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个体心理学分析

2021-02-08黄可歆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摘 要: F.S.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久负盛名,不断有文学评论家从多样化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本文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自卑情结理论为切入点,发现小说中盖茨比、汤姆、黛西和尼克四位主要人物都具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结。通过深入分析各个角色背后引发其自卑情结的不同原因,并探讨他(她)们为了摆脱这种情结所采取的消极或积极的补偿方式,进而揭示不同的应对方式与人物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以期为读者提供生活的借鉴和现实的思考。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自卑情结 优越感 心理补偿

一、引言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1925)是“爵士时代”代表人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最杰出的代表作,被T.S.艾略特称为“是自詹姆斯以来小说艺术发展的第一步”a,奠定了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因此,近百年来评论家对该作品的探索从未中断,已有的国内外研究对这部小说的解读视角呈多样化的趋势,主要集中于“美国梦”主题研究、叙事艺术研究和象征艺术研究等,而从精神分析入手的研究则多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例如,亚当·沃尔夫斯多夫(Adam Wolfsdorf)基于哀悼和忧郁症概念,揭示了盖茨比对黛西强烈情感的本质,实际上是他久久沉浸于一种病态的悲伤之中;熊美玲从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理论出发,分析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发现汤姆和黛西体现了“本我”,盖茨比代表了“自我”,而尼克主要充当了“超我”;刘舒同样以人格理论为框架,对作者菲茨杰拉德与小说人物盖茨比、尼克进行了精神分析,指出三者分别代表人格中的三个层次,因此菲茨杰拉德与《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之间存在着互相交织、协调平衡的关系。此外,化宪宪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入手,探索了盖茨比的自卑情结,认为其悲剧命运是他为了补偿自卑情结而获取优越感的必然结果。但笔者在研读小说时发现,不仅仅是盖茨比,小说中的其他人物身上也有明显的自卑情结,因此本文将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自卑情结理论,分别对盖茨比、汤姆、黛西和尼克四位主要人物进行了分析,挖掘其行为的本质,试图探究各人不同的人生进程背后的必然性。

二、個体心理学与自卑情结

个体心理学理论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创立的,他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指出,“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无所适从”b,并且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c。正如阿德勒所言,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中,每一位主要角色都因各种不同的原因在心中滋生着自卑情结。而自卑情结本身并不可怕,甚至能为我们追求更好的人生提供动力,比如我们为了摆脱自卑感,在学习、工作等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通过切实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但如果一个人不能忍受自卑感的折磨,也不再设法以脚踏实地的努力提升自己,而是走违法乱纪的“捷径”以获取“成功”,或是自我创造了一种空虚渺茫的优越感并沉醉其中,那么自卑感虽然被掩于表皮之下,一旦扯开遮羞布,便是皮腐肉败,鲜血淋漓。而小说中的主人公们为了摆脱自卑感所采取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三、自卑情结的形成与补偿

(一)盖茨比 盖茨比的自卑情结来源于其贫贱的出身。在他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军官的时候,有幸参观了黛西的房子,这在盖茨比看来是前所未有的美丽的住宅,对于黛西来说却平淡无奇。没有百万家财,没有社会地位,这些早就在盖茨比的心里埋下了自卑的种子,而此时此刻这般出身使得他与爱人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更是为他的自卑情结添上了一把火。为了摆脱自卑情结,盖茨比首先否认了其真正的出身,从更名换姓开始虚构了自己光辉璀璨的人生。他给自己取名“杰伊·盖茨比”,意为“上帝的儿子”,以此来与“碌碌无为的庄稼人”d父母划清界限,并表明其为天父效命、为博大献身的理想信念。他编造家庭背景:“我是中西部一个有钱人家的儿子——家里人都死光了……因此我继承了很多钱”e,他既借此为自己巨额财富的合理性正名,也希望由此获得上流社会的认可。进而盖茨比疯狂追求物质财富,来弥补早年的匮乏,以获得优越感和安全感。他不惜以贩卖私酒的非法手段牟取暴利,致富后他一边大摇大摆地展现自己的雄厚财力:购买宫殿式的别墅,举办大型宴会,邀请各界名人;一边大肆挥霍金钱,免费宴请宾客,但他却从不当众居功,只“单独一个人站在大理石台阶上面,用满意的目光从这一群人看到那一群人”f,仿佛认真地扮演着上帝之子的角色。的确,他用千金散尽的办法取得了“自己能够造福众人”的优越感,也给人留下了“他是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的印象”g,但这些就如同盖茨比豪宅中没裁开纸页的书籍一样,真实地存在着却毫无意义。盖茨比一心追求身外的名利,从未想过提升内在的自我价值,因此尼克在与他交谈过五六次之后,开始感到失望,对他的印象也渐渐转为“隔壁一家豪华的郊外饭店的老板”h,而盖茨比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思想与受过高等教育的上层人士的差距,所以他说话总是“字斟句酌”i。由此可见,盖茨比并没有能够超越自卑情结,而是将其掩藏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

实际上,早在小说开篇就暗示了盖茨比的悲惨结局。尼克出场时,回忆了其父亲所说的一句话:“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些优越条件”! 0,后文中他为这句话做了一定的解释:“基本的道德观念是在人出世的时候就分配不均的。”! 1暂且不论这句话是对是错,它确实印证了盖茨比的人生——出身贫寒使盖茨比萌生了自卑,他渴望拥有财富来摆脱这种情绪,但对于底层人来说要实现这样的梦想难于登天,他“不得不”罔顾道德法律,倒卖私酒,投机赚钱。回过头看尼克的解释,可以发现,他之所以认为家庭背景会极大程度上影响人的道德观念,是他首先默认了人在面对自卑情结时会采取消极补偿的方式,但如果盖茨比用积极的补偿方式,比如他可以坚持求学,这样一来也许他难以获得巨额的财富,但等学有所成时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必定会与此时不同,不会将物质财富当作唯一的目标,只有这样他才能最终超越自卑的桎梏。

(二)汤姆·布坎农 《了不起的盖茨比》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展开,当时的上流阶层在经济转型的浪潮冲击下,式渐衰微,因此汤姆·布坎农虽然是贵族出身,是人人所艳羡的上层人士,但新贵富翁的大量涌现使其权威受到了挑战。小说中,汤姆第一次参加盖茨比的晚宴,看到了众多社会名流,当他被盖茨比称为“马球健将”! 2的时候,他的反应是:“我宁愿不做马球健将,我倒宁愿……以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的身份看看这么多有名的人。”! 3汤姆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马球健将”,但马球这一娱乐活动已不如过往那般流行,他不愿受此称号是他开始意识到,在这个新时代,他的贵族身份所带来的光芒渐渐消退,且与潮流有些格格不入,而剔除他的贵族特点,他似乎只是个“默默无闻的人”,这使汤姆·布坎农产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小说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汤姆·布坎农的胳臂,尼克称之为“权威性的胳臂”! 4。尼克第一次去汤姆家做客时,汤姆总是将他推来搡去,一会儿叫他看风景,一会儿让他回到室内,完全不顾客人意愿。等佣人宣布开饭了,汤姆不由分说就把一只胳臂插在尼克的胳臂下面,把他从屋子里推了出去,仿佛是“把一个棋子推到棋盘上另一格去似的”! 5,可见其控制欲之强烈,而他正是通过这种自我幻想中的控制感来获得优越感。此外,汤姆以“他那颗唯我独尊的心”! 6一而再再而三地贬低他人,凭此将自己置于高位。当听说尼克在做债券生意,他断然表示他从未听说过尼克所在的公司,暗示尼克没有发展前途;当得知贝克小姐在认真进行锻炼时,他冷嘲热讽道:“我真不明白你怎么可能做得成任何事情”! 7;当大家都赞美盖茨比举办的大型晚宴时,他第一直觉便是盖茨比没有能力取得这样的成功,所以他一定是干了非法的勾当才赚到的钱。

汤姆具有明显的男权思想,他频繁婚外情,却不能容忍黛西做同样的事情,而不管是妻子还是情妇都只是被他物化作可控的对象,由此来彰显自己的性别优越感,因此在汤姆突然发现黛西与盖茨比调情,情妇茉特尔·威尔逊要搬去西部,“他的妻子和情妇,直到一小时前还是安安稳稳、不可侵犯的,现在却猛不防正从他的控制下溜走”! 8,他“感到惊慌失措,心里像油煎一样”! 9,自造的控制感和优越感总是会在不期之时破灭,显露出自卑与恐惧的底色。与此同时,小说中提及的汤姆的两位情妇皆来自于底层,一位是饭店里收拾房间的女佣人,一位是破落车行的老板娘;他一边鄙视她们的阶层,一边包养她们,为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衬托自己所谓的优越性。而除阶层歧视之外,他还大肆谈论种族优劣论,无所不用其极地贬低他人、抬高自己。因此,虽然小说结尾时汤姆看似全身而退,但他繼续以这种尊己卑人的消极方式获取优越感。

(三)黛西 性别偏见是小说女主人公黛西产生自卑情结的罪魁祸首。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男权思想盛行,女性被当作男性的附属品,缺乏自主意识,温柔、怯懦、驯从被认为是“女性特质”。而黛西也没能逃脱这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慢慢滋养出对自己女性性别的自卑感。当她得知新生儿性别为女时,她立刻哭了起来:“好吧,我很高兴是个女孩。而且我希望她将来是个傻瓜——这就是女孩子在这种世界上最好的出路,当一个美丽的小傻瓜。”@ 0这段话清晰直接地展露了黛西对于女性性别的态度,她认为女性专营外表、抛却思想,心甘情愿成为男性的附庸是最好的生活方式。黛西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她对自我价值的判断一直是以男性对其的认可或者爱慕作为标准。根据乔丹对黛西蜜月归来后的描述:“我觉得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女孩那么迷恋丈夫的。如果他离开屋子一会儿工夫,她就会惴惴不安地四下张望”@ 1,“同时脸上显出一副神情恍惚的样子,直到她看见他从门口走进来”@ 2,可以看出黛西十分依恋丈夫,并希望获得丈夫的陪伴和关注。除此之外,她选择与盖茨比婚外情难道真是因为爱情吗?笔者更认同小说中乔丹的说法,这是黛西生活里的一点“安慰”@ 3。在此之前,汤姆的婚外情无疑为黛西内心的性别自卑雪上加霜,使她对其自我价值产生怀疑。此时,盖茨比作为新贵富翁出现,并且自称一直深爱着自己,这极大地满足了黛西的虚荣心,并获得被追求者面对追求者时的优越感。

黛西在语言上对于汤姆顺从度的变化非常有意思。在重遇盖茨比之前,黛西一直顺从、讨好丈夫,在汤姆高谈阔论其对一本书的“见解”时,黛西说他“变得很渊博”@ 4。遇上盖茨比后她开始对丈夫的意见和指令做出挑战,比如,汤姆嘲讽盖茨比,表示“有很多这样的暴发户都是大私酒贩子”@ 5时,黛西会勉强地做出反对:“至少他们比我们认得的人有趣”@ 6;而一行人进城去时,汤姆本想和她乘一辆车,但黛西却“从他手臂的圈子里走了出去”@ 7,去坐盖茨比驾驶的车,极大地挑战了汤姆的权威。但这般依附他人所建立起的优越性终究是虚无缥缈、不堪一击的,当汤姆揭穿盖茨比非法敛财的行径,黛西慌乱了,希望回到汤姆身边,但此时汤姆“故作宽大以示侮蔑”@ 8,要求她坐盖茨比的车回去,她于是又变回了那个顺从的黛西,没有做出反抗。因此,尽管黛西没有通过贬低他人来获得优越感,但她将自己的优越感建立在他人对她的青睐上,这无异于沙上建塔,风吹即逝。

(四)尼克 小说叙述者尼克出身于世家,家境优渥,但战后的百无聊赖使他决定离开家庭的庇佑,去东部自力更生。表面上,他对追名逐利的行为嗤之以鼻,但言行举止中却暴露了他同样受到当时享乐奢靡风气的影响。尼克在提及他第一次参加盖茨比的宴会时,反复强调他是“少数几个真正接到请帖的客人之一”@ 9,这大大满足了他的虚荣心。相比于盖茨比等新贵富翁白手起家创造传奇,尼克觉得抛开贵族身份,自己的个人能力并不够强,由此产生一定的自卑感。但尼克并没有像以上提到的三位主人公一样,采取消极方式掩藏自卑情结,而是踏踏实实地付出努力,学做债券生意,希望凭己之力在社会上立足。除了学习债券知识以安身立命,尼克还准备“读许多别的书”# 0,成为一个“通才”# 1。这才是超越自卑感的正确积极的方式。

四、结语

总而言之,从个体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可以发现,芸芸众生皆有自卑情结,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正常的心理现象,但应对方式不同会对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盖茨比投机取巧、非法钻营,妄想一蹴而就成为上层人士;汤姆找各种理由贬低他人,一味地沉浸在自欺欺人的优越感之中;黛西依靠有权威或有名利者对自己的认可或爱慕,来“证明”自己的优越性。这三位主人公都采取了消极的方式以期摆脱自卑感,但显而易见他(她)们的自卑感只是被隐藏起来了,他(她)们的人生有的走向了终结,有的还是一团乱麻。而与之相反,尼克选择以阅读来充实自己,以奋斗来融入新时代,最终他没有沉迷声色犬马,没有庸庸碌碌地苟活,他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超越了心中的自卑情结。两相对照为读者提供了生活的借鉴和现实的思考: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卑情结,正视它,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取长补短,通过踏踏实实努力,充实和改善自己,从而为社会发展贡献出一份力;切忌以令人不齿的方式去获得所谓的“成功”,或是以贬低他人来寻求心灵的安慰,为自己创造虚无的优越感,长此以往,只会使自卑情结更加严重,不但迷失自我,甚至会危害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a James,Henry. Letter to F.S.Fitzgerald,December 31.1925[G]∥Edmund Wilson. The Crack-Up. New York:New Directions,1945:310.

bc〔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马晓娜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48页,第47页。

defghijklmnopq! 8 st@ 1 @ 2 @ 3 xyz@ 7 @ 8 @ 9 # 0 # 1〔美〕F.S.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巫宁坤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版,第101页,第67页,第52页,第65页,第65页,第51页,第3页,第4页,第108页,第109页,第146页,第14页,第23页,第13页,第129页,第129页,第20页,第79页,第79页,第82页,第15页,第111页,第111页,第125页,第140页,第44页,第5页,第5页。

参考文献:

[1] Wolfsdorf, Adam. Mourning and Melancholia in The Great Gatsby[J]. The F. Scott Fitzgerald Review,2019 (1).

[2] 熊美玲.精神分析批評视野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解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2).

[3] 刘舒.《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弗洛伊德解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 (4).

[4] 化宪宪.《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自卑情结——基于个体心理学的分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

[5] 周海云,石平.汽车意象与社会层化——《了不起的盖茨比》之汤姆·布坎南人物解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9(1).

[6] Tyson,Lois. Critical Theory Today: A User-Friendly Guide[M]. New York:Routledge, 2006.

[7] Welter,Barbara. The Women Question in American History[M]. New York:The Dryden Press, 1973.

作 者: 黄可歆,杭州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学生。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物形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折射出的“美国梦”的破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凋谢的美国梦
爵士时代的英雄: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骑士精神
简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的二律背反心理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汤姆角色的定位
美国梦与《了不起的盖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