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一生:一个化名揭示的史实

2021-02-08吴学先

红岩春秋 2021年1期
关键词:博古化名遵义会议

吴学先

2004年,我为写作《红色华润》一书搜集史料。这部华润史,要从1938年写起。

华润公司的创始人叫秦邦礼,生于1908年,化名杨廉安、杨琳。他的哥哥叫秦邦宪,生于1907年,化名博古。

博古,这是写华润史绕不开的人物。于是,我的史料搜集加入了“博古”“遵义会议”“共产国际”“斯大林”“五次反围剿”等主题词。

谁是“方一生”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关于博古的记忆,主要是反“围剿”和遵义会议。直到2004年我才知道,博古出任我党总负责人是经过共产国际认可的,当时他只有24岁;遵义会议时,他不满28岁,依然很年轻。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博古“总书记”的职务被撤销。5月,党中央决定派陈云赴上海,向共产国际驻上海代表汇报这个历史性变化,同时恢复党在白区的组织。

陈云一行历经艰险,到达上海。可是,上海党组织已遭到严重破坏,上海笼罩在白色恐怖中。8月,陈云决定去莫斯科直接向共产国际汇报。从公开的文件中可以看到,和他同去的人有曾山、杨之华、陈潭秋和方一生。

这些人中,其他几位都大名鼎鼎,他们的故事也广为人知。陌生的,只有“方一生”。

关于方一生,我查阅了很多史料,均无所获。这个人,应该是红军时期的老革命,为什么没有记载呢?难道是牺牲太早?

蕴含深意

华润曾隶属于外贸部。在外贸部档案馆,我查阅了2000个卷宗。一天,在一份文件里看到:秦邦礼在苏联期间化名方一生。

看到这里,我兴奋不已。我意识到,这个偶然的发现为我撰写华润史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找到了一个历史支点。

秦邦礼没有参加遵义会议,党中央却派他参加了向共产国际汇报的全过程,这体现了我党的政治智慧,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第一,秦邦礼受中央委托参加汇报,这表明,哥哥秦邦宪对遵义会议的决议是认同的。他们的选择与革命前途有关,与个人得失无关。

第二,这也说明,遵义会议的决议是光明正大的。向共产国际汇报的内容,不是一家之言,而是雙方的态度。一方是新上任的“三人团”,一方是被解除职务的总书记,双方在党的命运、军队的命运、人民的命运面前,观点和态度达成了一致。

第三,共产国际和斯大林认同了他们的汇报,也认同了“三人领导小组”取代秦邦宪的决定。

第四,在共产国际工作的王明,企图回国取代“三人团”的可能性失去了共产国际的背书,不再可能得到斯大林的支持。

随着“方一生”的出现,我对遵义会议的认知更加全面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的产生,不仅是全党全军为挽救危亡所达成的共识,同时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

践行初心

遵义会议后,博古历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组织部长等职。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他随周恩来赶赴西安,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9年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他出任组织部长;他还担任解放日报社社长、新华社社长,翻译马列著作。博古对工作鞠躬尽瘁,1946年因飞机失事去世,年仅39岁。

秦邦礼在莫斯科学习了两年,回国后在延安马列学院任教。1938年,他被派到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工作,创建“联和行”(华润公司前身),于1968年去世。如今,华润公司已是资产超万亿的大型国企。

博古和秦邦礼用一生的奋斗践行了他们入党时的初心。

2005年5月,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我宣读了《陈云与华润》发言稿。随后,我发表了系列文章,其中“方一生”“两白一黑”等话题,填补了党史研究的相关空白。《红色华润》一书,则第一次全面记录了1938年至1983年我党领导的海外贸易史。

编辑/王尧

猜你喜欢

博古化名遵义会议
“转变不只在那三天”
被FIBA罚,博古特“硬刚”
很远很远的“六一”
法国“美食教皇”:他让做饭成为艺术
法国各界悼念餐饮界“戴高乐”
浅谈刑事案件中采取化名方式保护证人
陈云手稿揭开遵义会议谜团
破解遵义会议日期人数之谜
西安事变前后博古行踪考
中共党史中刘少奇同志等领导人的“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