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2021-02-08李玉英
李玉英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应用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具体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抽取期间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患者共计6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儿分别为30例。分别开展常规康复治疗和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整体恢复情况、依从评分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接受医教结合服务模式进行康复治疗后,和对照组患儿相比较,整体恢复有效率和依从评分均显著更高,社交行为、语言的生长发育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后的大运动、适应能力和精细运动的发育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应用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十分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社交行为能力和语言能力,患儿的接受程度较高,预后良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康复科;语言发育迟缓;康复;语言功能
语言发育迟缓(speech delay)是儿科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由于语言发育迟缓会严重影响到儿童的正常表达、语言理解,因此需要尽早发现并努力寻找病因,积极开展康复治疗,是保障患儿身心健康和正常成长的重要手段[1]。有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医院康复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学校、医院结合起来的医教结合服务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恢复的效果,显著降低语言发育迟缓的短期或者长期负面影响、促进患儿合群、提高社交能力,本文通过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分析了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抽取期间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患者共计6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儿分别为30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在2-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0.24)岁,平均病程为(15.67±0.45)个月;试验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2-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0.26)岁,平均病程为(15.77±0.46)个月。两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可以开展进一步研究对比(p>0.05)。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中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诊断标准;儿科检查证实无听力异常;患儿家长均知晓研究相关内容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排除标准:存在听力残疾患儿;合并严重先天性脏器功能疾病患儿;脑瘫患儿;严重精神疾病患儿;无法正常入学的患儿;中途退出研究的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开展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病情监测、环境护理、心理干预等内容,试验组患儿应用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康复治疗,获得患儿幼儿园或者学前班的老师配合,并且针对性开展康复治疗,训练师指导患儿、老师掌握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并通过讲座、微信平台、宣传手册等方式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在患儿居家、上学的过程中开展康复训练,如日常交流、游戏活动等,加强和患儿的沟通和互动,主要通过一对一的方式,鼓励患儿积极表达动作、发出声音、宣泄情绪,可以在患儿面前进行口型提醒、卡片或者玩具进一步刺激患儿进行表达, 让患儿能够跟读、复述词句,逐渐过渡到主动表达。老师还可以通过手势符号、肢体语言等模仿各种物品、动物或者行为,如吃饭、睡觉、蝴蝶、猫叫等,让儿童能够对不同事物产生反应,并且理解不同事物和手势符号的关联。让儿童自己操作玩具,强化儿童的动手能力,通过播放动画片、看漫画书、绘画等教学活动,引导儿童进行模仿、强化记忆力,并逐渐引导儿童对所喜欢事物进行关注、表达,形成长期的记忆能力。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患者的整体恢复情况、依从评分和生长发育情况得出最终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统计学数据资料均利用SPSS21.00软件进行处理计算,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整体恢复情况对比
表1可见,试验组患儿接受医教结合服务模式进行康复治疗过后,和对照组患儿相比较,整体恢复有效率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的依从评分对比
表2可见,试验组患儿接受医教结合服务模式进行康复治疗过后,和对照组患儿相比较,配合康复治疗的依从评分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对比
表3可见,试验组患儿接受医教结合服务模式進行康复治疗过后,和对照组患儿相比较,社交行为、语言的生长发育情况显著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后的大运动、适应能力和精细运动的发育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语言发育迟缓分为特发性语言发育障碍和发育性语言迟缓两种类型。临床多表现为无法说话、表现能力低下、烦躁、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学习困难、不合群或无法与人目光接触等问题,该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与遗传、语言环境不佳、智力低下、听力障碍、神经系统疾病、脑损伤等有关[2]。针对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积极开展科学、系统化的有效康复治疗,不仅是提高患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儿童未来成长的关键环节,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充分地获得了家庭、医院和学校的合作与配合,让患儿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语言功能,具有突出的效果[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接受医教结合服务模式进行康复治疗过后,和对照组患儿相比较,整体恢复有效率和依从评分均显著更高,社交行为、语言的生长发育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后的大运动、适应能力和精细运动的发育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应用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治疗中的效果突出,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社交行为能力和语言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灵芝,刘倩,梁伟健. 游戏辅以言语训练在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8):1720-1722.
[2] 马扬,沈瑞云,张雨垚,等. 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发育水平和临床特征分析[J]. 北京医学,2021,43(5):400-402.
[3] 赵珊珊,姚拥华,许锦平,等. 基于门诊的厦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相关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14):1094-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