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生态危机的当代设计展览

2021-02-09李贝壳

中国艺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态危机博物馆

李贝壳

回顾设计史,我们会发现目前对国际设计教育领域影响较大的当代设计思潮大都在20世纪下半叶就已经有迹可循,而且其产生和扩大影响力往往跟设计教育密切相关。换个角度来看,作为现下设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设计教育也导致这些设计思潮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因此,本栏目希望通过考察海外一流设计学院、设计博物馆、设计类学术期刊和富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设计会议,探索当代国际设计思潮的发展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将在未来如何影响设计教育的发展。本栏目的系列文章为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种子基金”立项项目“当代国际设计思潮及未来设计教育发展研究”的成果,特邀请该项目负责人张弛作为学术主持。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的持续传播迫使我们反思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的长期影响所导致的潜在危机。博物馆是当代公共教育的重镇,本文聚焦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和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The Design Museum)舉办的两个展览——“内里·奥克斯曼:材料生态学””(Neri Oxman: Material Ecology Exhibition Galleries)和“浪费时代:设计能做什么?”(Waste Age: What Can deign do?),通过对两个设计展览策展主题及内容等的呈现和分析,讨论了设计展览如何对人类危机做出回应,并反思当代博物馆应承担的角色及责任。

摘要:本文以两所著名博物馆在2020年至2021年间推出的设计展览为例,通过分析其展览主题、展品与展陈方式等来探索当代博物馆如何通过设计展览承担起公共教育的社会责任,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展览呈现“生态危机”这一议题,为世人敲响警钟。

关键词:设计展览 生态危机 博物馆 公共教育

公共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职能。博物馆通过展陈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文物来扩展人们视野,培养人们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1]21世纪以来,大多数博物馆都将公共教育作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能,所以当代博物馆中的设计展览是面向大众进行设计教育的渠道之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发展。

2020年,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指出气候危机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五大挑战之一,这样的危机不仅关乎人类的健康,更会影响人类未来的命运。为此,许多设计展览都开始将展览的重点转向环境与人类共生关系的思考。本文将着重分析两个设计展览案例: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内里·奥克斯曼:材料生态学”、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的展览“浪费时代:设计能做什么?”。本文通过分析两个展览的主题、展品、展陈方式、策展逻辑以及布展过程中的碳足迹,希望能够引发设计展览对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在应对生态危机等方面的教育作用的思考。

一、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内里·奥克斯曼:材料生态学”

2020年5月14日至10月18日,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推出的展览“内里·奥克斯曼:材料生态学”(图1)在疫情背景之下,在线上将博物馆的展览空间结合音频介绍呈现给观众。该展览回顾了设计师内里·奥克斯曼从材料出发思考设计可持续性的作品。内里·奥克斯曼是一位跨学科设计师、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的副教授,同时也是介导物质小组(Mediated Matter Group)的负责人。“材料生态学”(Material Ecology)是内里·奥克斯曼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的跨学科建筑材料研究。

该展览的核心作品是博物馆委托内里·奥克斯曼创作的作品——《丝亭II》(Silk Pavilion II)。这件作品让约6500只蚕在预先设计好的结构上吐丝,以此“填补”建筑的缝隙,通过蚕的日常工作,让蚕丝层层包裹几何形结构,从而构成一个三维几何形建筑。内里·奥克斯曼在文章《材料生态学》中提及:“在建筑设计历史的漫长发展轨迹中,设计、生产和人工制品的特点是形式和物质属性之间的日益分离。”[2]她在《丝亭II》这件作品中就将设计、生产与人工制品一同融入建筑之中,延续了她自2013年开始的将编程与生物制造结合并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的创作方法,打破了当代建筑既有的框架。

从对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角度出发,内里·奥克斯曼及其团队针对生物复合材料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展览中的另一件作品《水叶I》(Aguahoja I,图2)就是一个由复合材料组成的集合体。该作品使用了树皮、贝壳和蚕网等。从这件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内里·奥克斯曼的创新设计和生产工艺是由大自然塑造而成。作为一名设计师、建筑师,内里·奥克斯曼不仅开创了材料、建筑等的设计新方法,而且还构建了跨学科合作甚至是跨物种设计的新框架。她将材料科学、数字制造技术和有机设计结合在一起,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该展中的作品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具有革命性的。

“在古老的森林和珊瑚礁中,废物几乎不存在。在这个框架下,生态系统中一个成员所产生的物质,无论是活着的还是无生命的,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另一个生物的生命周期。这种诞生、适应和衰变的循环使得生态系统本身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3]这样的思想为设计和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如可以将一些生物转化为生物材料,用于服饰、建筑等的制作。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与设计部、研究与发展总监保拉·安东内利(Paola Antonelli)。在她2020年的线上项目“为紧急情况设计”(Design Emergency)中,她与著名的设计评论家爱丽丝·劳斯瑟恩(Alice Rawthorn)合作,共同主持了每周线上谈话,以此来讨论设计师在卫生保健和社会正义方面应承担的角色和职责,并反思了设计展览在应对危机时应该起到的引领、传播和教育作用。

二、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浪费时代:设计能做什么?”

伦敦设计博物馆在2021年10月22日开幕的展览“浪费时代:设计能做什么?”中向我们抛出了一个大家都熟知却往往易忽视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浪费是个大问题。那我们要怎么解决呢?”该展览的前言中写道:“人类总是根据不同时期制作工具的材料来命名某个历史时期,从石器、青铜和铁器时代到跨越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塑料时代。但现在,随着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我们是否即将进入‘浪费时代? ”[4]该展览通过不同章节主题,倡议人们认识到浪费的严重性,同时提出在21世纪人类需要重思自身的社会价值,物质的价值,以及由“快消品”带来的“一次性”的生活方式。伦敦设计博物馆试图通过将当今时代命名为“浪费时代”来唤起大家对“浪费”这一议题的关注。人们在追求便捷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制造了越来越多的垃圾。这些人造垃圾不断累积,且无法降解回收,几乎堆积成了一个新的“地质层”。这个“地质层”中包含大量难以处理的有害物质,不仅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还危害了人类健康。

展览第一章的主题为“垃圾峰值”。此章节试图通过一系列记录“过剩垃圾”的作品让参观者直面史诗级规模的垃圾。在第一部分中,展览从时间维度探索了从18世纪到今天人类大规模生产、“一次性消费”文化与垃圾的关系。每年大约有5000万吨电子垃圾被丢弃,其中大部分被西方国家非法运往其他国家。这反映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后,人们常常忽视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所产生的电子垃圾。艺术家易卜拉欣·马哈马(Ibrahim Mahama)就通过在加纳回收的电子垃圾制作了一件大型藝术装置作品(图3),以期引起人们对电子垃圾的关注。易卜拉欣·马哈马的作品素材来自阿博布罗西的电子垃圾倾倒场。阿博布罗西曾是加纳首都阿克拉的湿地,但现在却成为一个大型的电子垃圾场,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处理这些电子垃圾的工人通过砸碎或焚烧来获取里面的金属,这个过程非常危险,很容易危害工人们的健康。[5]

工匠兼化学家亚历山大·帕克斯(Alexander Parkes)在1862年以“帕克辛”(Parkesine)的名字申请了被认为是第一种人造塑料材料的专利,是象牙或玳瑁的廉价替代品。[6]约70年后,聚乙烯、尼龙和聚苯乙烯等塑料材质被生产出来。塑料以结实、用途广泛而闻名,像塑料袋几乎是我们每日都会使用的物品。然而,它们难以自然降解,这导致废弃塑料的“洪流”正在吞噬着整个世界。“浪费时代:设计能做什么?”展览的策展人杰玛·科廷(Gemma Curtin)希望参观者能直观地认知到全球垃圾的规模,并微妙地讨论了这个世界使用塑料的不合理方式。展览第一章中还展示了康沃尔塑料联盟(Cornish Plastics Coalition)从康沃尔海滩收集的一个冬天的瓶盖,这些瓶盖的总数达6000多个,一串串的瓶盖占领了一面墙的区域(图4)。[7]

展览第二章“宝贵的废物”中,漂流(Drift)工作室的作品《物质主义:大众甲壳虫》是将拆解后的工业产品零件打造成简约的几何形物体。这种展示方式能够让参观者从更加直观的视角看到人们日常使用的工业产品的构成材料,如通过对吸尘器、大众甲壳虫汽车、铅笔等这些工业产品的拆解,让大家关注到构成我们日常使用的工业产品的材料。

除此之外,这一章节还从多个维度讨论了当代利用废物再设计的案例。据统计,如果建筑商不改变他们的建造方式,到2025年,在这个世界上将会产生22亿吨建筑垃圾。[8]所以,我们需要重视如何减少建筑垃圾,甚至要思考如何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展览展出了苏格兰肯诺泰克(Kenoteq)公司生产的可持续使用砖——K砖(K Briq,图5)。这种砖不是通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也不是用水泥制作的,而是使用建筑回收材料制成。该砖块在制作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传统烧制砖的十分之一。这种砖比普通砖更坚固、更耐用、更轻巧,而且制作成本更低。

展览的第三章,也是展览的最后一部分,以“后浪费”命名。这一章集中探索了生物材料的应用场景,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材料的“生长”上,而不是材料的“提取”上。例如伦敦的爆炸工作室(The Blast Studio)设计的由废物和真菌菌丝体制成的3D打印材料,可用于家具制作及更大规模的设计配件制作中。这一章节的展品思考了从时尚产业到食品产业,从电子材料到建筑材料,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造成的浪费现象。设计师们试图在生活垃圾中找到它们的使用价值,通过废物再利用,唤醒人们节约环保的意识。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策展人吉玛·科廷(Gemma Curtin)在采访中说道:“我们必须面对浪费的问题,我们不能再忽视垃圾处理后的后果。不要认为物体是有生命终结的东西,它们可以有很多生命。这不仅仅是一场展览,更是一场运动,我们都在积极参与我们的未来。”[9]

三、关于展览自身的反思

大部分情况下,展览设计、布展等过程同样也是造成“浪费”和“生产”垃圾的过程,所以我们有必要反思在展览设计与布置过程中的碳足迹。在本文分析的两个展览中,其中伦敦设计博物馆的展览“浪费时代:设计能做什么?”特别增设了环境审计,通过自我审计来量化展览在制作过程中的碳足迹。该展的空间设计团队与平面设计团队的工作过程,甚至是展览策划过程中1万多封邮件来往都被纳入了审视展览碳足迹的考察范围。

在布展过程中,空间设计团队使用了天然的可持续来源的木材。这样在展览过后,这些木材还可以二次利用。此外,展览的展台使用纯灰砖搭建而成,但并没有将它们固定在一起,所以在展览结束后,它们也可以二次利用。空间设计团队在搭建临时展墙时,选用了一种不需要重复烧制的砖,这种砖与常规搭建临时展墙的板材相比,大大减少了展览的碳足迹。在标识和墙体文本制作方面,平面设计团队同样考虑到使用材料的可持续性。此次展览的背景墙没有使用污染性较强的乙烯基贴纸,而是使用手持式喷墨打印机直接将标识、文字等打印到墙面上,使用的墨水也是水性油墨。到2021年10月27为止,预计整个展览能将碳足迹控制在1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之内。[10]

四、结论

几千年来,人类在使用不同的设计手段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大自然的属性。20世纪,新产业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在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21世纪,在面对生态危机时,设计师们既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将“废物”材料再利用,同时又需要思考如何生产可降解材料、生物材料来实现“零浪费”设计。

文中分析的两个展览几乎都在同一时期回应了当代的生态危机,并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反思。2015年12月12日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是由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是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做出的统一安排。[11]而我国也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目标下,当代博物馆中的设计展览也在通过对生态问题的反思,思考人类与地球如何和谐共生,以此增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承擔起博物馆公共教育的社会责任。

本文为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种子基金”立项项目“当代国际设计思潮及未来设计教育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

注释:

[1]陈雪飞.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国际视野:布鲁诺·拉图尔的政治生态观[J].理论与改革,2021(05): 61-72.

[2]OXMAN N.Material Ecology[EB/OL].[2021-10-15]. https://neri.media.mit.edu/assets/pdf/Publications_ ME.pdf.

[3]The Aguahoja Pavilion[EB/OL].[2021-10-20]. https://oxman.com/projects/aguahoja.

[4]Waste Age: What can design do?[EB/OL].[2021-11-2]. https://designmuseum.org/exhibitions/waste-agewhat-can-design-do.

[5]DOYLE S.Waste Age: What can design do? At the Design Musuem[EB/OL].(2021-10-22)[2021-11-2]. https://eandt.theiet.org/content/articles/2021/10/ review-waste-age-what-can-design-do-at-thedesign-museum/.

[6]The age of plastic: From Parkesine to Pollution[EB/ OL].(2019-10-11)[2021-11-2].https://www. sciencemuseum.org.uk/objects-and-stories/chemistry/ age-plastic-parkesine-pollution.

[7]同[5]。

[8]KENT S.Waste age deign Museum review[EB/OL].(2021-10-29)[2021-11-2].https://theartsdesk.com/ visual-arts/waste-age-design-museum-review-toolittle-too-lame.

[9]What to expect[EB/OL].[2021-11-2].https:// designmuseum.org/exhibitions/waste-age-what-candesign-do.

[10]HAHN J.Design Museum conducts“firstever”environmental audit of the exhibition for Waste Age.(2021-10-27)[2021-11-2].https://www. dezeen.com/2021/10/27/waste-age-design-museumurge-audit/.

[11]巴黎协定[EB/OL].(2015-12-12)[2021-11-2]. https://www.un.org/zh/documents/treaty/files/ FCCC-CP-2015-L.9-Rev.1.shtml.

猜你喜欢

生态危机博物馆
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
本·阿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浅探
我国网络生态危机治理路径探析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消费理论光芒与缺陷并存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反乌托邦观照
生态危机的成因述评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