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在地铁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2021-02-07李敏勇李娜鄢骏逸
李敏勇 李娜 鄢骏逸
摘 要: 营造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风貌,需要从包括地铁在内的公共空间着手。地铁公共空间设计与城市地域文化之间紧密联系,闽南地域文化在地铁公共空间中的表达有材料、色彩、符号等要素,并需遵循功能空间实用、合理提炼闽南文化元素、创新闽南文化元素等原则,具体应用上要注意闽南元素符号在设计形式上的统一、保持地铁空间闽南元素色彩的和谐统一、适度合理选择表现闽南特征的本土材料、体现闽南地域文化元素表现与整体空间设计风格相统一,以构建具有城市地域文化底蕴的地铁公共空间。
关键词:地域文化;地铁;公共空间;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教育厅科技类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中闽南古建筑的保护和发展”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AT201442。
随着我国城市开发建设的进行,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这使得城市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底蕴与特色,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具有辨识度的城市空间设计由此显得愈发重要。地铁空间是城市发展建设形成的新型空间,是城市展示自身面貌的重要途径,对城市形象的影响起着关键作用。[1]52将城市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理念与地域文化紧密联系,通过城市地域文化元素与地铁空间相结合,可以营造城市独有的文化风貌与气质,推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创新。[2]90
一、地铁公共空间与地域文化分析
地铁公共空间所蕴含的城市地域文化包含于城市文化体系之内,是城市地域文化通过另一种方式的呈现与演绎。为了更好地表达城市地铁公共空间中地域文化,应结合地铁公共空间的特点与地域文化元素,展现不一样的城市面貌。
(一)地铁公共空间
地铁公共空间是人工建造的城市中人流较为集中、相对公共的场地,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导致乘客在使用过程中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消极反应。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重要的一环,地铁公共空间不仅需要具备实用功能,同时还需拥有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统一性和文化传播功能,因此空间设计之于大众的审美反映至关重要。
(二)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地域内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它具有独特的属性。一定地域内的人文、历史、社会和自然环境这四个因素相互作用,它们决定着地域文化的演变方向。地域文化主要借助不同城市的建筑、景观与各种构成要素来展现其特有的文化属性。换句话说,地域文化具有模式化与符号化的属性。
(三)地域文化在地铁公共空间中的表达
城市地铁公共空间的文化性设计可以提升视觉观感,并在传承城市文化内涵与特质的同时,创造城市独有的形象与面貌,从而表达城市具有的历史空间感受,弥补原有地铁空间因内部环境的先天不足,而给人生理与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反应。结合不同城市地铁公共空间的研究可知,在地域文化呈现良好、特点鲜明的地铁空间,相对于其他空间而言,具有更强的辨识度与空间感受,因而能给人们带来愉悦和舒适的体验。[2]90
二、闽南文化要素在地铁公共空间中的表达
地铁公共空间中的地域文化表达要素主要包括色彩、符号和材料三大要素。地铁公共空间中的文化内涵主要借助不同要素的穿插与融合,从而达到呈现多样文化的效果。以下结合闽南文化要素进行研究分析:
(一)材料要素
材料资源因城市所在区域环境的不同而具有当地特色,它们包括具有当地特点的乡土植物与建筑材料。建筑材料作为地铁空间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为了营造良好的地铁空间环境氛围与更好地传递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应结合地铁空间的组成部分恰当地运用地域材料资源,更好地表达地铁公共空间中材料质感与色彩的文化性特点。[3]165
闽南地区较为常见的材料为红砖与石材,这些建筑材料通常用于地面的铺装与墙面的装饰,形成了闽南独有的建筑风格。地铁公共空间的设计可以充分结合闽南建筑材料的特点,选用材质与色彩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装饰点缀墙面,地面运用耐磨稳定且有当地特色的花岗岩石材,通過这些本土材料与现代设计语言来呈现闽南文化符号与特性。
(二)色彩要素
合理的色彩搭配对地铁空间的氛围营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只需在关键的空间节点点缀使用,便可以增加空间的辨识度与方向感,起到视线引导的作用,同时色彩对人的心理状态也能造成一定影响。然而色彩无法独立存在于空间之中,它只能借助空间环境中的材质与建筑结构等才能充分发挥其特有作用。现阶段我国城市地铁空间的设计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地铁空间色彩设计显得相对单调、层次感不足。[4]
闽南文化元素中的色彩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并且继承了我国传统的色彩体系。比如,闽南古厝中的砖红色在当地传统文化中表达欢腾之意,代表着当地独特的风格特征, 反映了闽南地区热情、开朗、奔放的文化氛围,与其他区域偏好低调的色彩与文化气息形成强烈的对比。闽南地铁空间设计可以将其独有的色彩运用到墙面、柱面的色彩体系中,强调闽南古厝的色彩记忆,在单纯中求变化,在对比中求调和,在浅淡中求厚润,营造素雅、明快的色彩环境。同时,装修色也可以呼应橙红色的线路导向色,再次增强乘客对于空间的感知。[5]
(三)符号要素
丰富多彩的闽南建筑文化特征可以分为以下三点:一是对立与统一的内涵与外延。建筑实体中表现出来的“厚重”与“活泼”、“内敛”与“开放”、“粗犷”与“细腻”,遵循着对比的美学法则,通过这一矛盾规律,闽南建筑最终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美。二是多元包容。闽南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重要的贸易地区,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不断的对外贸易和移民使闽南人具有开放包容的意识,造就了闽南文化兼容并蓄的地域特性,从而在闽南建筑文化上也体现兼收并蓄。三是丰富性。闽南建筑的丰富性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还体现在建筑材料和技术上。石砌的大厝、红砖的民居、土舂的围楼、泥砖砌的牛栏、竹木稻草搭的寮仔,还有雄伟壮观的石桥石塔,都呈现出闽南建筑文化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特性,这些传统建筑的特性为闽南地铁公共空间语言的建构提供了丰富的语素和独特的语法规则。
例如,可以将闽南古厝独特的梁结构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将其运用在地铁空间的吊顶造型之中。[6]借助闽南建筑符号元素与地铁空间相互融合貫穿的方式,增加原有空间的高度与质感,提升空间的结构层次,营造具有地域文化主题的空间氛围,将相对消极压抑的地铁空间演变成愉悦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
三、厦门地铁公共空间设计中闽南文化的应用原则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地铁公共空间在结合闽南文化元素进行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功能空间实用原则
通俗来说,城市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在于把握内部空间功能性与装饰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城市地铁空间最主要的功能是交通运输,因此设计需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炼地域元素,为地铁空间进行装饰性的优化。
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是城市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的根本目的所在,所以厦门地铁空间在进行设计建造时不仅需要将闽南文化元素与关键节点空间充分融合,还应重点考虑乘客在空间内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上的感受。与此同时,地铁公共空间的设计还应在充分考虑使用者安全性的前提下,从空间的功能区域布局、交通流线组织与各种服务平台设施的使用便利等层面进行设计,结合地铁交通轨道运输的特点,优化使用功能,让乘客能在乘车方便快捷的同时,充分享受这段旅程。
(二)合理提炼闽南文化元素原则
地域文化元素源自于不同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形成的行为习惯、传统民俗与文化内涵,它们逐渐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来传递地域文化特征。它们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借助模式化与符号化的设计语言体现出来。
闽南文化是闽南地区人民行为习惯与传统习俗的精华,它主要由物质、制度与哲学三个层面构成。然而,对于闽南地域文化要素的构成不仅仅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研究,还应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研究。[7]22在我们运用闽南文化元素进行设计时,应针对其背后蕴含的传统民俗、行为习惯、艺术形式、规章制度等代表性符号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并将闽南地区居民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建筑形式等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以便于更好地表达传递地铁公共空间设计中的闽南文化元素。
(三)突出闽南文化个性原则
不同地域因自然环境、传统习俗、历史文化等因素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地域个性文化,它包括该地区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与文化传统,是民族聚集群落独特性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厦门地铁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应结合地铁空间环境的特点,将闽南地区所具有的地域个性融入其中,从而在传递厦门城市公共空间独特的地域内涵的同时,引起地铁空间使用者的强烈共鸣,使地铁公共空间具有突出的精神内涵。
(四)继承与创新闽南文化元素原则
闽南地域文化是不同区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中蕴含了该地区最具精华与独特的文化内涵,我们不仅是这些文化的创造者更应该是它们的传承者,将这些地域文化延续下去是我们的使命。对于在该区域长期生活的人们而言,地域文化与他们之间具有强烈的精神共鸣,这也是他们凝聚力的源头所在。在厦门地铁空间中,对闽南文化元素的提炼与运用,应使用合理的设计手法,更深层次地将闽南文化元素与厦门地铁空间相融合,使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内涵。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地域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不断焕发出新鲜的血液,保持文化的先进性。 因此,对地域文化中特有的元素与符号要进行创新, 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使闽南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运用与时俱进,成为厦门城市文化中具有深刻内涵与特色的一部分。
四、厦门地铁公共空间设计中闽南文化的应用策略
(一)闽南元素符号在设计形式上的统一
闽南元素符号的运用形式是地铁公共空间环境设计需要首要考虑的,只有这样才能恰当地表达闽南地域文化。
形式法则是空间设计所遵循的美学规律和基本法则。按照一定法则的形式具有美的形态与特质,所以将闽南文化元素运用于厦门地铁空间的设计时应遵循形式美学法则,在地铁空间的设计建造过程中所使用的设计手法与元素应该达到相对的统一。对于厦门地铁的各个站点所具有的独特地域文化元素,应结合形式美学的规律与法则进行梳理、重构与创新,将设计流程规范化,最终才能设计建造出合理、舒适、具有地域特点的地铁公共空间环境。
(二)保持地铁空间闽南元素色彩的和谐统一
在地铁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可以通过不同元素的色彩变化展现不同的设计效果,不同的地域特征决定不同地域文化元素的色彩表现,闽南地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颜色便是古厝的砖红色。[8]对于地域文化色彩元素的运用需具备通俗易懂、辨识度高的特点,地域文化的特质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更加充分地表达出来。地铁空间的设计需从整体的视角来考虑完成后的效果,并且注重色彩与空间的使用功能、环境氛围相契合,但在保证闽南地域文化表达的前提下,不宜使用过多、复杂的色彩,要保持视觉上的简洁与整体性。
(三)适度合理选择表现闽南特征的本土材料
顾名思义,“材质”指的是材料与质地,其中不仅包括材料的硬度、密度等物理属性,还包括材料表面所具有的纹理给人的形式美感。每种类型的装饰材料都有不同的装饰特性,运用于空间环境中产生的效果也各不相同。由于地铁空间是相对封闭的地下环境空间,所以对于此类空间而言材料运用的安全性、经济性与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闽南地区,石材与红砖是常用的两种本土装饰性材料,它们具有前面提到的各种特质,将其运用于厦门地铁空间的设计中更能打动乘客,让他们对闽南地域文化产生强烈的内心感受与共鸣。
(四)闽南地域文化元素表现与整体空间设计风格相统一
厦门地铁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需要首先考虑空间的实用性、功能性与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应考虑将闽南文化元素的特点结合到地铁空间之中,保持其整体性与独特性。在实际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地铁各种功能、形式复杂,闽南文化元素丰富多样,因此在表达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还需对地铁公共空间的整体环境风格进行统一,由点及面,从局部到整体,从地铁空间的细节着手,表达闽南文化元素与符号的特点,并且与整体的设计主题风格相呼应。厦门地铁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正是通过对闽南文化元素在空间细节与整体上的表达来体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域文化特色的,而地铁空间的闽南文化元素设计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
结 语
厦门地铁公共空间地域文化的表达设计,应从闽南文化元素中寻找灵感,如建筑风格、自然环境、传统民俗、文化习惯等都可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在设计建造过程中,闽南文化符号与元素的使用能让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产生共鸣,唤起人们对于地域文化的记忆与思考。设计还可以通过自然与人文环境多角度地探寻闽南地域文化元素,充分发挥其在地铁空间中的感染力。另外,从设计手法的维度出发,可以将闽南文化中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化成实体的空间符号, 从而更好地表达闽南文化内涵。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地域文化,它们是城市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精神遗产。在地铁公共空间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加强地域文化的挖掘和表达,才能更好地展示城市特有的面貌,使地铁公共空间起到紧密衔接城市意象、凸显本土精神的重要作用。[7]22
参考文献:
[1]吴鑫.基于厦门地域文化的公交候车亭景观语言建构[J].中国园林,2019(03).
[2]王丹.赣文化融入南昌地铁空间的设计策略——以南昌地铁4号线为例[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20(05).
[3]李路葵.新丝路之旅——探讨西安地铁三号线公共艺术的创新发展[J].艺术评论,2016(08).
[4]赵晓彤.城市地铁站内空间地域文化元素适度性设计研究——以西安地铁钟楼站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5]厦门地铁车站很有闽南范[EB/OL].搜狐.(2016-10-25).https:// www.sohu.com/a/117078542_162758.
[6]倪茂惠.地域文化在地铁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
[7]陆伟伟,周颖,杨艳红,李小娟,徐泰一.城市地域文化在地铁站中的表达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02).
[8]尹琴.人性化理念下地域文化主题酒店软装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09).
(责任编辑:万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