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支点 布局谋篇
2021-02-09李剑军
李剑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總书记4次考察湖北。2013年7月,总书记首次考察湖北时提出“四个着力”,要求“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4月考察长江、视察湖北时,总书记强调“四个切实”,要求“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建成支点 走在前列 谱写新篇”,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精神高度契合。这一目标定位,充分体现了湖北省委坚定不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担当,充分彰显了湖北省委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的战略定力。
中部崛起需要支点,两任总书记力挺湖北
进入新世纪,当东部沿海勇立潮头大步迈向现代化,西部大开发加快向纵深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效应凸显时,中部地区曾经有过失落和迷茫。
放眼中部,这是一片美丽富饶的沃土——地处我国内陆腹地的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省,国土总面积102.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7%,人口约占全国的30%,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重要的能源与原材料基地、重要的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其中河南粮食产量多年居全国第一,农产品加工执全国之牛耳;东风、武钢、武重、武船等一大批骨干企业扎堆湖北,三峡年发电量“照亮半个中国”;还有“中国煤都”山西,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双子星”加持的湖南,中国科技大学赋能的安徽,全国有色、稀有、稀土矿产主要基地之一的江西。
然而,中部地区一度呈现“塌陷”之势。据统计,2001年至2003年,中部六省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低于东、西部1.8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2001年、2004年、2007年分别为22.5%、23.5%和21.03%。
中部较慢的发展态势,在全国显得颇为尴尬。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湖北就提出了“中部崛起”概念,当时主要说的是湖北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新世纪之初,发展经济学之父、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教授提出了著名的“牛肚子理论”,即中国经济要持续协调发展,不能只牵住东部这个“牛鼻子”,也不能只拉动西部这个“牛尾巴”,只有相应地撬起中部这个“牛肚子”,全国经济才能起飞。
大俗大雅,“牛肚子”理论形象地说明,没有中部的崛起,就不会有中国的腾飞。该是撬一撬“牛肚子”的时候了。
2006年4月15日,随着纲领性文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中部崛起的大幕正式拉开。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战鼓再擂。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中部崛起的支点又在哪里?
放眼中部大地,位于华中要冲、长江中游的湖北,九省通衢、得中独厚,区位、交通、市场优势突出;“农业大省”,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工业大省”,汽车、钢铁、机械、电子、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雄厚;“科教大省”,拥有128所高校,其中985、211高校7所,科研院所密集,人才优势非中部其他省份可比……
集诸多优势于一身的湖北,屡屡吸引中央最高层关注的目光。
2005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湖北时首次提出,湖北要真正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进一步强调,要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两任总书记多次对湖北建设重要战略支点提出明确要求,体现中央对湖北发展定位的一贯性、连续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建设成为”,把建设重要战略支点的“过程”要求提高为“目标”要求,为湖北构建重要战略支点描绘了宏伟的战略蓝图,对湖北的支点建设具有纲领性、战略性和针对性指导意义。
多年探索,湖北对支点认识不断深化
何谓支点?如何建设支点?
十几年来,历届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对支点内涵的认识一步步深化。
2007年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首次对支点内涵作出明确界定为“四基地一枢纽”,即努力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使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2011年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以来,省委指出,支点就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点、支撑点、着力点,就是湖北要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区域和战略枢纽,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杠杆撬动中部地区崛起的增长极和支撑点。
2013年、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湖北,殷切嘱托湖北要“四个着力”“四个切实”,即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使湖北经济更好、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后劲更足、实力更强,加快建设工业强省、农业强省、创新强省,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做好民生工作,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赋予了湖北支点建设新的丰富内涵。”湖北省委政研室相关人士表示,总书记明确要求湖北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农业、工业、科教大省要力争成为“三个强省”;“五个更加”要求更全面,把规模速度、经济结构、发展质量、发展后劲、综合实力作为重要战略支点的整体内涵,有机统一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
这些新内涵,构成湖北新时代建设支点新的“坐标系”和“线路图”。
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吴庆华认为,“建成支点”是功能目标,就是要求我省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在综合实力、辐射带动力、区域影响力等方面要与支点地位相匹配,成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走在前列”是能级目标,就是要求我省对标一流、提升标杆、奋勇争先,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共同富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走在前列。
“谱写新篇”是时代考题,就是要求我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不断取得新突破、不断开辟新境界。
要素空前富集,支点基础不断夯实
新世纪以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我国对外开放和承接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由东向西梯度推进快马加鞭,湖北等中部地区抓住这一战略机遇,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认为,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在迅速出现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以武汉为龙头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部地区的增长潜力日益凸显。
2018年,全国GDP增速排名前十的省区市中,中部六省有4个进入前十,实际利用外资占到全国的58%,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经济增长格局正从外需主导,转向内需主导,中部地区正是重要的内需市场。在全球以及中国的产业转型过程中,制造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湖北和武汉恰好是中国具有优势的制造业基地,尤其是近些年以光谷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成长迅猛,不断夯实湖北支点建设的基础。
一个国家、地区发展崛起的过程,就是各种资源要素集聚的过程。研究表明,以创新性和突破性为显著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处于经济体系的最高端,代表一个地区参与区域竞争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显示着经济实力的“强”度,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的支点建设中,湖北依托雄踞全国前列的科教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强省”,出台一系列将人才、资金、环境、体制机制等诸多生产要素及条件配套的政策,力推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崛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全国排名,从第12位上升到第7位,连续多年稳居中部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1545家增至2019年的7892家,增长了410%,位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国家级高新区数量,从4家增至12家,位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960.4亿元增至8817.4亿元,占GDP的比重2019年达到19.24%,较2012年高出7个百分点以上。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1988年创立的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获批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存储器基地等。其综合实力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四,并跻身全国10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光电子优势产业正向光芯屏端网产业全面拓展,规模已近万亿元,“中国光谷”正全力向“世界光谷”挺进。
如今,光谷云集了56家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66名两院院士、3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和8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
光谷生物城集聚以明德生物、嘉必优、科前生物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各类生物企业2400多家,創新创业者逾6万人,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同类园区前三,人才竞争力居全国第一。国家存储器基地、华星光电T4项目、武汉天马G6二期、京东方10.5代线等一批大体量的引领型项目按期建成达产。长江存储首颗自主架构的64层三维闪存芯片开始量产,128层NAND研发成功,基本实现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并跑”。
2020年12月3日,武汉市科技局局长盛继亮在该市新闻发布会上披露,国家存储器、商业航天、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大健康产业基地支撑起武汉经济新成长极,为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了强力支撑。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卓有成效,北斗+产业、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等一批新兴业态正在加速发展。武汉市还获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和生物医药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一手抓高新技术产业,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湖北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3年来累计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等智能化改造项目1.16万个,完成投资1.2万亿元,汽车、冶金、化工、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襄阳大步迈向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宜昌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大产业突破千亿元。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与工业企业大规模技改,日益成为湖北优化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2008年、2012年、2016年、2019年,湖北GDP分别突破1万亿、2万亿、3万亿、4万亿大关,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七;“十三五”以来湖北GDP增速多年稳定在7.8%左右,居中部第一。
“金钥匙”打开壮美蓝图实现之门
为早日实现“建成支点 走在前列 谱写新篇”的宏伟蓝图,湖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亮出了“金钥匙”,合力打开蓝图实现之门。
其一,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齐飞、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以核心城市带动、以城市群为主要载体的新阶段。衡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核心城市实力是重要标志。正如上海之于长三角,广州、深圳之于珠三角,没有核心城市强大的资源集聚和辐射带动引领作用,整个区域难以快速发展。
在巴曙松看来,无论从人口数量、科技水平、市场化进程、经济水平等方面评估,武汉已是典型的中部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枢纽城市。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资深研究员张燕生则表示,以武汉、长沙、南昌等为核心区域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要成为其综合枢纽、创新策源地和发展新动力源,同时探索武汉都市圈、南昌都市圈、长沙都市圈之间分工合作,若有三个支点支撑,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要素集聚效应将大增,在国内城市群中和中部崛起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但长期以来,武汉在省内“一城独大”,同时也存在不够大不够强、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的问题,还需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发展不够不协调不充分”仍是湖北最大的实际。此次湖北省委全会突出“一主引领”,强调既要发挥武汉的龙头引领和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发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及对全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现实表明,我国经济实力较强省份常常是多极多中心,如广东有广州、深圳,浙江有杭州、宁波,山东有济南和青岛。湖北与发达省份的实力差距,主要在于以省域副中心城市为首的“两翼”实力较弱,特别是缺乏GDP5000亿元至1万亿元经济规模和能级的城市支撑,目前湖北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GDP总量均只有4000多亿元。
两翼是支撑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南北列阵。“襄十随神”城市群作为北部列阵,定位于落实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将打造成联结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纽带,重点推进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以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宜荆荆恩”城市群作为南部列阵,定位于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成联结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纽带,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航空航天、大数据、食品饮料、生态农业等产业,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经济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其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强省”。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教大省更要努力成为科教强省。湖北将坚持创新核心地位,聚力提升创新首位度和辐射力,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和发展优势。以人才为支撑打造创新高地。以转化为关键加强创新应用,既加强基础性前沿研究,增强“钱变纸”的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能力,又要增强“纸变钱”的能力,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培育更多细分领域“小巨人”“隐形冠军”和更多行业龙头企业。
其三,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决胜长远的关键。湖北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培育壮大“光芯屏端网”、大健康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万亿产业集群。提升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北斗等新兴产业发展能级,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发展头部经济、枢纽经济、信创经济。全面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培育现代服务业万亿产业集群。
其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湖北打造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增强口岸功能、贸易功能、服务功能,建设强大市场枢纽,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积极打造航空客货门户“双枢纽”,建设武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高水平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铁路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全国重要航空门户枢纽、全国重要物流基地,构筑畅通国内国际的物流大通道。
此外,湖北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担当守护“一江青水”“一库净水”的重大历史责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产粮大省向产业强省跨越。
尽管2020年湖北遭受了空前严重的疫情冲击,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
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历史使命,决非一日之功。为确保这一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广大人民群众,肩负历史重任的湖北决意一张蓝图干到底,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为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作出湖北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