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益气化痰活血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2021-02-06蒋佩珊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1期
关键词:元气活血证候

蒋佩珊 黎 辉 雷 励△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重庆 4007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且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1-4]。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存活患者中,约50%的患者合并了偏瘫症状,严重危害了健康和生活质量[5-7]。本病依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为“中风”范畴[8]。笔者潜心钻研中医经典,在通信作者雷励教授的指导下,依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核心病机“元气亏虚,痰瘀阻络”,自拟益气化痰活血方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收效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9];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0]。2)纳入标准:急性起病,发病时间在6~48 h内,无意识障碍,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且辨证为痰瘀阻络证;年龄40~75岁,男女不限;自愿参加本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者;存在严重的其他各系统疾病如恶性血液系统的疾病、严重肝肾功能衰竭等;对本研究的药物过敏或自身属于易过敏体质者;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如意识障碍、休克等者;存在严重的精神病或吸毒以及滥用药物者;处于哺乳期、妊娠期者;正在接受其他课题的临床研究者;依从性差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此次观察中,治疗组剔除1例,脱落2例,总完成数为37例;对照组剔除1例,脱落1例,总完成数为38例。治疗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7.12±5.43)岁;平均发病病程(7.62±1.51)h;合并高血压病16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9例;吸烟27例,饮酒25例。对照组中女性17例,男性21例,平均年龄(68.25±5.72)岁;平均发病时间(7.27±1.32)h;合并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9例;吸烟史25例,饮酒史2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9]给予常规内科治疗。1)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每日2次,每次100 mL,静脉滴注。2)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规格5 mL∶17.5 mg/支,中豪国际有限公司,医药产品注册证号:HC20140019),每日1次,每次4支,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60684)每次0.1 g,口服,每日1次。4)阿托伐他汀钙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19)每次20 mg,口服,每晚1次。其余予以控制血压、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合并症的常规方案。疗程为14 d。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痰活血方,组成:生晒参30 g,生黄芪30 g,炒白术30 g,茯苓30 g,法半夏15 g,石菖蒲30 g,木瓜30 g,川芎10 g,当归 15 g,鸡血藤 30 g,丹参 30 g,酒大黄 10 g,炙甘草10 g,生牡蛎30 g。所有药物来源于康美药业有限公司,每剂水煎取汁300 mL,每次餐后30 min服用100 mL。疗程为14 d。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9]、中医证候总积分[11]、主要证候单项积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12]、C反应蛋白(CRP)水平。

1.4.2 安全性指标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监测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肝肾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血尿素氮)、大便常规、小便常规、心电图的变化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3]进行疗效评价,基本痊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的数值百分比≥90%;显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的数值≥70%;有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的数值≥30%;无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的数值<30%。临床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临床疗效构成均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9%,对照组为68.42%。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而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治疗后组 别n 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15.35±3.05*△19.84±3.70*37 38 30.94±4.67 31.00±4.21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要证候单项积分的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中医主要证候单项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肢活动不遂、下肢活动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的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而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要证候单项积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要证候单项积分比较(分,±s)

组别治疗组(n=37)对照组(n=3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上肢活动不遂4.16±1.52 0.86±1.11*△4.11±1.47 1.68±1.19*下肢活动不遂4.43±1.26 0.97±1.12*△4.16±1.42 1.63±1.30*口舌歪斜4.11±1.56 1.02±1.12*△4.32±1.44 1.74±1.33*言语謇涩4.42±1.43 1.08±1.01*△4.26±1.48 1.74±1.25*

2.4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

见表4。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分,±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37 38治疗前50.32±6.29 48.29±6.49治疗后73.59±7.92*△68.24±5.83*

2.5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见表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37 38治疗前7.19±2.05 6.39±2.13治疗后2.05±1.22*△2.92±1.28*

2.6 两组治疗前后CRP水平比较

见表6。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两组治疗前后CRP水平比较(mg/L,±s)

表6 两组治疗前后CRP水平比较(mg/L,±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37 38治疗前49.30±11.45 48.37±10.33治疗后20.54±11.06*△26.16±11.47*

2.7 不良反应观察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监测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大便常规、小便常规以及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说明自拟益气化痰活血方对常见的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影响。

3 讨 论

笔者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性属本虚标实,核心病机为“元气亏虚,痰瘀阻络”,其中“元气亏虚”为发病之本,“痰瘀阻络”为发病之关键。元气亏虚为发病之本者,主要在于中年之后,随着元气的渐损,气血亦虚,脉道失养,从而出现气虚之乏于推动、温煦、气化等一系列病理性表现。元气乃气血之根本,若元气不足,一则行血乏力,血行瘀滞,停而为瘀,故《医林改错》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二则运津乏力,津行不畅,化为痰浊。然而,痰瘀均为有形之邪,痰阻血而成瘀,瘀滞津而成痰,两者相互影响,最终可出现痰瘀互结,壅塞脉络之象,故《血证论》言“须知痰水之壅,有瘀血使然”,又言“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综上,元气亏虚,可致瘀血、痰浊,最终形成痰瘀阻络,痰瘀阻于脑络,则脑之气血逆乱,脑之神机失用,发为中风。

根据中医理念“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笔者自拟益气化痰活血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本方以补中益气汤及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而成,方中以生晒参大补元气,为治病之本;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以补益脾胃之气,旨在补后天之本以充养先天之本,先天得养,先天得充,人体之气得以旺盛,自能推动津血顺畅运行,加强了化痰活血之功;炒白术、茯苓、法半夏、石菖蒲、生牡蛎共奏健脾化痰、醒神开窍之功,以治津病;当归、川芎、丹参、木瓜、鸡血藤、酒大黄活血通络,以治血病;又以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化痰活血之功效。相关药理研究证实生晒参中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具有保护神经细胞、抗氧化、增强记忆力、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等药理作用[14-15]。方中黄芪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同型半胱胺酸的水平、改善认知功能等药理作用[16]。茯苓中有效成分茯苓多糖、三萜具有降血脂、抗氧化等药理作用[17]。

本研究以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与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对比,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中医证候总积分的降低更为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更为显著。通过观察患者的炎症指标变化,发现中药组下调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更为显著,而相关研究表明CRP与中风病的预后有着负相关性[18],说明中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和恢复。综上可知,益气化痰活血法提高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炎症因子指标有下调作用。

猜你喜欢

元气活血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The Dunhuang murals are helping to revive travel on the old Silk Road
如何养元气?
三种端元气ð13C1-Ro模型建立与应用
元气淋漓的傅斯年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