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2021-02-07朱娟
朱娟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的语文教学也在蓬勃发展和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拓展、创新、个性化、实践性等目标,优化课堂教学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已经成为大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教学方法;语文课堂;有效;改革
前言:
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就是语文,而且也是新课改的重点。具体而言,小学语文基础和国家基础教育密切相关。它还与学生学习语文的学科知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语文情感学习的关键期有关。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新课改的要求,自觉结合新课改的思想理念,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找出教学与途径的差距,更好地为学生教授课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理解小学生是积极的、有趣的、好奇的,喜欢新鲜的、有趣的上课教授方式。要实现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结合不同小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有趣的教学内容,根据要求选择适当的教授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研究,唯有如此,才能转变教学方法与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小学语文课堂,真正做到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
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我们会发现,小学语文课受到以往陈旧的教授方式和老旧迂腐的教学理念的影响,根本没有办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应试教育中,所谓的成绩还严重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导致了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老旧观念。老师的教法不灵活,缺乏创新,同时学生们也跟随着老师的教学方式走,会发现越来越学不懂,越学越困难,这样的教法不但会造成学生学习语文的疲劳,而且会影响学习成绩。学生即便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语文,即便是已经牺牲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也将是难以达到想要的学习效果,更谈不上提高成绩。我们要认识到,在新课改下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再是唯一要求,更需要教学方式的灵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多栖发展。很明显,过去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这个目的,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理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理解学校教育改革的思路,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要,从而就能在教育方面有不小的进步,而且这些改革原本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进步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1.改革应试教育观念的意义
众所周知,考试成绩是考试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连父母和孩子也会根据他们的成绩来评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教师们深受这种气氛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其他方面表现的评价。他们对分数很感兴趣,小学生就只知道自己在学习,根本不会意识到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等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他们就成为生活中的“弱者”,所以改革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了让老师们对教学有新的认识,应该从把整体素质提高的目标出发,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选材的内容和方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很明显,在中国,实施小学语文传统思想的教育改革,既有利于改变迂腐的应试理念,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认识到彼此的差距,然后积极的参与改革,从而真正的实现基础教育,所以在中国,要想教学真正意义上的崛起,学校就应该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方针。
2.以改革促进课堂教学实效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一笔财富,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体系随天气而变化。班上不可能一成不变,更不要说穿新鞋走老路了。取而代之的是,必须把不断变化的时代和社会需求与综合教学技巧结合起来。要实现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统一,实现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不断改变调整方式和方法。另外,在教学方面,改革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它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情感的重要途径,而且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慢慢引导学生学会更新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自信心,以保证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发展性为前提,从而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
三、語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1.增加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语言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培养一个学生好的习惯的关键就在于激发他对阅读的兴趣。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推荐简练有趣的课外读物,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投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确保阅读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了解学生阅读过的课外书籍的情况。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尚未完全激发形成,而且小学生的品德也正在形成的途中,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个性的重要阶段。比如这时候,就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国外名著,比如“小王子”、“小海蒂”。部分作品风格朴实,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能帮助学生在巧妙地模仿某些情节的同时,加深对人物的认知,同时又能帮助学生在理解上更为巧妙地模仿一些情节。老师也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向学生推荐百科知识类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大全书》、《国家地理图鉴集》等这些书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增加知识面,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发展。我们知道,学习语文不只是聆听、说话、阅读、书写,而是一种文明和创新精神的传承。比起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还不如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性阅读,而且还能拓展视野,并且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注重个性发展和提高学习能力。
传统应试观念中,教师的培养与学生的定位一成不变,对学生个性发展重视不够,理念强加于学生,久而久之,学生被抑制了自己的个性,不能很好地引导和发展。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和顺应学生自己的个性成长,理解和尊重的他们的个性,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思维,选择自己需要的方式学习,在课堂上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自己可以做到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个性,提高学习能力,达到一个不错的课堂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只有做好应对长期挑战的具体教学工作,才能不断地发展出更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更好的教学方法。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着眼大局,关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目标和理念,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对学生的激励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与教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汪亮: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原因初探[J]语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1).
[2]蔡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发现问题教学法”初探[1]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
[3]丁辉:对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反思[J]试周刊2016(34)47.
[4]陈截芬: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途径的探讨[J]才智2015(6)109.
[5]刘纯:新课改下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才智2015(12).
[6]戴婉琴: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1.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