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施途径探究

2021-02-07吕明珠

考试周刊 2021年104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

摘 要:在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小学音乐学科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而音乐欣赏又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发现、感受和创造音乐之美的意识与能力有着巨大的影响。为此,教师有必要努力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通过聆听来体验音乐所表达的艺术观念,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主动性,再体验音乐的魅力。文章即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现状及其有效途径三个主要方面,对该领域进行探讨,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艺术观念;作品欣赏

一、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在整个小学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是除歌唱教学之外的又一重要教育内容。其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国内外经典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音乐欣赏能力,有效扩大音乐视野。特别是对小学中高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对事物能够产生自己的客观认识理解,更容易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如果教师能够通过音乐欣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观意识,促使小学生与音乐作品进行情感交流,有效积累音乐欣赏经验,会使他们对音乐的魅力和美感有更深刻的体验。

而除了眼前的教学需要之外,音乐欣赏的有效教学对小学生未来的长期成长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音乐文化本身也在不断發展,不同时期的音乐有不同的特征。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学生未来任何时期都可以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发现不同音乐的本质内涵,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个性选择适合自己、能够陶冶自身情操,同时又符合音乐文化发展潮流的音乐作品,增强其音乐欣赏时的自主性与创造力。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一直通过欣赏音乐来获得丰富积极的精神体验,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做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很有意义的。

二、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虽然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意义重大,但在当前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教学时间上,一般每周只会有两节音乐课。部分教师为了响应社会的人才需求,满足家长的期待,有揠苗助长之嫌,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几乎全都用来传授基础音乐知识,所谓“音乐欣赏”经常只是浅尝辄止,根本不足以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清晰感受。部分学生在教师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也不重视对音乐的欣赏,将音乐欣赏与放松性质的课外活动画上了等号。师生都不重视,自然难以取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教学效果。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以往小学音乐学科一直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得到的重视非常不够,教学时间经常被其他文化类学科所挤占,造成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尚未对音乐欣赏教学有深入的研究和充分的实践,所以并不明白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教育观念转变之后,他们又因为缺少研究实践而陷入了思维误区,错误地将音乐素养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视为同一个问题。因此,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教师就要重新认识音乐欣赏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全面更新教学策略方法,找到真正有效的教学途径。

三、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良好的欣赏环境

在“面对面”的音乐欣赏场景中,中外的音乐艺术形式都强调听众要保持安静,不能大声喧哗,以免影响音乐艺术表演者的状态,妨碍他人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这就已经能够充分说明,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聆听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安静的空间中聆听和观赏音乐艺术,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体验。在听音乐时保持严肃镇静,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到音乐所营造的场景氛围中去,优美旋律带来的音乐感受会更加清晰、真实,这是教师下一步对学生进行欣赏引导的必要前提条件。

因此,鉴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为了让他们能够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去感受音乐而不会乱说乱动,教师可以在欣赏音乐之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在欣赏的过程中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尝试从自己的真实情感出发得出个性化的理解。然后根据学生欣赏之后回答问题的情况,设置多次的反复聆听,每次都将问题更深入推进。一方面加深学生理解,巩固音乐体验,认识音乐魅力;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的不断加深保持他们的欣赏兴趣,一直能够维持一个安静的欣赏环境。

(二)尊重学生欣赏需求

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之后,小学生虽然不能掌握大量的音乐基础知识,但是他们已经有了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独立自主的愿望有所增强。表现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就是学生希望能够听一些符合自己个性特征的音乐作品。对此,教师应该表示尊重,根据学生的特定兴趣找到合适的音乐,来进行音乐欣赏的指导。这里并不是说教师要一味迁就学生,而是要以教材内容为核心,选择较为贴合教学内容且能够反映时代及学生变化的内容,比如感情浓郁内涵积极的流行音乐,并在欣赏后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保证欣赏效果。

例如,在学习“浪花里的歌”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南拳妈妈演唱的《牡丹江》作为欣赏对象。这首歌属于流行音乐,节奏优美轻快,编曲颇具当前的时代气息,比较容易受到小学生的欢迎。而且在歌词上也是积极向上的,既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慕热爱之情,非常适合作为促进学生音乐审美发展的欣赏对象。在欣赏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起对音乐的“画面式”印象,然后主动分享给其他同学,让音乐欣赏更有趣,更符合小学生追求趣味性的心理需求。

(三)拓展音乐欣赏形式

部分教师囿于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认为音乐欣赏就是带领学生去反复地聆听音乐,以抽象的“空对空”的方式去不断提炼和升华学生的音乐感受,这种理念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即使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小学生仍然很难适应完全抽象的学习和理解方法,直观的体验或表达感受的方式更容易被他们所理解。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时,要认清小学生的这种特点,通过听、说、画等多种不同的形式,来丰富音乐欣赏及表达音乐欣赏感受的形式,让学生在更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欣赏和学唱《银色的桦树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纸张与画笔,在欣赏的过程中将自己听到的内容和内心的真实感受画出来,然后面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说一说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画。而他们因为缺少音乐专业词汇积累而导致不能很好地完成表达的时候,教师正好可以借此时机以提醒的方式教给学生,幫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这些基本音乐知识。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音乐欣赏形式更加新颖,效果更好,还能将欣赏与知识教学自然地结合起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四)组织小组交流讨论

面对同一件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所有艺术形式的普遍特征,音乐艺术也概莫能外。对于音乐审美水平尚待提升,思维深度尚需发展的小学生来说,这种特征会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很多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深,或者有某种难以言表的误解。这时,如果由教师从专业的视角给出“标准答案”,并不利于学生对音乐审美的自主探究发展。更好的方式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内欣赏音乐,在师生互动更为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对音乐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彼此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欣赏《急急风》的时候,学生的感受就会有明显的不同。有的学生对京剧艺术存在偏见,认为京剧“老土”,根本没有经过仔细地聆听和感受就认为这段打击乐伴奏不好听;反之,则有部分学生单纯从音乐感受的角度出发,认为这段锣鼓点节奏感很强,很能渲染气氛。如果由教师来扭转前者的欣赏感受,容易让学生“口服心不服”。此时就可以通过小组欣赏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去交流看法,教师并不给出结论,只是进行引导,推动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和不断拓展思维的方式去逐步感受这段节奏的艺术精髓,获得真正的理解。

(五)鼓励学生表达感受

音乐欣赏离不开表达。或者说,只有完成了表达,音乐欣赏过程才算是结束。正如不少人在听到一段舞曲时会觉得很美,很有吸引力;而只有自己真的随着音乐起舞,配合上自己肢体动作的表达,其对音乐的欣赏感受才更加全面,才能攀上顶峰。而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为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上鼓励学生表达感受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或者应用上文已经提到的通过画笔或语言来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的音乐欣赏过程更完整,提高他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欣赏和学唱《划船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将学生组成欣赏学习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在欣赏之后,将自己刚才聆听的整体感受以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某段歌曲意味着北风来袭,歌词节奏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可以直接通过他们自己的肢体动作来加以表现。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将心中的想法与肢体动作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还能放松学生的身心,让他们认识到音乐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

(六)积极利用先进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教学进入了课堂。事实证明,这些先进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丰富性和趣味性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技术及其教育内容,通过欣赏音乐的同时观看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促成视听感觉的结合,激发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发散性,实现更加高效的音乐欣赏教学。

例如,在欣赏《新疆之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新疆的风景,让他们通过视觉鉴赏对歌曲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感受结合的情况下发现新疆音乐艺术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等功能向学生展示新疆的美丽景色,同时还可以辅之以人文性的讲述使学生对基本的新疆风俗有一定的了解,这些内容的增加都会帮助学生对这首音乐有更多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音乐的内容和精神,对多媒体教学素材进行相应的剪辑,讲究播放时的技巧,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节奏能够保持一致,更好地体会音乐的感情,掌握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音乐课堂本就是应该和多媒体积极结合的课堂,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帮助下,音乐课的很多优势才能凸显出来。先进技术的增加和实施同样也会增加学生对音乐理解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促进学生的音乐学科学习。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欣赏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感受音乐的节奏,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情感、意境等,还要适时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将这些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音乐欣赏教学,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全面理解,需要大家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更多的创新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祝可可.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4(10).

[2]钱建良.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研究性学习[J].中国音乐教育,2002(3):15-16.

[3]蒋雷平.刍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17):114.

[4]魏秋实.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217.

作者简介:

吕明珠,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
启动多元思维,激发音乐灵性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机智的研究
小学音乐综合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戏歌艺术特色以及对小学戏曲教学的引导作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