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1-02-07成凤敏张雅静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新工科

成凤敏 张雅静

摘 要:文章針对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结合唐山学院办学定位和地域特色,提出从校企联合、课程群建设、产教融合、以赛促教优化双师队伍四个方面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实践表明,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获得同步提升。

关键词:新工科;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20年河北省教育厅第二批新工科项目;项目编号:2020GJXGK046。2020年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13520ZD059。

0 引言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6年教育部推出“新工科”建设,2018年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发布,评估出全国首批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年4月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2.0启动大会召开,打响了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攻坚战。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新工科建设的核心,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创新型人才,是高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需求

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夯实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因此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新工科建设模式正确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保证学生成功创业就业的重要前提,改革和优化其课程建设、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1]。

唐山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始建于2007年,2011年通过本科学位评估。传统工科培养模式是普遍先进行通识教育再到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毕业设计,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克服这一短板,与新工科建设相融合,唐山学院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中遵照“重基础,强化实践,产学研合作,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2020年10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完成学校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推荐工作。

2 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改革措施及成效

2.1 校企联合共创人才培养方案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应用型人才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唐山学院与相关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联系,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聘请具有丰富经验和较深理论的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树立“大工程”教育理念。“大工程观”是新工科建设的理念先导,强调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多元化、强调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多元化、能力结构复合化和素质结构综合化[2]。“崇尚实践、回归工程”,立足电信行业,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2.2 课程群建设突出专业特色

唐山学院将专业课程划分为四个课程群(不包括毕业设计及实践类课程):专业基础课课程群、信号处理课程群、高频电子课程群和电子设计课程群。在课程群背景下,由课程群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和任课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先制定课程群的整体框架,确定课程群中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合理分配学时;再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进行课程群建设[3]。唐山学院于2017年完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的验收工作。

理论教学中,结合电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对各门课程知识点的分布进行重排和优化,更加注重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和交叉教育,拓宽学生理论知识的宽度和广度。优化课程群的课程内容,使各门课程在内容上能够顺畅衔接。实践教学中,融合多门课程的基础实验,设置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从多学科和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引导创造性思维,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验设备和条件,使学生对电信系统有全面清楚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如“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EDA技术”等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采用项目引导式教学方法,密切联系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项目。在理论课程对应的实训和课程设计中,则采用“大项目”教学法,有效地将数字电路、单片机系统、FPGA模块等各种硬件系统的开发设计相结合,构造复杂电子系统,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2.3 产教融合打造实践教学体系

新工科建设的社会意义在于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为推进产学研合作育人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唐山学院智能与信息专业先后与北京凌阳爱普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唐山新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唐山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技术公司创建联合培养实习基地,为校外学生的培养提供成长沃土。实习形式涵盖专题讲座、参观演示和顶岗实习等形式。

实习过程中首先进行参观演示,由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操作和专业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文化和运转流程。顶岗实习中,学生先进行分组再在不同的专业技术岗位进行实际操作,进而熟悉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各类制造工艺,获得技能的同时又有成就感。专题知识讲座则由企业资深专家宣讲工程标准、企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将专业知识融合于企业文化,使学生明确电子工程师的社会职责。不同形式的实习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2.4 以赛促教,优化“双师型”队伍结构

师资力量和教师团队建设是支撑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因此,需要构建一个符合行业企业需要,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双师双能型”实践教师团队[4]。

教师不仅具备理论知识的储备,还要具有实际工程经验。为此学院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的方式,全面提升教师综合业务能力,深化“双师”角色内涵,充分利用导师制、企业调研、校企协同育人等交流合作机制,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建成一支“双师双能”的混合型教学团队。目前,电子技术教研室共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引进博士2名,培养博士3名,有“双师型”教师13人,专任教师均有相关企业一线学习培训或工作经历背景,部分教师担任企业或相关行业的特聘专家。

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并健全指导教师奖励机制,与绩效考评相结合,激发教师参赛积极性。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创新精神与丰富经验互相碰撞,该专业电子教研室教师2020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挑战杯、互联网+等大赛共计29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和院级多项奖励。竞赛内容覆盖面广,学生参与度高,教师在指导学生竞赛过程中,亲身融入比赛,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有助于提升对课程导向的把握,为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赛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自主意识和创新性,还调动了教师教学激情与改革的积极性,教学相长,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结语

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不断的探索实践,得出如下结论:

(1)创新能力逐年提升。近3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40余项,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2)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较高。通过走访、问卷等方式对近3年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了跟踪调查。近90%的毕业生在京津冀工作,符合唐山学院服务地方的定位。90%以上学生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或联系紧密,专业对口率高,90%以上的毕业生对唐山学院满意度高。

(3)用人单位反馈评价高。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持肯定态度,综合素质较强,专业基础较好,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特别在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创新能力、社会适应力等方面表现突出,能在工作中努力创造业绩。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与创新,努力形成专业新架构,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协作,形成高等教育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譚玉枚,余长庚,凌永发.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20(6):160-163.

[2]曾丽娟,马云阔.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四个基本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2):40-43.

[3]董优丽.独立学院电子通信类专业课程群建设与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9):210-211.

[4]成宝芝,陈立勇,王健,等.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9(3):118-121.

(编辑 姚 鑫)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heng Fengmin, Zhang Yajing

(School of Intellig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angshan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emand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alents under the new engineering background, combining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school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angshan Universit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from four aspects: the combin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the construction of course group,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and the promoting teaching with competition to optimize the double-division team.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has been improved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new engineering;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