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技术对丘脑肿瘤的诊断效果分析

2021-02-1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丘脑淋巴瘤磁共振

缪 华

(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南通 226010)

丘脑是一个复杂的感觉器官,它是感觉传导的接替站,而且对机体的很多生理过程也有着重要作用[1]。在脑内肿瘤的所有类型中,丘脑肿瘤的发生率在4%左右,且多发于青中年人群,因为丘脑在脑中位置相对较深,加大了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困难程度[2]。丘脑肿瘤的种类较多,对不同类型的丘脑肿瘤临床治疗手段并不一致,比如淋巴瘤、生殖细胞瘤不一定需要进行手术,单独予以放疗治疗,不仅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所带来的风险[3]。而且丘脑在机体中作用特殊,严重病变可能会引发患者颅内压升高、偏身感觉障碍、生活自理能力部分失调等症状,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4]。因此,为了能够尽早制定治疗方案,并对患者预后产生积极作用,需要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为采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得到的能够反映患者疾病病理组织的图像,于1976年首次用于人体成像。随着多年来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快速发展,目前磁共振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大大缩短了扫描时间,且能够得到质量清晰的图像,有助于医生精确掌握患者身体内部结构情况,在脑肿瘤诊断方面的准确率也得到了很大提升[5-6]。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MRI用于丘脑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以选取的84例丘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目的为临床更高效定位并诊断丘脑肿瘤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收治的丘脑肿瘤患者84例。84例患者中男45例,女39例;患者年龄15~77岁,平均(44.75±6.18)岁。临床症状:因颅内压升高引起头痛17例;产生偏瘫或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有48例;视力下降的患者有37例。

纳入标准:①患者意识均正常;②患者均已通过手术病理确诊为丘脑肿瘤;③患者均不具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④患者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采用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生产厂家:德国西门子公司;型号: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美国GE公司,型号SIGNA Pioneer 3.0T)对其进行磁共振检查,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常规头部线圈,选择FSE脉冲序列与SE序列行冠状面、矢状面以及横断面进行T1WI、T2WI、FLAIR及DWI成像扫描,同时扫描SWI序列;扫描参数设置为:T1WI:TR 500 ms,TE 20 ms;T2WI:TR 4 500 ms,TE 128 ms;调整层间隔为0.2 mm,层厚5 mm,矩阵为184×256。同时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予以适量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剂量为0.2 mL/kg,主要目的是增强扫描,提高诊断准确率,对其肿瘤情况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记录磁共振诊断结果确定为丘脑肿瘤的患者例数,与手术确诊例数进行比较,并计算磁共振的诊断符合率;同时分析丘脑肿瘤不同类型患者的例数以及发生位置等,观察患者的磁共振诊断情况并记录诊断出各肿瘤类型的例数。

2 结果

2.1 丘脑肿瘤诊断符合率

通过对比磁共振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本次研究的84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诊断,诊断符合率为100.00%。

2.2 丘脑肿瘤类型及分布情况

所有的磁共振诊断结果显示,84例患者的丘脑肿瘤类型中,星形细胞瘤的总发生率最高,占比为30.95%。在84例患者的丘脑肿瘤分布位置中,背侧丘脑是最常见的发病位置,发病率为34.52%;低丘脑发病率为16.67%;上丘脑发病率为21.43%;下丘脑发病率为27.38%,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丘脑位置较深,临床通常将丘脑划分为背侧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及上丘脑4个解剖部分[7]。由于丘脑临近结构较多,可由于其自身或受到邻近结构侵犯而产生病变,例如颅内组织的病变以及原发性肿瘤的转移,因此丘脑肿瘤具有较多类型[8]。丘脑肿瘤在脑科疾病中较为常见和多发,其引起的临床症状比较多,而且症状多样化,会使患者产生视力下降、头部疼痛以及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症状,进一步对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9]:症状比较严重患者会出现一侧肢体偏瘫;感觉的症状表现为感觉减退,或表现为痛觉过敏而出现丘脑痛。靠近三脑室的肿瘤压迫还会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表现为昏迷。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会出现中枢性高热,或者体温过低伴有心动过快或者心动过缓。丘脑肿瘤可能还会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对丘脑肿瘤来说,因丘脑的位置及毗邻结构,丘脑肿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致残致死率高,如果病情发展到后期,患者治愈的概率就比较低,早期进行手术治疗辅以神经导航等显微技术相对风险较低可起到较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尽早准确地对患者病情做出诊断是十分重要的,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效果[10]。临床上由于丘脑位于脑内较深的位置,与其相邻的核团较多,而且与感觉的传导及与神经之间有相当频繁的联系,导致丘脑肿瘤的类型及分布情况较为复杂。丘脑肿瘤疾病的类型多样性,其治疗方案也存在明显差异。一般予以良性肿瘤特别是低级别的胶质瘤患者肿瘤全切治疗,对恶性肿瘤疾病患者肿瘤争取全切术治疗,减少肿瘤残留并辅以放疗、化疗,在减少肿瘤复发和患者预后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全切术也会损伤一些原本正常的重要结构,一味采用全切术会引发较多的并发症,严重的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更好治疗肿瘤疾病,首先需要对病灶准确定位并制定符合患者疾病的治疗方案,在制定治疗方案之前,需要了解患者疾病基本信息,比如肿瘤发生的位置、肿瘤的血供、肿瘤周围侵犯情况以及肿瘤的分型等,以这些信息为参考依据并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后,再为患者制定出详细可靠的方案。近些年磁共振技术快速发展并被临床认识和接受。最初此类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分析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等学科领域中,在1973年此项技术才开始被逐渐运用到临床医学诊断中。与其他诊断技术进行比较,此项技术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精准获取机体内部立体构成,另外由于不需要接触患者身体,不会对其身体产生任何损害的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以往诊断技术匮乏时期,存在多种疾病无法有效进行诊断的情况,磁共振技术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尤其在脑以及脊髓等位置的病变;另外此项技术的优势还在于可以精准定位手术部位以及获悉机体癌变情况,为更高效治疗肿瘤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丘脑肿瘤疾病的类型不同,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后获取的图像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星形细胞肿瘤主要好发位置为机体上丘脑、背侧丘脑,星形细胞瘤病变等级不同,其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后的T1WI和T2WI的表现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如Ⅰ~Ⅱ级(图1、2)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水肿程度较轻,增强后仅表现为囊壁的强化;Ⅲ级和Ⅳ级(图3、4)的T1WI、T2WI信号不均匀,但是水肿程度扩大,增强扫描以后强化程度明显,较多伴有出血、囊变,占位效应较明显。生殖细胞瘤起源于三脑室发育过程中的胚胎生殖细胞,好发于上丘脑、背侧丘脑等部位处,发病年龄偏小,呈渐进性发展,肿瘤体积比较大,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水肿程度比较轻,增强扫描以后主要呈现轻中度强化,常出现性早熟、尿崩症等症状。单发于丘脑的转移瘤少见,多与脑内其他部位转移瘤共同发现(图5、6),主要好发于上丘脑、背侧丘脑,呈现圆形长T1、T2信号,水肿程度轻重不一,增强扫描以后呈现典型环形强化,同时明确的原发肿瘤病史能够很好地指导转移瘤的诊断。畸胎瘤类疾病属于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肿瘤疾病,多见于儿童,由外、中、内三胚层衍生而成,主要呈现混杂的长T1、T2信号,其内含有脂肪、钙化、囊变等等复杂成分在磁共振信号上具有一定特征,瘤周水肿较轻微。发生在丘脑的淋巴瘤罕见,大多数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图7、8),MRI信号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典型的淋巴瘤弥散受限,呈现DWI高信号,ADC值减低,但是部分淋巴瘤弥散受限不明显,水肿程度比较轻,水肿波及的范围比较大,增强扫描出现显著强化现象。另外还包括少见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疾病,水肿程度比较低,增强扫描后多呈现明显不均匀强化。少突胶质细胞瘤一般境界稍模糊,水肿及占位较轻,增强扫描后半数可强化。

图2 右侧丘脑胶质瘤WHO Ⅲ级

图3 右侧丘脑WHO IV级胶质瘤

图4 右侧丘脑WHO IV级胶质瘤

图5 黑色素瘤病例

图6 黑色素瘤病例

图7 左侧丘脑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图8 左侧丘脑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收治的84例丘脑肿瘤患者,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磁共振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说明使用磁共振诊断丘脑肿瘤准确率高,在为患者病变定位及制定治疗方案方面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的丘脑肿瘤疾病类型中,星形细胞瘤疾病的发生率最高,达到30.95%,生殖细胞瘤发生率为25.00%,转移瘤为20.24%,畸形瘤、淋巴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以及少突胶质细胞瘤等发生率较低。肿瘤好发部位以背侧丘脑与下丘脑为主。在84例患者的丘脑肿瘤分布位置中,背侧丘脑是最常见的发病位置,共29例,发病率为34.52%;底丘脑共14例,发病率为16.67%;上丘脑共18例,发病率为21.43%;下丘脑共23例,发病率为27.38%。磁共振诊断在丘脑肿瘤的定位及分类诊断方面效果显著。以上结果表明丘脑肿瘤患者应用磁共振能够使病情得到有效的诊断,并对其后续的治疗以及病情的恢复有积极的意义;这种诊断方式安全性高,不存在电离辐射等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丘脑肿瘤类型和分布位置繁多,使用磁共振能够精准定位病灶并较准确地分型,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诊断,并为其病情提供科学的参考资料,有利于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在临床诊断中进行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丘脑淋巴瘤磁共振
中医疗效评价中常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基于同伦l0范数最小化重建的三维动态磁共振成像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认知功能障碍在丘脑梗死后的改变
无误解无伤害关于淋巴瘤,我们只要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