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浅谈

2021-02-07王翠红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7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王翠红

摘要:在新课标下,教育界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开展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净化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受到各种经典理念、价值观和思想感情的熏陶。由此可见,加强语文古诗文教学意义重大,不仅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也能促进学生个人全面素质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教学策略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

1、学生对学习古诗文缺乏兴趣

对某些事物感兴趣,是一个人学习这些事物的最强动力之一。对某些事物有了兴趣,人就会自发地被这些事物所吸引,产生想要更多地了解与学习这种事物的感觉。古诗文教学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古诗文感兴趣,那么不用教师催促监督他们便会自主地去学习古诗文,相反如果他们缺乏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那么便会抵触学习古诗文,如果教师过于催促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对古诗文产生厌学心理。

2、古诗文教学质量不足

语言是一门优雅的艺术,而我国的古诗文更是这门艺术中最为瑰丽的存在。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明显缺乏有质量的教学方式,不能起到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使得学生无法通过课堂了解到古诗文真正的魅力所在。这样就导致学生只是单纯地在配合教师完成课本规定的教学任务,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

在现阶段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许多语文教师还依旧保留着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方式。单纯地注重让学生用死记硬背和默写的方式来掌握古诗文,而不注重引领学生去体会古诗文所描绘的意境,忽视了对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

1、发挥主体地位

初中生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发展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发展,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遇到问题,并及时解决。因此,教师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进行古詩文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对《观沧海》这篇古诗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开始教学时,首先设计这首诗的教学目标,提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找出这首古诗文的中心思想等。在布置好任务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一起讨论教学的任务。其次,将学生组成若干小组,对这篇文章进行讨论和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查阅、搜集各种相关资料时,实际上就提升了自身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让每个小组分别派出成员说一说讨论的结果,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对这篇古诗文进行相对应的教学。

2、指导吟咏诵读

吟诵是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规范发音,同时也能使其掌握诗词的节奏、停顿、缓急,从而更好地解读其中的诗词意境。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吟诵的技巧教授给学生,并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专业的诵读音频,然后让学生模仿诵读,从而体会其中的意境与韵味。

例如,以引导学生学习《雁门太守行》这首诗为例,首先,教师可为学生介绍诗人李贺,让学生对其代表作品进行积累,再引入创作背景,播放诵读音频,如此则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然后,要求学生联想创作背景对古诗反复诵读,旨在令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此时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诵读表现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锻炼学生的诵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诗歌内容。之后,教师可仔细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与学生共同分析诗中所用典故,让学生感受典故在古诗中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归纳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收获,组织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融入感情合作诵读古诗文,由此则能令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3、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学生只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古诗文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很难通过古诗文的简单阅读去体会其中的意境。因此,教师需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古诗文,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学习《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诗时,老师可以进行情境创设。首先,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能够融入其中。其次,在学生看完视频之后,让学生对这首古诗进行大声的朗读。因为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能够深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中所展现的凄凉、哀愁的思乡感情,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注重古诗新韵

通俗地说,将古诗文的内容作歌词,以现代化的韵律作曲调,即为古诗新韵,是刺激学生学习情感的一种有效策略。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加大对古诗新韵的重视,从而在课堂上落实此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融入到古诗文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如此再对学生加以指导,使学生对古诗文的喜爱程度愈来愈深,从而达到提升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以引导学生学习《蒹葭》这首诗为例,首先,教师可通过向学生介绍《诗经》让其了解到《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在运用古诗新韵的策略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美感。然后,再与学生共同展开对诗句内容的品读,助力学生学习《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使学生充分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实现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系统地归纳《诗经》的基本常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求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情感,再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收获。这样,通过古诗新韵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内容,逐渐帮助学生把握住了《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优化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能力,顺利实现了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5、强化情感体会

古诗的语言既凝练又典雅,同时又包含了丰富的意蕴和主旨。怎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深入触及古诗所创造的意境呢?实际上古人很早就给出了答案:立象以尽意。古人在创作古诗时,往往会精心选择客观景物,并将其融入诗中,以此展现自身的情思,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在古诗教学过程中,针对其中的意象展开深入分析。

例如,在教学《饮酒(其五)》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呈现古诗的大意,然后带领学生展开深入研读,并针对其中的意象“采菊、南山、飞鸟”进行分析。菊花不与百花争艳,在众芳凋落时,菊花凌霜盛开,这一特点与陶渊明的性格品质相得益彰,孤高无尘,不慕名利。“南山”实际上是诗人虚构的理想世界,也可以此作为心灵寄寓之所。“飞鸟”既可以是自由翱翔的飞鸟,也可以是深受羁绊的囚鸟,还可以是日暮还巢的归鸟。诗中的飞鸟相伴于山林之间,如同诗人自己,远离了官场的羁绊,在山水田园间寄寓自己的心灵。学生可以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对这些意象的理解,然后以此延伸至古诗意境,扩展至对诗人情感的分析。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还有助于发展其语文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古诗文教学效率必须得是能够对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带来积极影响的。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当始终保持为了学生发展着想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创新更多如以上优质的教学策略,从而以实际行动践行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实现初中语文对古诗文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毛一多.初中语文古诗文的教学策略探究[J].南北桥,2019(4):103.

[2]刘艳.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浅议[J].数码设计(下),2019(1):107.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