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发展新业态及其建筑功能更新研究

2021-02-08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门窗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业态建筑旅游

陈 瑶 郝 轶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1 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1.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度的加快,很多农业户口人员宁可到城市里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农村过着以种植为主的生活。因此,中国在十年间消失了92万多个村落,平均每一天就有250个自然村落消失。有些乡村是城镇化了,有些则是人口数量越来越少,年轻人更少,没有了人也就没了生机,村子自然消亡。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以农业为主的大国,从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点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为了避免若干年后民俗文化、传统村落消失不见,目前对乡村的保护应该是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近十三年来,国家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出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意见。2013年在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概念。农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个体种植为主,而是出现了集中化、科技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乡村新业态的产生,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并行的发展趋势。2014年提倡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到2015年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乡村旅游发展将是未来乡村发展的一个方向。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城乡共享”“5+2”生活模式,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发展大时代即将到来。

1.2 研究内容

文中重点阐述如何利用乡村文化、商业、旅游的方式将城市人群带入乡村,让乡村活化,让乡村获得新生。重点分析我国乡村的可开发新型业态,并在各种业态下发展的乡村特色规划及建筑改造方式方法。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通过对研究内容的深入探究,获得乡村文商旅一体化发展具体策略。通过大力引进新技术业态,丰富整个乡村的文化产业结构,使得整个乡村中的文化、商贸、旅游等综合发展产业成为一个繁荣于大乡镇、富裕于乡村农民财产生活的新兴区域经济社会支柱。

2.2 研究意义

乡村文商旅的开发是一个发展趋势。对于乡村文商旅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帮助乡村在发展的同时有效“再生”空置或是年久失修的老房屋。这种意义是经济价值不能衡量的。它的目的是对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本文对乡村文化传承与活力复兴、乡村经济、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乡村建筑的可持续利用、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3 乡村旅游新业态

3.1 乡村旅游新业态定义

提到乡村振兴,就不得不想到乡村旅游。人多的地方就是好地方,人多起来就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开发旅游资源,不只是那些拥有青山绿水的村寨才可以拥有的口号。辽宁省内的大部分村子并没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这些村子不单要挖掘自身的地理位置特色,更要与当地文化、商业(当地特色、特产等)相融合。

乡村旅游新业态以乡村旅游为基础进行发展、升级。深度开发当地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特色的乡村商业,树立乡村文商旅特色产品品牌,增加新型乡村开发内容。乡村振兴是目的,而挖掘当地文化商业特色,做到文商旅一体化发展是思路,乡村规划及老旧建筑是载体。

3.2 新业态下乡村旅游策略与建筑功能定位

对于乡村建筑的利用,大致包括两个方向。一方面根据策划、规划内容,选择合适的建筑进行改造,满足实际的需求,既先定位,后选址,此类改造适用于有建筑大空间需求的功能业态,如大型会议厅、游客接待中心等公共建筑。另一方面是对于待改造建筑的性质、规模,赋予适当的功能,既先选址,后定位,此类适用于建筑规模小、地域性强的代表建筑,如民宿、民俗展示馆等。

3.2.1 展示商业类

展示商业类选址多依托于乡村中的公共空间展开设置,如村落中的村民活动广场,办公建筑。具体功能包括乡村小型博物馆、文化展览馆、乡村书房、特产商店或商业街等。在乡村发展的今天,一方面乡村传统文化体系逐渐走向衰落,另一方面乡村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满足当代村民的需求,乡村发展应当与时俱进,不与时代脱节。除了保证传统的乡村生活习俗外,还应保证提供村民、外来游客进行休闲活动,展示乡村传统文化习俗的公共空间。这也是村民向现代生活靠拢的有效方式,同样也是乡村建筑适应时代的一个好的机遇。

对于中小规模尺度的村庄,一般都会设置一到两处公共空间,要求公共空间应该具备多重的业态功能以满足各种需求人群的不同使用。位于南京桦墅村口的乡村建筑路铺子(见图1),选址的地点是村口,它是乡村道路和城市公共道路的交点。该建筑最初为三开间的房屋,较为普通,面宽约12m,进深约9m,设计以原来的宅基地为范围,将该建筑物进行了改造与新增。外侧为了结合村口的主景观广场及高耸的大树,加建一个8m×6m的石灰空间供村民和外来游客进行休闲活动使用。该建筑的具体功能包括展销、简餐食品加工、茶室、图书室等功能。活动中心广场定期举行的活动,丰富了全镇各族人民的思想文化与生活,具有一定的场所感,形成场所精神。

图1 南京桦墅村

对于展示商业类乡村空间,从形态上来说要遵从传统的建筑风貌,但作为展示商业类建筑空间,本身也是展示的一部分,所以在造型上或寓意上除了传承之外,还应该有所突破和创新。另外,从使用空间上来说,一般都会有给本地村民和外来游客使用。而书局、村史博物馆、特产售卖建筑则是在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中改造和新建的,更侧重于外来游客。这些空间相互联系促进村民和外来游客的交往交流,有利于乡村复兴。

3.2.2 农业观光体验类

农业观光旅游体验类模式就是在中国城乡一体化的格局下,顺应我国农村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特色产业发展,结合我国农村知识产权和制度的改革,实现我国乡村建设和生活的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曾被作为“中国第一批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它的风景旅游名胜区主要包括民族休闲生态农业文化体验度假区、民族传统村落文化观光区和民族旅游休闲综合交通服务区三个部分。休闲花果农业生态体验式景区种植几百万株高山花果树,打造大型赏花、品茶、采果休闲体验式旅游。民族特色村落文化观光区依托多个满族移民村落。在村史文化广场建立了村史文化博物馆。同时设有民俗文化艺术剪纸文化专业体验室、书画摄影歌舞美术等七大艺术门类。旅游休闲综合体和服务区里,可以品尝当地满族优质农家特色食品。

坐落在中国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锡伯族镇,占地面积三万亩。该产业园区以“公司+农户+会员”的独特农业发展模式经营战略管理模式,将自己的稻米创意现代农业、稻米美食文化、锡伯民族文化与园区现代农业旅游服务有机完美结合,打造了多方位于一体的“生产、生活、生态”以稻米农业文化产品为经营主题的稻米农业特色产品和休闲产业园。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周边村子内的民宿、餐饮、附加值高的农作物衍生品销售如米花糖、米饼等,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链从而带动当地的整体环境及经济。

3.2 .3康体疗养度假类

乡村旅游新业态背景下的康体疗养度假类包括:精品民宿、主题酒店、花房餐厅等。大部分餐饮食宿类建筑功能区分并不明确,民宿类建筑带有咖啡和餐吧功能,甚至具备户外游泳池、健身娱乐项目。主题酒店类建筑带有酒吧、会议、茶室等功能。区别于城市类的酒店餐厅,乡村建筑要具备“留”住游客的功能,因为人们会在乡村停留更久。因此多功能融合、联合经营更具备优势,才能留得住客人。康体疗养度假类建筑在功能定位上,室外伴有公共活动场地,包括室外露台、烧烤、无边际游泳池等功能。精品民宿和特色酒店还会具备小尺度公共空间,用于交往、交流、洽谈等功能,餐饮空间还可兼备会议功能。

3.2.4 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类

以乡村为载体,建立中小学学农教育的课程与实践基地,为广大学生开展学农实践的校外活动基地,这样不仅有助于促进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能够全方位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拓宽中、小学生的实践途径和渠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这是一个双赢的乡村旅游策略。

中、小学生走进农业实践教育基地可以让城市里的孩子亲眼看到生长在田园里的各种鲜花和果蔬,了解从古至今的各种耕作农业用器具和继承中国人优良传统的各种现代农业作物种植工艺技术和基础知识。同时,动手做些简单的农业家庭服务工作,让下一代人真正懂得农民从辛苦耕种、作物成长到大丰收,需要付出多少辛苦的劳作和多少汗水。实践中在基地内还可以根据规划用地开辟大型果树园、菜园,建设大型太阳能专用温室和农业大棚,修建小型动物营养饲料场、农用机械生产器具技术陈列馆和无土栽培技术体验室。同时它还可以对高等学校中的本科生、研究生推出多门专业课程,构建了涵盖生活农业经营生产管理、农业知识、劳务工作经历、拓展职业技能综合训练四大专业功能性知识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了具有实践性的农业活动实践课程。

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菜单式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学农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以“学农实践基地+多元化特色课程”的教学形式来作为教学主题和活动载体。学生也可以和家长一起利用假期进行学农体验。同时配套相应的民宿及餐饮服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

4 展望

乡村旅游发展起来的新业态,不仅限于一种学科,而是更多的相关专业一同研究学习、共同投入。希望未来还有城市规划方面、建筑方面、社会学方面的专业人士能组建团队投入到乡建的研究中。不同专业团队的合作会碰撞出更多创新的点子。希望通过共同努力,乡村和城市能够形成功能、特色的互补,城乡共建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业态建筑旅游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建筑的“芯”
旅游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