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1-02-06李月红黄华陈步枢
李月红,黄华,陈步枢
作者单位: 350009 福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李月红、黄华) 350000 福州市妇幼保健院内科(陈步枢)
卒中是引起癫痫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卒中后癫痫约占全部癫痫疾病的11%,长期随访发现,卒中患者中3%~30%会发展成卒中后癫痫。卒中后癫痫发作可分为早发性癫痫发作和迟发性癫痫发作[1],而约1/2的迟发性癫痫患者和1/3的早发性癫痫患者在后期会发展为脑卒中后癫痫。多数早发性癫痫患者可随着原发疾病的改善而自动缓解,一般不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而迟发性癫痫患者颅内已形成致痫病灶[2],加之该病反复发作,发病机制难以在卒中后短期内自动消除,患者必须要进行长期且规范化的抗癫痫治疗。目前,临床尚无根治脑卒中的有效方案,多采用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而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是常用于治疗卒中后癫痫的药物[3]。本研究比较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癫痫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福州市第一医院及福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0~71(59.60±1.59)岁;病程2~14(7.67±1.37)年。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1~72(59.46±1.42)岁;病程3~14(7.33±1.06)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经神经影像学、脑脊液与脑电图等相关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后癫痫患者;(2)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患者。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有严重心、肺疾病患者;(2)对本次药物过敏患者;(3)合并脑部病变或恶性肿瘤者;(4)合并凝血系统障碍或肝肾功能不全者;(5)资料不全患者。
1.3 治疗方法 入院后2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卡马西平(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2023203)0.2 g口服,每天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奥卡西平(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71082)0.3 g口服,每天早、晚各1次。用药期间可对进食困难患者进行鼻饲给药,治疗1个月后依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服药剂量,注意每24小时内的最大服药剂量不得超过1.2 g。若治疗1个月后脑电图检查结果仍显示痫样放电频率增加,患者仍然出现新的癫痫发作类型,说明患者的癫痫发作未有效控制,可考虑联合多种类型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治疗期间若发现患者伴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则可考虑药物减量甚至停药。2组均治疗6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累及导联数、癫痫样放电次数。(2)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IE-31-P)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其中包括肢体功能、药物影响,每个项目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3)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进行评分,其中包括地点定向力、时间定向力、注意力等内容,评分最低分0分,最高分30分,分值与认知功能呈正比。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累及导联数、癫痫样放电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累及导联数、癫痫样放电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累及导联数及癫痫样放电次数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累及导联数、癫痫样放电次数比较
2.2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肢体功能、药物影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肢体功能、药物影响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2.3 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脑卒中后癫痫主要指患者在脑卒中发病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癫痫症状[4]。该病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发生脑卒中后脑组织出现急性供血和供氧不足,脑细胞中的钠离子流失,从而导致神经元组织细胞膜的稳定性发生失衡,进而使其神经元极化过度,最终导致患者发生癫痫性放电[5]。据不完全统计,多数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有60%~80%的可能性发生偏瘫。
本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累及导联数及癫痫样放电时间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肢体功能、药物影响评分及MMSE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奥卡西平在减少患者累及导联数及癫痫样放电次数、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效果好。卡马西平是临床治疗癫痫的常用药物[6],可限制突触后神经元和阻断突触前钠离子通道,增强钠离子通道的灭活效能,从而抑制突触前神经元和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发放,进而阻断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使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继而减少癫痫样放电次数,最终达到抗惊厥目的。然而,卡马西平可对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有一定不利影响,服用该药物的患者多存在眼球震颤、视力模糊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以及乏力、头晕、呕吐、恶心等较多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药物的治疗有效性。奥卡西平属神经性药物[7],常被临床用于对卡马西平有过敏反应患者的替代药物,其可用于控制全身性或局限性癫痫疾病的发作。奥卡西平的药性强,若患者口服可被迅速吸收,与食物同用时,还可增加16%的生物利用度,口服该药后,最高血药浓度可达17.7 mmol/L,对大脑皮质运动有高度选择性抑制作用。此外,奥卡西平可降低神经细胞兴奋性和突触兴奋传导性而发挥镇痛效果,其对于阻断脑细胞的电压依赖性钾、钙离子通道也较强[8],与卡马西平相比,奥卡西平对多种神经疼痛均有效,具有减少肝脏细胞的酶诱导、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因此,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采用奥卡西平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优。
本结果与高慧丽等[9]研究结果相似,均证明奥卡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效果较好。奥卡西平不仅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患者累及导联数及癫痫样放电次数,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上也可取得优越疗效。对此进行分析,可能是奥卡西平药效作用维持时间长,服用后可对患者体内钾离子与钠离子通道发挥阻断作用[10],并保证兴奋神经元细胞的稳定性,抑制体内突触兴奋传递与神经放电现象,为患者受损大脑组织的恢复创造条件,有效保护生理功能与神经组织,避免大脑组织再发癫痫而损伤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奥卡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可有效减少患者癫痫样放电次数及累及导联数,恢复患者认知及肢体等功能,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