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乡村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

2021-02-09宋鸽

新青年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肇东市攻坚青春

宋鸽

小时候,印象中父母总是很忙碌,早出晚归,甚至还要时常把我寄养在亲戚家。中学时,渐渐了解父母在镇村的工作:从春耕到秋收、从防火到防汛、从整治村容村貌到化解矛盾纠纷……一年四季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活儿总也忙不完。看着他们每天忙碌的身影,我也慢慢地从总是抱怨缺少父母的关注陪伴,开始更多地理解他们日复一日的奔波辛劳。然而,真正对父母的理解,要从我参战脱贫攻坚说起。

2017年5月,我刚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肇东市扶贫办。到岗第一天,我被告知——“小同志,你已进入前沿阵地,你要和其他同事一样迅速进入攻坚状态”“咱们这周六保证不休息,周天休息不保证”“这是一场必须如期打赢的攻坚战”“我们还有1319天,全市有23个贫困村五千多户、一万多人需要脱贫”……从这一天起,我开启了脱贫攻坚战的“战斗生涯”。從最开始的复印材料、搬运物资、布置会场、收发文件,到后来的研究政策、走村入户、发现问题、挖掘经验,在转战扶贫各项工作中我也渐渐从“新兵”成长为“老兵”。

我真切地看到一个又一个农村贫困群众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吃不愁穿不愁,住房、医疗、教育、饮水有保障,在实践中越发感受到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特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更在不知不觉中对父母常年扎根乡村的无悔付出多了几分理解与敬意。“要做扶贫战线的尖兵”,我暗暗许下誓言。三年攻坚期间,在经常性地走村入户实地调研中,我也越发对扶贫工作的方法论产生深刻认识——扶贫工作,贵在精准。我看见扶贫干部入户走访“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一家一户摸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我看见涝州镇安乐村因地制宜发展大豆榨油项目,带动一百六十多名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小油坊“榨”出好日子;“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我看见在宋站镇万发村、尚家镇尚家村、西八里镇飞跃村,一说起他们的驻村第一书记为贫困户解难题、办实事、送温暖,在村内强基础、聚合力、育产业,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三年来,我努力把这种“精准、务实、奉献”的做事态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发挥自己研究生阶段所学的图书情报专业优势,开始钻研扶贫档案课题,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改进优化县一级扶贫档案建设的意见建议,同时持续钻研学习扶贫的理论、政策、案例,把“被动接受工作”变为“主动研究工作”,努力在工作中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探索。我先后荣获肇东市“三八红旗手”、 肇东市市直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嘉奖个人、黑龙江省扶贫优秀信息员,不断从“老兵”向“尖兵”迈进。

作为脱贫攻坚战的亲历者,我深知自己所作之贡献只是浩瀚征程中的一缕微光。回首来路,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让全党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与社会主义的本质,都必然产生更加直接而深刻的感受和认识。而在“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这一隽永辉煌成就的背后,是无数在你的眼前、我的身边,那些可见可触可感具体而微的行动。仅仅是我的家乡肇东,就派出23支驻村工作队、114家帮扶单位、2850名帮扶责任人参战脱贫攻坚,涌现出以“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获得者丛译锋、“全省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杜俭波和“全省百名优秀驻村干部”王景春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扶贫干部,他们响应号召、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只为一个目标——那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就是要让他或者她,与我们同居窗明几净的住房,同吃丰足的饭菜,同享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同看时代的盛景;就是要让后发展者自尊,让自尊者有力,让有力者前行,让前行者幸福。我为身边有这些为伟大事业矢志奋斗的战友而骄傲!我要向那些默默无闻但依旧无悔奉献的战友们学习,永远把“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作为砥砺前行的宝贵财富,在面对任何问题、困难、风险、挑战时,永远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姿态!

李大钊先生曾在《青春》中写道,“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了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我和我的战友们,将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险,砥砺前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奋斗者,永远年轻!

作者单位系肇东市乡村振兴局(编辑·李军)

猜你喜欢

肇东市攻坚青春
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民医院简介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青春献礼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青春不打烊
我们的作品
我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