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的价值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2021-02-07范小琴
范小琴
南平市人民医院,福建南平 353000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呼吸科常见病,其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体,相关调查显示,约有2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1]。慢性支气管炎在早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只有在病情发展至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明显的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意味着许多患者就诊时病情比较严重,此时其身体严重不适,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临床需要给予积极的护理,对其负性情绪进行改善,否则护理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其病情也有可能继续加重,甚至发展为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严重疾病,进而使其肺功能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死亡风险大幅度提高[2-3]。该研究方便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试评价舒适护理的重要价值并分析舒适护理给患者肺通气功能等方面带来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分组,60例患者被归入对照组,60例患者被归入研究组。研究组:男24例,女36例;年龄22~84岁,平均(53.68±15.30)岁;病程1~21年,平均(11.34±4.23)年。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3~83岁,平均(53.62±15.32)岁;病程2~20年,平均(11.32±4.2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与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相符[4],且经肺部X线检查确诊;②病情处于稳定期;③该研究尊重患者的知情参与权,且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②合并有恶性肿瘤、严重基础性疾病者;③妊娠哺乳期女性;④因精神疾病、认知障碍、依从性差等原因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仅作常规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给予严密观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用药,结合患者饮食喜好和病情需要安排饮食,基于患者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开展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此外,营造干净整洁的病室环境,酌情限制探视,以减少皮毛、灰尘、花粉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避免疾病急性发作[5]。
研究组加行舒适护理:(1)舒适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与患者多交流,引导其阐述内心想法,为其评估心理状态,进而给予针对性疏导。对于心态悲观的患者,除了在日常交流中给予鼓励安抚,还可以邀请成功患者现身说法,以提高患者自信。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开展慢性支气管炎知识的健康宣教,使其了解治疗护理方法和日常注意事项,一方面提高患者依从性,一方面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2)舒适环境护理:经常清洁消毒病室、开窗通风,物品摆放整齐,光照度与温湿度应适宜,尽量减少噪音带来的刺激。墙上可粘贴宣传画,窗台可摆放不开花的绿植,白日可播放舒缓音乐和喜剧节目,这样既可使患者保持好心情,也可以避免灰尘、花粉等引发哮喘等急性症状发作[6]。(3)舒适饮食护理:食物既要保证营养丰富均衡、清淡易消化,也要符合患者喜好,如此有助于患者食欲良好,正常进食。此外,应要求患者禁烟禁酒,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以免病情反复。(4)舒适生理护理:为患者持续进行低流量吸氧,以缓解其呼吸困难等症状;为患者取舒适体位,以便于其痰液排出,保证其呼吸轻松;为患者做好保暖,以免发生感冒等疾病,导致其病情失控。(5)肺功能训练:①缩唇呼吸训练:吸气时以鼻子轻轻吸气,呼气时患者缩小口唇并将气体缓慢呼出,以延长呼气时间,减少肺泡内部残气;②腹式呼吸训练:取适宜体位,手放在腹部,吸气时鼻部缓缓吸入气体,同时腹部慢慢鼓起,呼气时经口缓缓呼出气体,同时胸部不动,腹部最大程度向内收缩[7-8]。
1.3 观察指标
①干预前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以SAS自评量表和SDS自评量表评估,各有20个条目,均按照症状轻重取1~4分,算出总分后乘以1.25,四舍五入,最终得到标准分,评分越高,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9-10]。
②干预前后的肺通气功能指标:主要包括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3项指标,前两项指标均以肺功能仪进行检测,第3项指标则由前两者计算得出。
③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 P<0.05
?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有明显变化,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对比(±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 P<0.05
?
2.3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的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s),d]
表3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s),d]
?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急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发展而来,当前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加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得急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11-12]。临床虽然可以通过治疗缓解患者的症状,但诱因始终存在,若是患者不做好自我保护,其病情将会出现反复[13]。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而言,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感染、对症治疗,但因为个体差异等原因,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不耐受、依从性差、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等问题,或是因为病情反复而产生负性情绪,对治疗丧失信心,进而不配合治疗[14]。故临床需要进行积极的护理,以使其具有更好的康复效果。
该文中对照组为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其措施主要有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等,这些措施较为简单,对患者影响有限;且护理人员可能因为与患者沟通不足或自身操作不规范而导致护理措施无法彻底落实,因此患者的康复效果较为一般,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比研究组长,肺功能指标也比研究组低(P<0.05)[15-16]。而研究组为患者开展的舒适护理是以“人文主义”作为根本理念的,其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为患者提供水平更高、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其可以使患者的心理、生理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确保患者可以更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保证护理措施的切实落实[17-18]。例如,舒适护理可以通过营造干净整洁、温馨舒适的环境来使患者保持好心情,从而更加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良好的环境还有助于预防患者的急性发作;舒适护理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避免负性心理对患者的恢复造成严重影响;舒适饮食护理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促进患者健康状况的改善,一方面可以通过禁烟禁酒降低患者病情出现反复的风险;舒适生理护理则能通过体位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通过缩唇呼吸训练和腹式呼吸训练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19-21]。以上一系列舒适护理措施可以给患者负性心理、肺功能、病情都带来积极的改善效果,结果中研究组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高于对照组,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可以证明以上论点。
将向娜[22]研究中观察组退热时间(1.59±0.32)d、喘息消失时间(4.21±1.12)d、住院时间(12.08±2.37)d与该文中研究组发热缓解时间(1.48±0.21)d、呼吸困难缓解时间(4.10±1.01)d、住院时间(8.07±2.26)d进行对比,均较为相近,可见该研究结果结论真实可靠,舒适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肺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该文未对舒适护理给患者动脉血气状况的影响进行研究,笔者计划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临床应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积极开展舒适护理,以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肺功能功能,加快症状改善速度,缩短住院时间,使其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