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走好陶艺的“道”
2021-02-07刘锬
刘锬
进得门来,眼前豁然开朗,几十平米的一楼大厅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陶器摆件,石碾子堆砌的墙面上随意地放着几盆小花,花盆亦是陶土做成的各种造型,花和盆相映成趣,浑然天成。红砖垒起来的天井,抬头可以仰望天际,让人感觉仿佛一下子进入了远古时期的陶器时代。
在热情好客的主人汉方的带领下,我们开启了一场穿越之旅,忘却了俗世的烦扰,沉浸在一个充满情怀的陶艺世界里,难以自拔。
汉方说,初来的参观者都会被门口这面墙所吸引。墙体用了近百块石碾子,全部都是他从老家挨家挨户、一块一块收来的。之所以采用石碾子砌墙,还是源于他的一种怀旧情怀。过去济南南部山区的农村多用石头砌墙,大家都是就地取材,如今在这附近还有很多遗存的风貌特征,比如石头民宿等。汉方的祖辈都是石匠,雕雕刻刻的手艺养活了一代代子孙。当初看到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被淘汰的石碾被丢弃在田间地头、庭院角落,汉方感到十分心痛,总想着让这些老物件再焕发新活力。于是在建造这座属于自己的工作室时,就想到了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让这一块块石碾撑起了房子的门面,更撑起了他的艺术梦想。用石头砌墙,充分运用了符合当地特色的建筑材料,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自己的建筑特色,更彰显了汉方对文化器物的尊重,对自己艺术梦想的坚守。
汉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墙壁,反复摩挲着每一条刻痕,记忆仿佛回到了过去。他说,这里的每一块石碾都可以把它看成一张光盘,每一张光盘都刻录着一个家族的信息。这一道道石印,就是一个个浸染了岁月风霜的故事,被永远地保留下来,等待着后来人去琢磨、去开启。
冬月的户外已是寒风刺骨,行人瑟缩。可是汉方艺术馆里却是阳光明媚,温暖如春,而且绿植茂盛,空气湿润,让人仿若置身植物园般,忍不住深深地大口呼吸。遍寻之下,并不见一片暖气而且也没有开空调,一行看客都纷纷惊讶,急切地想知道缘由。
茶室里茶香水甜,汉方泰然自若地为大家沏茶,身后一棵高大的百香果树枝丫横肆,树叶茂密,直把整个玻璃墙和屋顶统统覆盖。汉方说,当时保留这棵百香果树特别难,虽然树根深植地下,可是整棵树毕竟都是在屋子里,阳光水分都不好把握。好在大树体谅主人的用心良苦,兀自野蛮生长,竟长成了如今模样,不但装点了整个房间,更是造就了冬暖夏凉,还令空气沁人心脾,成了最自然的空调。
茶室的另一面墙下,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流,溪水清可见底,一头连着一个小池塘,里面几条小鱼自由自在地摆着尾巴,时不时地吐出一串串泡泡。池边的假山上,一只小乌龟趴在那,半眯着眼睛晒太阳。
此刻阳光普照,我们沉醉在这自然环境中,耳边仿佛传来鸟鸣欢歌,松涛阵阵,久违的来自田园的清新馨香的气息,令人沉醉不知归路。不由想起陶渊明那句“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汉方陶艺馆的整体特色,全部来自于汉方对自然的认知,那么他对于生命的认知,则体现在这“道法自然”里。这里的道法自然,并非单指老子的道,而是陶艺的“道”。陶艺在国内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那时候汉方刚刚从山东艺术学院毕业,泥水汗水的黄土情结使他认定了做陶这条路。一路走来,这位大地的儿子、泥土的歌者已然屹立在陶瓷藝术大军中,并且逐渐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有了自己的代表作品和一方天地。
汉方的每一件作品,都倾注着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理解。他的风格粗犷,像是中国画中的大写意,率性而为。但在“写意”的表象下,人物神态细腻入微,陶艺釉色古朴考究,体现出汉方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匠心。2009年,汉方的雕塑《有朋自远方来》被国际奥组委永久收藏,该作品放大后安置于山东大厦,成为山东大厦的迎宾雕塑。2010年汉方创作的群组雕塑《老济南印象》被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收藏,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济南、解读济南文化的立体画卷。
背着背篓的渔夫,弹着土琴的歌者,抽着旱烟的老人……他的作品个个栩栩如生,每个都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作品《村口》,描述了旧时村口两位老妇人拉呱的场景。一位佝偻着身子,拄着拐,干瘪的嘴巴不知在说些什么;另一位半弯着腰,背着一个酣睡的小娃娃,侧耳听得津津有味。两位的共同特点是都穿着宽大的老棉裤,一条老棉布腰带随意地系在腰间,两个干瘪的乳房长长地垂到腰间。这就是旧时乡间地头随处可见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也忍不住驻足倾听,好像也听到了什么趣事般忍俊不禁。
作品《莫言》,更是把这位诺奖获得者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觉得这就是他在生活中的模样。他的很多人物形象都好似从莫言的作品走出来的,丰乳肥臀、笑容可掬、形态夸张。在现代前卫的设计中,融入了黄土地文化,或热烈、或豪迈、或雅趣、或幽默,每一件作品都能触动人们的内心情感。这些创作植根于民间,充满浑厚、粗犷、质朴、率真的审美情趣,釉料采用的是一次烧成的颜色釉,以不可重现的无穷变化而形成汉窑鲜明的特色。
汉方给人的印象是朴素内敛,耐人寻味。他说,创作的过程是不断自我塑造和自我寻找的过程,找到自己内心最喜欢的表达语言,既要遵循内心,又要区别于前人。这就是陶艺的“道”,循着这条道,把泥巴在岁月里摔打,最终凝成陶的模样,摆在那里,向每个路人诉说自己的故事。
陶藝的“道”,也是不断经历烈火淬炼的道,灵感赋予它造型,颜色赋予它精彩,匠人赋予它生命。不经历磨难的心,永远无法到达艺术的完美;不经过烈火的考验,永远无法拥有艺术的灵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这座艺术的殿堂里,让人不由得只想慢下来,将身心交付自然,静下心来体会每一个美好瞬间。这里有陶、有书,亦有茶,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汉方表示,把艺术从自娱自乐变成“自娱他乐”才是最高境界,下一步,他要把这个特色艺术空间完善成陶艺文化馆,像泉城书房那样对社会开放,人们可以在这里做各种各样文化类的公益活动,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他的一切取自自然,那么以后就用这一切来回报自然吧。
On the bustling Shanghai Street in Zhonggong Town, there is an eye-catching building with red brick wall and a round shape like a streamed bun, a large chimney straight into the sky, which is unique among all other buildings. This is Hanfang Pottery and Sculpture Art Museum. You will be almost in a paradise with surprise when stepping into this building.
Mr. Hanfang said that if you want to give art vitality, you must make everyone enjoy it. In the next step, he plans to improve the pottery sculpture art museum into a pottery culture museum, which is open to the whole society, especially to children. "We should not leave the next generation forgetting their predecessors, or leave the ancient traditional culture lack of inheri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