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锡镶纹饰民俗文化寓意探研
2021-02-10耿孝臣GengXiaochen
耿孝臣/Geng Xiaochen
曾经名扬海外的威海锡镶产品是在威海被英国租借期间产生的。威海锡镶产品是根植于民间的一种手工艺形式:将锡金属熔化后倒入雕刻好的模具中形成各种锡纹样,然后再用各种型号的錾子錾花后进行镶嵌。早期锡镶是一种补旧的工艺——凡是陶瓷茶壶或紫砂茶壶的嘴和把儿有破损,都会用锡金属进行修补,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装饰形式。锡镶产品的种类比较多,金属纹样也非常生动,取材较为广泛。其纹样主要以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为主,题材比较贴近大众生活,又辅以各种吉祥图案、符号和文字等,具有一定的民俗文化寓意。下面对威海锡镶纹饰类型及其民俗文化寓意进行梳理分析。
一、威海锡镶纹饰图案的分类
(一)动物类纹样
锡镶工艺常用龙纹。首先,这与当时的“黄龙旗”有一定的联系。北洋水师基地就在威海,威海湾湾口刘公岛所悬挂的就是“黄龙旗”。其次,龙是通过想象,将多种元素杂糅而成。《尔雅•翼》谓龙的形象是“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纹的历史在中国十分久远,到明清时期定型,脱离了兽身,整体身躯变长。清代官船和海军舰船最初使用三角形“黄龙旗”,用以区分外国舰船,民船不能悬挂。1881年,中国的两艘巡洋舰在回国服役后,为了与国际海军接轨,清政府批准北洋水师的军旗为长方形“黄龙旗”。1888年,清政府选定“黄龙旗”作为大清国的国旗。锡镶工艺也大量运用了龙纹。在从国外回流的锡镶产品中,黄龙纹是首要纹样(图1、图2)。
图2 龙纹 拍摄于威海博物馆 张进武收藏
自然界中的鸟类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所以各种各样鸟类的图案也经常在锡镶工艺品上出现。鸟类纹样是早期东夷先人们的图腾。美国学者巫鸿认为:“在中国文明形成的进程中,夷或东夷做出过突出的贡献。”[1]远在新石器时期,山东地区就有东夷人生活居住。《史记·夏本纪》记载:“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这说明东夷人当时是在青州管辖范围内。这里图腾崇拜的民间风俗也被延续传承下来。早期图腾中视凤凰为神鸟。凤是综合了多种动物的特点而构想出来的一种神化鸟的形象。早期东夷社会中虽已出现此类鸟纹,但没有具体名称;到了汉魏时期,凤的形象衍化为朱雀,与玄武、青龙、白虎合称为“四神”,从而有了更深层的释义;唐代以后,凤纹的造型大多是展开翅膀的状态,所以人们称之为舞凤纹。早期先民尊凤凰为鸟类之王,视其为保护人类的神鸟,并且将它与龙的造型相组合,赋予了“龙凤呈祥”等美好的寓意。喜鹊是比较受人喜欢的一种鸟。《诗经·国风》中有“维鹊有巢”句,将喜鹊鸣叫与“客至”联系起来,或以示团圆相聚。喜鹊造型在威海工艺品中多有运用(图3)。很多织物类也运用了鹊纹,如绣有鹊鸟的锦被和鹊袍等。
图3 喜鹊纹样 拍摄于威海古玩市场
其他的纹样还有鸳鸯(图4)、鱼、鹿、龟背、麒麟、青蛙等。由于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鱼纹在当地广泛应用于石刻、染织、刺绣等工艺品上,也被大量应用于锡镶工艺中。在图腾崇拜的民间风俗中,龙和鱼常有关联,如“鲤鱼跳龙门”“鱼化龙”等,取其吉祥之意。
(二)植物类纹样
民间传统文化的文脉源远流长,其中也包含了儒、释、道合一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很多是来自于自然界中的植物。锡镶工艺经常使用植物类的纹样来进行叙事表达,所选纹样也多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植物,如梅、竹、松、菊花、荷花、牡丹花和石榴等。梅花不畏严寒,寓意生命力顽强。梅花与兰花、菊花、翠竹合称“四君子”,又与松、竹合称“岁寒三友”。这些植物纹样在锡镶工艺中或组合或单独被使用。
(三)文字和符号类纹样
威海锡镶装饰纹样中也运用了很多文字和符号的表达形式,如福、禄、寿、喜、万字纹、盘长纹等,其中喜字和福字出现的次数尤其多。盘长纹(图5)也经常用作锡镶纹样,人们将其视为吉祥的象征。《雍和宫法物说明册》记载:“盘长,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谓。”盘长与佛教所用的其他七种宝物——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组成系列纹样,合称为“八吉祥”。“八吉祥”纹样在清代各种工艺美术品类中多有运用。此外,祥云纹、方胜纹、如意纹、银锭纹等在锡镶纹饰中也经常出现。
图5 盘长纹 拍摄于谷伟大师工作坊
从可见的威海锡镶纹饰来看,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寓意也是极其丰富的。而且,每一种纹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要进行一定的组合。这些组合纹样作为装饰镶嵌在紫砂壶或陶瓷或其他各类产品的表面,是我国劳动人民精神生活的写照,也是人们将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生活的一种载体。
二、威海锡镶纹饰的民俗文化寓意
锡镶纹饰是威海当地民俗文化的载体,以象征、比拟、寓意、隐喻、谐音等组合成语意来表达和寄托思想。清代晚期,外强入侵,国势衰弱,社会动荡,民众愈加向往安详幸福和富裕如意的生活,因而表现招财进宝、五谷丰登、吉祥长寿等题材流行于市。[2]
(一)象征
锡镶纹饰都是从认识论的角度上来表达某个特定的思想寄托。其本身可能与要表达和寄托的思想、情感没有本质上的关联性,但是从思考问题的视角对特定的事物进行主观描述,使二者的逻辑起点产生关联,则可表达出象征的语意。在民族历史变迁的洪流中,龙纹集合了多种动物的状貌。由于民俗文化的作用,在认识问题共通的逻辑前提之下,一提到龙的形象,人们总会想到“中国”。其实这就是象征意义的最大作用。鹿纹和龟背纹经常用作锡镶底纹。在花类锡镶纹饰中,兰花是品德与君子的象征,月季花则象征美好和四季幸福,百合花象征纯净高贵和百年好合。葫芦谐音“福禄”,表达人们对家境殷实、生活富裕、家族兴旺的精神寄托。
(二)比拟
比拟是以人格化的特征赋予神话或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从而表达某种愿望。如《诗经·卫风》中有“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句,将竹比拟为有才华的君子。[3]又如“马上封侯”,以马和背上的猴子相组合来表达马上就可以升官晋爵,以此比拟事业的发展兴旺。梅分五瓣拟五福。梅花在寒冷的季节开花,又能老干发新芽,故古人以此比拟不老不衰。在人们的认知中,鸳鸯的生活习性总是成双成对的,故常以鸳鸯比拟婚姻美好、夫妻不离不弃等。
(三)寓意
寓意是指从本体出发,托物寄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并展开联想、想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如鸳鸯纹饰的物品是威海婚俗中之必备,寄托着对新人的美好祝福。锡镶纹饰的这些寓意具有典型的中华民族传统民间文化特征。随着威海锡镶产品的出口,这些锡镶纹饰便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感知和欣赏。
(四)隐喻
在中国的文明进程中,民俗文化的涓涓细流汇成了工艺的长河。人们认识事物的心智和路径也不断进步,不能直接表达的意思就寄托于其他事物来隐喻或暗指。在威海锡镶纹饰中,隐喻性表现手法的使用非常普遍,“经常把一茎青莲与两只鹭鸶的组合纹饰称之为‘路路青莲’,暗指和隐喻其 ‘为官清正廉明’;白头鸟则隐喻婚姻美好白头到老;喜鹊站在枝头或登上梅梢隐喻人逢喜事等等,隐喻大都是借物以表达心目中的意象”[4]。
(五)谐音
谐音的表现方法也是威海锡镶纹饰中经常出现的。这与当地人们喜欢在生活中用一些本地方言读音来替代汉字,表达一定祝福的习俗有关。比如,“福台”是指家里的烟囱和灶台,威海话读音“富的”——其内在逻辑盖为烧火冒烟的地方是人丁兴旺的地方,也是富裕的地方。所以在当地的民俗里,人们会在“福台”上张贴一些吉祥的图案。而这些图案又被锡镶工艺所吸收。再如托盘的锡镶纹饰中常见蝙蝠造型,因“蝠”和“福”谐音,故有“托福”之意。而一只蝙蝠意为“有福在前”,马与蝙蝠意为“马上有福”,多只蝙蝠圈纹意为“洪福齐天”,都是利用“蝠”与“福”谐音,寓意吉祥福气之意。
纵观威海锡镶工艺中的这些传统纹样,我们不得不敬佩当地民间艺人的劳动智慧。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融会集体智慧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纹样图案。其中不仅有民俗文化、民俗宗教、民间传说等方方面面的民俗知识,而且纹样品类丰富繁多,表达了诸多美好的生活寓意,体现了威海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我们在钦佩和感叹的同时,也希望它能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弘扬。
三、结语
历经百余年历史变迁,威海的锡镶工艺形成了独特的形式。这也是传统锡镶工艺与其他类型的美术品相互借鉴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形式。其内容与形式均代表着当地的民俗文化,体现了当地的工艺文化取向。威海锡镶纹饰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所表达的寓意,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文脉和当年英国租借的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