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高效教学的策略
2021-02-07杨青芬
杨青芬
摘要:相对于其它课程,生物课程更有趣,有大量的实验需要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有无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有无动手探究能力,关系到生物教学的正常进行。身为初中生物教师,应注重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达到新课改生物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策略
引言
生物学在初中阶段的知识基本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主要是探索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物学现象的学科。将生活知识融入初中生物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初中生物,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打造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意义
初中的课程体系中,生物学是一个基本课程,但教学的安排时间相对较少,且实际教学时间也较短,因此老师必须在一定的课堂时间内,根据新课程的有关规定做好教学内容介绍工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等实际状况,并尽量实现教学总体目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和消化吸收生物有关的基础知识。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既要进行基本知识介绍,也要从启发学生能动性的角度入手,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增加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从而训练学生实验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建立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在限定的时间里加强生物课堂的针对性,提高学生注意力,从而引发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良性的互动气氛。另一方面可以教师全面掌握并評价学生的情况,老师可以把生物课堂教学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老师养成良好的教学指导作用,在限定教学时段内指导学生自由布置所学内容,从而加强生物理论知识与实际融合度,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生物的核心素质,为其他课程教学和学生良好阅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打下基石。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
初中生物课程是初中阶段性课程的主要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部分。但因为初中阶段的课业内容繁多.科目较多,所以生物课程教师也深受功利性课堂的教学思想影响,生物课堂局限性大于灵活实践性教学情况也不甚理想。
第一,老师的课堂观受传统课堂观和功利性课堂目标的负面影响而根深柢固,严重漠视了素质化教育课堂的根本意义。一方面过分强调老师讲授知识点的角色地位.一方面严重漠视了课堂初中生的主导地位。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足,始终被动接受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对知识的积累缺乏主动选择性和主动的探索性,既没有经过积极反思更不能总结行之有效地学习方式也没有建立全面体系的认识框架,严重负面影响了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下的学生课堂教学互动式较差,内容刻板化而缺乏生机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和自主学习积极力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局限,不能自主发散思考和联想练习.学生自主学习力量不够,教师被动的学习效果也不好。最后.初中生物教育往往忽略了实践探索教育的基本意义,所以实验教学也只能单纯地停留在教师讲解教学阶段中。对学习者进行实践探索过程的忽略.没有了实践探索教育的基本意义和根本目的,就不利于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对学生实际创新性能力培养。
其次,从学校角度来看由于初中阶段所学科目相对比较多且学业任务很重,所以学生对生物的学习通常并没有倾注太多的精神与时间。加之生物知识又存在着相当的抽象性,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欠缺,常常造成了教学困难的同时加重了知识掌握与累积上的滞后性,从而使学习者迅速地缺乏了兴趣。再加上在传统教学影响下的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单调,方式陈旧,直接造成了学生积极性的下降,更有甚者造成了学习者厌恶与抵触心态的产生。
三、构建初中生物高效教学的策略
1.创新课堂教学观念,培养学习兴趣
首先,要突破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创设新的教学方法.弱化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异方式,而是要利用教师教学的过程和学生活动的效果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持续提高.然后,采用丰富教学内容的引导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学生开展独立的思考与探索,使学生做为学习中的主角。例如,在学习?探究环境对生物学的危害?这个课题时,老师可以先向每个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周围有哪些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引导学生去思索和回忆,然后再诱导学生去思索在这些严重环境污染的现象周围,植物或者动物都有哪些变化和特征.通过学生自己的反思与交流,再引导大家勇敢的提出观点,同时根据书本的知识点来进一步的探究.把生物学科的现实意义更高度的融入到生物教学当中,使学生全方位的认识生物教学的价值。同时,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生活中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凸显了生物考察的重要意义,并以此培养学生的生物考察能力,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他们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2.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的变革是中国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尤其是生物学科,实际上和人们的生活与生命发展密切相关,而当下生物学科研究的广泛反映了生物学科研对人类的重视.所以,通过变革生物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习者整体的学术品质,对于培育生物学人才,促进中国的生命科学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在教学方式上,老师可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采取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来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品质.例如团体协作的方法、分组竞争的方法等,都能够突出团队协作的意义,让学生在全面的认识到协作的实际意义,之后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生物课堂的教学当中。
比如在学人教版?植物细胞?时,就能够进行分组协作的教学模式,利用科学取材方法、制作观察薄片、使用显微术观察、记录实验等过程,来增进每个学生间的协作与交流,并且还能够利用每个学生间的互相学习与交流,来克服每个学生相互之间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生物教育的实效性提升.此外,学校还能够运用激励式的教育方法,来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力,比如分组协作,就能够通过分组竞争的方法,增进小组成员间的联合性,从而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性.此外,利用新兴的教育技术来丰富生物教学模式是学校当下最主要的教育变革措施,比如微课堂、电子白板课程等,可以让老师针对学生的生物学习状况之间的差别进行分级教育,使生物课堂教学显得更加针对性、突出性,从而明确每堂课程的教育任务与目标,促进所有教师一起朝这个目标来共同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要建设一个高效的生物课堂,就必须让学生多发言、多探索、多阅读,只有这样,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教学结构才能真正做到有效。
参考文献:
[1]邸同锐.浅谈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09):140.
[2]郭春弟.初中生物课堂的高效教学探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1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