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呼吸训练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

2021-02-06刘芸刘会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16期
关键词:噻托溴铵性反应

刘芸,刘会玲

作者单位: 330800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呼吸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较大影响。当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临床已经证实系统性炎性反应为引发该病的一个常见因素。药物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用治疗方式,可缓解炎性反应,并且降低患者疾病发作频率。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见效快,临床治疗效果已得到了人们广泛认可。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单一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还需加强对患者的呼吸训练[1-2]。本研究观察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呼吸训练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2月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52~82(65.21±2.97)岁;病程3~23(12.57±2.68)年。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52~82(65.79±2.91)岁;病程3~24(12.01±2.01)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精神正常;(2)肺部无其他疾病;(3)未接受过呼吸康复锻炼。排除标准:(1)1个月内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严重呼吸道感染需口服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治疗者;(2)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者;(3)长期氧疗者;(4)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0454),每次吸入18 μg,每天1次,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具体如下:调整好舒适的体位后,患者轻轻吸气,管子与呼吸训练器相连,右手放在上腹部,左手放在支架上,将吸气软管放在嘴里,慢慢吸气,在这个过程中,腹部向外突出,然后右手抬起,气流速度表明活塞上升到最佳比例后,吸气速度保持不变,直到不能再吸气,然后松开吸入软管,张口慢慢呼气,呼气时腹部向内凹,呼气时右手下落,并对腹部施加压力,以促进横隔膜的恢复。每次训练15 min,每3天训练1次,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1/FVC)]、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CAT评分范围0~40分,分值越高对生活的影响越大;mMRC评分范围0~4分,分值越低则呼吸困难程度越轻。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FEV1、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FEV1、FEV1/FVC均升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肺功能比较

2.2 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PaO2、PaCO2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气指标比较

2.3 治疗前后CAT评分和mMRC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CAT评分和mMR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CAT评分和mMRC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CAT评分和mMRC评分比较分)

2.4 治疗前后IL-8及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IL-8、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IL-8及TNF-α水平比较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好发于老年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出现运动性呼吸困难,进而影响运动耐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往往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仍无明确结论,慢性炎性反应是一个主要诱发因素,并且很多临床研究认为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抗胆碱能药物,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气短、胸闷等症状,扩张患者的支气管,较低的剂量可达到较长的作用时间,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减少患者的呼气末气体潴留现象[3]。噻托溴铵可通过扩张支气管、缓解呼吸困难,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症状,有助于改善病情,改善患者的肺、脾、肾脏器虚弱,明显减少复发次数。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具有松弛支气管的作用,是一种长效的抗胆碱能药物,与M1~M5的5种胆碱受体有相似的亲和力。支气管平滑肌的扩张是通过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M3受体结合而产生的,具有竞争性和可逆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感染等因素有关[4]。

常规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虽有效,但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5]。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会影响自身肺功能,导致自身呼吸机功能障碍,降低空气流量和肺顺应性,呼气峰值流速(PEF)、FEV1、FEV1/FVC降低是主要症状,呼吸训练从低负荷逐步加大训练力度,护士需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指导和教育,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呼吸训练的要领[6-7]。大量研究表明,呼吸训练对长期维持肺功能稳定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临床研究表明,科学的呼吸训练可增强患者呼吸肌强度,进而提高患者对肺组织活动的耐受性,如嘴唇收缩呼吸可促进患者的气体交换,从而延长患者的呼气和吸气时间,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降低氧耗[8-10]。T细胞是一种主要的炎性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其相关的炎性细胞会出现异常表达。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两种炎性细胞因子就是IL-8、TNF-α,两种物质不仅会诱发炎性反应,还会导致炎性反应加重,并且两者在炎性反应中表达水平上升。研究表明,相比于健康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IL-8、TNF-α水平较高,并且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性,也就是IL-8、TNF-α水平越高,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就越差。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大多情况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会受到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单一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能取得一定效果,联合呼吸训练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促进身体康复。研究表明,生理活动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众多因素中的一个独立因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存在其他呼吸困难的患者来讲,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活动量的影响,如果患者活动量少或不活动,会对呼吸及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但通过适量合理的运动可减轻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CAT评分和mMR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CAT评分、mMRC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病情越严重,可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呼吸训练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治疗后,2组IL-8及TNF-α水平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表明单一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联合呼吸训练可使IL-8及TNF-α水平降低更明显,进一步减轻患者炎性反应。总体来讲,噻托溴铵粉吸入剂与呼吸训练均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挥较好的作用,但单一治疗效果不佳,需两种治疗方式联合发挥协同作用,在治疗过程中体现噻托溴铵粉吸入剂与呼吸训练各自的优势,进而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综上所述,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呼吸训练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较好,可改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提升疗效。

猜你喜欢

噻托溴铵性反应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在全麻诱导期抑制咳嗽反应的效果比较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
噻托溴铵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益生菌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力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女性的性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