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盈四味:乡贤文化引领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2021-02-09章秋雅
章秋雅
【摘 要】乡贤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对教化学生、泽被乡里大有裨益。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桐乡实验学校以乡贤文化入课程,用其嘉言懿行润泽童心,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实效。学校以丰子恺育人理念为切入点,尝试运用“参悟仁味,以‘三境界愿景立德;挖掘情味,以‘三层面活动陶情;营造兴味,以‘三转变实施育趣;提炼真味,以‘三呈现评价拓能”四味策略,为提升课程的育人实效赋能。
【关键词】乡贤文化;美育;综合实践
乡贤文化是扎根于家乡的母土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凝聚的精神力量能对本地域学生产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作用。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桐乡实验学校的学生从小在子恺文化的熏陶中长大,丰子恺的乡土情怀、兴味教学以及“教唯以爱”的育人理念为学校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绝佳养料。
一﹑参悟仁味,以“三境界”愿景定位
丰子恺先生一生有“三爱”:一爱世间万物,二爱儿童,三爱艺术。在很多人只为肉体生存的时候,他用艺术的美实现了精神的生存。“教唯以爱”是先生对待教育最真诚的态度。先生曾言:“美育的关键在于去功利,顺应学生成长,存有仁爱之心。”因此,立足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以“乐善﹑好真﹑爱美”三重境界来体现培育品质人的课程定位。
(一)乐善——玩中体悟
依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学校既重视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愉快情绪体验,又引导学生在具体实践环境中养成自理能力,培养其自立精神,增强其责任意识和对自身的认同感,促使其形成积极的人格和价值观。
(二)好真——玩中思考
丰子恺提出:“教育不能局限于知识的灌输,而应注重完美人格的培养和高尚精神的养成。”在课程实践中,学生运用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在主动探究中学习变通,在不断试验中培养耐力和抗挫折的能力,形成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爱美——玩中陶冶
《乐记》中有言:“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故美育更能陶情冶性,培铸人格。学生在体验家乡人文艺术魅力的同时,不仅获得多种能力的发展,还能实现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的双满足,达到身心融通。
二﹑挖掘情味,以“三层面”活动陶情
学者俞平伯曾评价丰子恺的作品就像“一片片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子恺美育理念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挖掘家乡风土人情﹑艺术生活中的育人基因,通过设置和谐共生的课程内容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课程架构如图1。
(一)基于能力培养——“雅学好真”浓情智创系列
“创客村”课程结合校园周边的种植园和学校的创新教育特色,開发各类生活科学的体验活动;“科学站”课程为学科的拓展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将学科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明确学习意义,树立科技兴国的学习理想。
(二)基于个性怡养——“雅艺爱美”冶情学究系列
丰子恺的作品里有很多反映家乡的艺术人文内容。“非遗馆”课程中,学校把地方非遗文化编进教材,把民间老艺人请进课堂,并借助非遗文化节等社会实践,让原汁原味的文化唤醒文化传承的自觉;“美艺坊”课程主要引导学生在巧手改编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环保意识。
(三)基于品行涵养——“雅贤乐善”乡情走读系列
“角色屋”课程对接学生的生活情境,以社会服务﹑职业体验为主,培养学生在团队互助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和担当责任的意识;“研学者”课程促使学生在寻访家乡景物﹑名物﹑非物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民族根基﹑文化传承﹑道德涵养的重要意义。
三﹑营造兴味,以“三转变”实施育趣
丰子恺家的家庭教学历来充满兴味,这样的兴味学习使其子女个个成才。《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可以有所侧重,也可以整合方式实施,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会贯通。参照子恺先生的童心观,学校遵循学生的生命存在、生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尝试通过课程实施“三重转变”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活动的新鲜和有趣。
(一)多师联动,学习体验从扁平走向立体
本课程一改由单个老师负责单个课程的指导模式,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导师团队:本校有特长的教师﹑地方有影响的艺人﹑专业的社区教师、有经验的学生家长。这些教师以导师助学的形式将各自所擅长的行业技能与学生分享,带领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学生在各类主题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汲取不同的知识经验,丰富学习体验。
(二)基地联盟,研究视域从狭隘走向深广
《纲要》指出:学校要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配套硬件资源,并积极争取校外活动场所支持。为弥补校舍条件有限,活动资金短缺的不足,学校积极借助农村周边资源,实施“1+X”基地建设模式。其中,“1”指学校总基地,同时建设若干个有区域特色﹑切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校外实践基地,形成区域的教育共同体。例如在“农情科创”课程中,学生将劳技课上学习的植物栽种方法在校园基地尝试运用,在种植中又对滴灌装置产生研究兴趣,进而继续研究它的工作原理。校外基地的亲历实践让学生有了许多新发现,打开了更多的研究思路。
(三)主题联结,探究技巧从生疏走向娴熟
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有其内在逻辑性和操作要领,仅凭一两个活动,学生一时很难掌握。鉴于此,学校尝试将同一活动方式用多个主题进行联结,以板块式推进,让学生在牢固掌握调查方法的同时,对于家乡的特色人文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如图2。
四﹑提炼真味,以“三呈现”评价拓能
丰子恺一贯主张尊重孩子的天性,孩子天真烂漫的天性在他看来是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学校的课程评价也从真实的学情出发,助推学生综合素养的真实落地。
(一)基于真实问题形成的表现性评价
实践证明,具有创造才能的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因此,学校从问题确立到预设解决,设计了系列“表现性”评价,促使学生的思维外显化。
1.洞察现象的评价
洞察力就是变无意识为有意识的能力,其中掺杂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可以说洞察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为了体现观察过程中学生对现象的关注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对现象的有意关注”“对现象产生好奇”“对现象合理推测”等方面展开评价。
2.梳理选题的评价
从以往学生的研究实際来看,很多学生的调查子课题存在交叉或重复的情况。事实上,每个研究选题都有其内在主线,学生只有对每个研究点有深刻的认识之后,才会形成自己的研究条理。为引导学生从庞杂的信息里梳理出研究重点,教师可以用甄别的方式,从选题的可行性﹑表述的规范性和与调查方向的契合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3.预估任务的评价
由于学生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在归纳形成研究选题后,学生的估测意识是新的培养内容。教师可以设计方案图,将调查任务分步落实,同时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设想解决对策。
(二)基于真实技能攀升的经历性评价
本课程的课程指南是以真实问题的解决为需求动机的,与课程目标愿景互为参照。基于真实技能攀升的经历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真实生长。
1.工程协议——在勇于尝试中解决复杂问题
结合丰子恺“学有用的知识,为理解而学”的理念,本课程评价大多根植于生活真实情境的教育学习内容,以“雅学好真”板块为例:其中涉及制作测算类的课程如电趣工坊﹑力学探秘等均采用以理解为先的“工程协议”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跨学科知识和方法,以研究者的身份经历深度学习,如图3。学生通过创造设计、建构、合作来解决问题,体验认知概念的建构和高阶思维的训练,革新学习方式。教师多元化地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与世界,更好地将知识运用于新情境,解决新问题。
2.项目化学评——在文化浸润中落实学科素养
项目化学评指的是围绕某个研究内容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教学落实其中,使学生在“玩中得法,玩中受益”。以童韵漫绘课程为例,根据丰子恺所画的杨柳,师生用柳条共同设计各不相同的“杨柳文化”学评项目,在赏玩的同时以检测学生对不同科目知识的理解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图4。
(三)促进核心价值形成的“反思式”评价
乡贤文化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道德建设起到了风向标﹑稳定器的作用。学校以乡贤丰子恺的为人为学为楷模,让学生以之为参照,在商讨中确立不同指向的言行标准,激励他们把评价标准转化为清晰的行为目标,从而更好地达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
1.以自我成长为参照的个体自评
实践活动后的个体自评可按照自我管理,包括文明素养﹑遵规守序﹑生活能力的评价,以及有效实践,包括质疑﹑分析﹑批判﹑决策能力的评价,对标实际,理性赋分,以便总结优点,找出差距,从而对自己有更客观的评价。
2.以责任担当为指向的组内互评
《纲要》中对“责任担当”的表述为:“通过亲历活动,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体验,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的担当意识决定着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学生可从产生分歧时的协调者﹑获得收获时的分享者﹑产生困惑时的援助者﹑开展活动时的参与者等方面进行评价。
3.以价值体认为核心的集体议评
价值体认处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核心地位,价值体验是基础,价值澄清是关键,价值体验和价值澄清是对价值的筛选,其目的是要让价值内化,从价值认知走向价值认同。在活动的价值教育中,学生通过对实践意义的理解﹑对所在团队的认同﹑对自我发展的期待等方面的评价,把问题解决的内在价值挖掘出来。
实践证明,将乡贤元素引入实践课程,第一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型,有利于教师改变以“惰性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现状,从为理解而教,到为迁移而教,再到为创新而教。第二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第三是学生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近距离接触中,有了家国的归属感,形成了爱国爱家的美好品质。学生感受着同一地域上不同时空的文化精髓,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欧文.成长型思维:从平凡到优秀的七种思维模式[M].傅婧瑛,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2]哈蒂.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教师版本)[M].金莺莲,洪超,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3]潘琼,李春华.嵌入式课程:特色课程的路径与方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桐乡实验学校 3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