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1-02-08丁小芹

养生大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生存质量脑卒中

丁小芹

[摘要]目的 探討对脑卒中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6月~2020年8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社区居家的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下,均分成25例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社区护理干预。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上升,但实验组上升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生存质量,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生存质量;脑卒中;社区护理干预;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的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以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为主要症状表现,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相关研究指出,脑卒中恢复期采取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生存质量[ 1 ]。为此,本文选取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6月~2020年8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社区居家的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下,均分成25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5∶10,年龄分布区间在49~78岁,均值(62.78±4.13)岁,病程分布区间在3~10年,均值(5.84±1.20)年。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6∶9,年龄分布区间在47~77岁,均值(63.10±4.35)岁,病程分布区间在2~11年,均值(5.71±1.43)年。两组临床基线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社区门诊随访、脑卒中相关知识普及等。

实验组接受社区护理干预,具体包括:

(1)建立健康档案:出院后,医院应给患者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临床基线资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再次向患者核对信息,做好档案记录,如:姓名、电话、家庭住址、服用药物等。

(2)健康宣教:社区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宣教,告知患者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将导致疾病复发。故不断纠正喝酒、吸烟等不良习惯,保持健康、合理饮食。同时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进行保健指导,满足个性化需求。

(3)心理疏导:受疾病折磨,患者极易出现烦躁、悲观等负性情绪,严重者还将丧失治疗信心,放弃治疗。故护理人员应使用温和亲切语气与患者进行沟通,评估心理状况,有针对性进行引导,缓解负面情绪。同时还应鼓励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给予家庭温暖和鼓励,帮助患者逐渐建立治疗信心。

(4)康复训练:根据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度,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首先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缓解关节疼痛、僵硬手法等。同时保持良好肢位,减少痉挛。接下来从躯干向远端进行训练,先由坐,逐渐过渡到站立和行走。最后指导患者学会自己刷牙、洗脸、吃饭,甚至翻身。

(5)语言训练:根据语言障碍严重度,制定语言训练。首先让患者做张嘴、龇牙、伸舌及鼓腮动作,提升肌肉协调性;接下来正确示范发音和口型,让患者不断纠正发音和口型,如“a”“b”等。最后让患者学习简单字、短语和句子,使语言功能得到改善。

1.3 观察指标

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共包含10个项目,分别为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及上下楼梯,满分为100分,得分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实验组Barthel指数(42.54±8.41)分,对照组(43.10±8.49)分,t=0.234,P=0.816;护理干预后,实验组Barthel指数(58.64±7.94)分,对照组(48.25±8.10)分,t=4.580,P=0.001。护理干预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上升,但实验组上升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将伴有语言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对生存质量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因此,采取积极有效治疗后,还应长期接受护理干预,改善神经功能,才能使生存质量得到提升。

常规护理干预操作单一,对神经功能提升效果欠佳[ 2 ]。近几年,相关研究发现,社区护理干预是医院护理服务的延伸,能给出院患者提供连续性、计划性和协调性的护理服务,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3]。首先建立健康档案,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接下来开展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纠正对脑卒中错误认知,使其保持良好心态接受护理,提升配合度。接下来根据语言障碍、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度,开展训练,以不断改善临床症状表现,提升生活自理能力[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脑卒中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提升更具有优势。其主要是因为社区护理干预是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卫生教育为一体的护理模式,能给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延续服务,有助于康复效果提升。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患者依从性也得到明显提升,利于后期康复。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生存质量,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魏敦嫦.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命及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3):69-70.

[2] 汪红梅.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华夏医学,2017,30(5):98-101.

[3] 宋瑜,方玲.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5):180-180.

[4] 李海燕.社区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20,15(2):132.

猜你喜欢

社区护理干预生存质量脑卒中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和血糖控制效果探讨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
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防跌倒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