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内服外治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的效果探讨

2021-02-07郑晓东冯燕韩磊

中外医疗 2021年34期
关键词:腓总外治内服

郑晓东,冯燕,韩磊

1.聊城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病科,山东聊城 252000;2.聊城市中医医院手术室,山东聊城 252000;3.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检验科 252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合并症,具有着较高的致残率,据调查资料显示,该病的发病率为50%~80%,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对患者的病情本身及预后康复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不过当前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通常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胰岛素缺乏或者高血糖所导致的神经缺血、多元醇通路活动升高相关[1-2]。在当前的临床工作中所采取的西医治疗手段效果一般。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治疗方法应用到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工作中,包括中医内服、外敷、针灸、理疗等,均获得了一定的效果。方便选取聊城市中医医院自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120例,就中药内服外治综合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120例分组,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8.23±4.36)岁;平均病程(5.54±1.32)年。观察组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8.25±4.05)岁;平均病程(5.54±1.20)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标准(批准编号为20200213)。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结合个体情况的不同实施基础的饮食、运动、降糖治疗方案。

1.2.1 对照组 仅给予中药内服治疗,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药方组成:黄芪60 g,葛根、茯苓、生地各15 g,红花、桂枝、葛根、桃仁、牛膝、地龙、水蛭及五味子各10 g,水煎煮,1剂/d,400 mL/次,分为早晚2次口服治疗。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针灸疗法治疗。中药熏蒸药方:黄芪、川芎、红花、透骨草、桂枝及鸡血藤各30 g,艾叶20 g,用水煎煮至400 mL,随后将药物放置在熏蒸舱当中,熏蒸时间为20~30 min之间,待熏蒸治疗后进行冲洗,1次/d。针灸疗法:双侧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合谷、曲池、太溪、丰隆、三阴交,对全部穴位进行严格消毒之后,选择0.35 mm×40 mm一次性华佗牌无菌针灸针刺,施以提插法,反复将针提起插入,得气后每个穴位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隔5~10 min捻泻1次,治疗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3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3]中诊断标准:随机血糖值>11.1 mmol/L;足部感觉明显减退或者消失,电生理检查结果异常,腓肠肌神经传到速度异常。中医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4]中气虚血瘀证标准:多饮、多尿、烦渴、小便有泡沫或有甜味、进食量高于正常人、体质量明显降低;主证表现为手足麻木、入夜痛甚、肢末时痛等,次证表现为腰膝酸软、神疲倦怠、自汗畏风、舌淡紫、苍白薄、脉沉涩。

1.4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生命体征平稳者;全部患者签字同意。

1.5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性疾病者;属于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者;存在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患者、乳酸性酸中毒者。

1.6 观察指标

①将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评为痊愈;将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评为显效;将症状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评为有效;将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评为无效;计算总有效率[5-6]。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00%。

②按照中医证候积分对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评价,评价的项目包括四肢疼痛、四肢发凉、感觉减退、肢软麻木、肌肉萎缩,每个项目的主要症状积分分别是轻2分、中4分、重6分,次要症状的积分分别是轻1分、中2分、重3分,得分越高说明症状越重[7]。

③采用Toronto评分根据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试验对患者进行检查及评价,对出现神经症状的项目评为1分,无症状评为0分,共6分;对神经反射进行评价时,消失评为2分,减退评为1分;对感觉试验评价时,异常为1分,正常为0分,共5分,满分为19分,得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8-9]。

④采用肌电图测量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Toronto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中医证候积分及Toronto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Toronto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Toronto评分对比[(±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3 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两组治疗前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相比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m/s]

表3 两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m/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本身作为一类发病率较高的糖尿病并发症,具有反复发作及久治不愈的特点,对患者的预后及生活健康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但目前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西医临床上多选择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营养神经[10]、止痛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但部分患者的预后较为一般[11]。中医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纳到了“血痹”“肌痹”“麻木”等范畴,认为老年人全身血脉衰弱,五脏六腑之气衰并行,痰浊内生,阻滞脉络,对血行的正常流通带来不良影响,表现为血行不畅及脉络瘀阻,最终诱发下肢麻木疼痛。故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初期主要将气虚血瘀、痰瘀痹阻作为主要病机,属于气虚为本、血瘀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12]。因此,需要采取益气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标的方案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过程中。

中药内服外治综合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中医疗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中药熏蒸、针灸疗法3个部分。其中内服药物补阳还五汤最早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出自《医林改错》,在既往的临床工作中多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12]。中医认为该病存在“腿膝枯细,竹节酸疼”的表现,认为是“气血无法灌注四末”所致,经过辨证分型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发生发展多与“虚”“瘀”密切相关,在治疗时需要以益气活血为主要原则。因此,该次研究中将补阳还五汤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该药方中的黄芪具有较强的补充脾胃元气,促进气血运行,祛瘀通络的功效;当归具有活血养血,化瘀的功效;赤芍、川芎、红花及桃仁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地龙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诸药联合应用补虚而不伤正,可发挥较强的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神经及神经传导的效果[13]。

中药熏蒸作为中药外治疗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又被称之为中药蒸煮疗法、热雾疗法等,在治疗各类肢体感觉及功能障碍上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在既往的研究中,有研究针对三黄石榴汤熏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手部感觉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发现中药熏蒸不仅有效改善了神经传导速度,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常规西药治疗[14]。由于人体的腿部、足部具有诸多的经络及重要的穴位,不仅包括了足部重要的反射区,同时也包括了足三阴、足三阳共6大条经络及60多个穴位,例如包括足三里、足三交、承山及照海等重要穴位。鉴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以肢体疼痛及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且症状多以下肢远端开始。通过给予中药熏蒸治疗,利用中药方剂实施经络熏足,通过热力、药力,对足下的穴位进行有效的刺激,以此打通经络,活化气血,最终达到排湿、排瘀及排毒的效果,与崔杰等[16]既往报道基本一致,通过给予中药熏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针刺疗法同样作为一种常用的外治疗法,具有操作方便、疗效突出、经济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临床优势,在近年来的报道中也不断增多。既往研究中,有报道针对桃红四物汤化裁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加用针刺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升,且易于被患者接受[17]。在该次研究中所选择的针刺穴位包括了双侧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合谷、曲池、太溪、丰隆、三阴交,多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之腧穴,其中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通过针刺治疗可发挥补中益气、防病保健的功效,而三阴交是作为脾经上的穴位,针刺可疏通肝脾肾三条经络,发挥舒筋活络的功效。配合针刺合谷穴、曲池穴及阳陵穴可通过与中脏腑之间的直接联系,产生直接调整脏腑功能盛衰的作用,发挥较强的补益脾肾、通利气血及舒筋通络的功效,证实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可有效地改善相关症状及体征。

在该次研究中,该院就中药内服外治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的效果,结合该次结果显示,实施中药内服外治综合疗法治疗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为95.00%,中医证候积分较低且Toronto评分也较低分别为 (6.98±1.75)分、(1.72±0.45)分,与李国菁等[17]在2019年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在其研究中,实施了中药内服联合熏蒸治疗的观察组获得了更好的总有效率,高达91.1%,且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为(11.82±2.07)分。同时实施了中药内服外治综合疗法治疗的观察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高,其中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分别为(53.87±4.25)、(48.77±4.31)、(55.20±2.34)、(52.31±3.01)m/s,与顾红岩等[18]在2019年的研究报道一致,该报告中,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多伦多评分也明显降低,治疗组的腓总神经、胫神经MNCV、SNCV分别为(48.63±4.85)分、(42.37±5.23)分、(46.48±5.32)分、(43.85±5.24)分,证实了中药内服外治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与上述研究报道相符。总结其优势主要为以下几点:①中药内服外治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相比于单独方法治疗能够从多靶点、多环节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到防治作用,更好地促进改善临床症状。②治疗方法更加的全面,具有更高的实用及推广价值。③安全性较高,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且花费较低,患者依从性较好,易于被接受认可[19]。

综上所述,中药内服外治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调节并改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观察时间,从而更好的对中药内服外治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临床优势性进修探讨。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腓总外治内服
内伤内服
干眼不舒,中医外治有妙招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内服外敷防疫情
中医外治杂志
超声在腓总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腓总神经麻痹治案一则
经皮电刺激治疗腓总神经不全损伤疗效观察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