和度能影响色彩的鲜艳程度,所以人们会对高饱和度的画面更加注目。但是,由于高注目度的色彩过于艳丽和饱和,长时间注视会使大脑高度警觉,所以需要低饱和度的色彩予以中和,以给人心理和视觉上的舒适感受。

以低饱和度色彩调节画面,是通过分割色彩和控制高饱和度色彩的使用来实现的。通过对低饱和度色彩的调节,画面整体便不会太突兀,观者便不会因色彩过于强烈而产生反感。在具体案例里,插画师圣约翰(Yohan Sacré)让几种不同色相的颜色在同一幅画面中显得异常和谐,便是应用了降低饱和度的方法。可以说,这是让画面和谐起来的最快捷、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六、低饱和度色彩在插画创作中的应用

下面结合笔者个人的具体创作案例来进行分析。

1.创作内容

使用扁平化的图形和斑驳透明的肌理作为插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搭配上色谱中几种不同色相的颜色,通过降低饱和度的方式创作出一套插画,最后通过纸质明信片载体突出插画的效果和审美性。

2.创作过程

使用“治愈系”元素绘制插画,从众多符号中提取出“山脉”“花卉”“植物”“抚慰心脏的抽象人形”“巨大飞鸟”等作为主要表现图形。选择两张无主色相画纸作为背景(图1、图2),另选择一张暖色、一张冷色画纸作为背景(图3、图4),同时降低暖色与冷色的饱和度,以此试验低饱和度色彩在插画中进行组合与配色所产生的效果。

图1 盐和光

图2 飞鸟与山

图3 窄门

图4 我心切慕你

3.结论

通过对低饱和度色彩的研究,笔者找到了低饱和度色彩在插画中应用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按照理论研究的成果去进行实践创作,再用创作去求证和拓展理论,这是本次探究的全部过程。通过对低饱和度色彩的相关特性进行归纳、分析、整理,笔者在专业理论基础研究中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对低饱和度色彩又有了深入的认识。

在众多不同风格、色彩搭配、构图与主题的插画作品中发现一些规律和共通之处,能够得知色彩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生理效应与心理效应。从实践中发现,低饱和度色彩普遍易于接受,可以使人心情舒适,缓和人的心理压力以及烦闷、抑郁等情绪。

图1的大色块背景使用无主色系,饱和度降低之后所呈现出的平静、安宁和冷色系所具有的部分特质相似。图2、图3使用降低饱和度之后的冷绿色与紫色、冷蓝色与无主相色的米白,使其构成对比和调和,形成了一种冷淡、清凉、安静的氛围,给人一种距离感。相反,图4的暖色系不但能够调动起人内心的积极情绪,而且还会给人以热烈、欢愉、温暖、友好的感觉。

在插画创作中注入情感,也是对于特定人群的一种人文关怀。当今社会,在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人类的精神关怀却没有同步。研究低饱和度色彩也是在探索插画对于精神和心理产生积极影响的可能性,探索插画在人类精神关怀方面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插画与情感的更好结合,还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和突破——这一课题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

猜你喜欢

色相明度饱和度
糖臬之吻
新中式风格室内空间纺织品的色彩分析
颜色三属性及其在图像调节中的应用
如何让学生在设计中有效认识和使用色相环
植物景观的设计和营造
浅谈中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
高支纱羊绒衫缩水率问题的试验分析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差异探讨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