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幼儿带状疱疹三例并文献复习

2021-02-06汤劲辉吕红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神经痛水痘水疱

汤劲辉 吕红莉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皮肤科,上海,201800

带状疱疹(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成人多见,婴幼儿少见。为研究带状疱疹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特点,本文报道3例婴幼儿带状疱疹并回顾我国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近10年来文献报道的23例婴幼儿带状疱疹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儿1,女,9个月。因左下肢起水疱2天就诊。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偶有哭闹,饮食睡眠稍差,无发热。患儿系足月剖宫产,混合喂养。母孕期曾患水痘,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痊愈。患儿出生后无水痘或带状疱疹接触史及发病史。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均正常。皮肤科情况:左小腿及足部呈带状分布红斑基础上的簇集状透明水疱、大疱,疱壁紧张,疱液澄清,疹群间皮肤正常,对侧肢体皮肤正常(图1a、1b)。触摸患肢无明显退缩、无哭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RP均无明显异常,HIV(-)RPR(-)TPPA(-),疱液单纯疱疹病毒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阴性。治疗:抗病毒口服液5 mL,日2次口服,外用炉甘石洗剂,局部大疱抽液,清创,外用莫匹罗星软膏。1周后复诊,水疱干涸结痂,无新发疹。患儿睡眠饮食正常。2周后复诊,痂皮基本脱净,留淡红色斑片。触摸患肢无退缩、哭闹。

患儿2,男,22个月。因右侧颈部、上肢起水疱2天就诊。发病前无诱因,无发热,饮食睡眠基本正常。无水痘或带状疱疹接触史及发病史。患儿足月顺产,母乳喂养。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均正常。母孕期无水痘及带状疱疹患病史。皮肤科情况:右侧颈肩部及上肢散在红斑基础上的簇集状丘疱疹群,部分疱顶溃破结痂,皮损呈单侧带状分布,疹群间皮肤正常(图1c)。触摸患肢无退缩,无哭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各项化验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抗病毒口服液10 mL,日2次口服,外用炉甘石洗剂及莫匹罗星软膏,9天后复诊,水疱均已干涸脱痂,仅留淡红色斑片,患儿行动自如,触摸患肢无退缩。

患儿3,男,34个月。因左下肢起红疹水疱3天就诊。发病前无明显诱因,起疹后患儿经常搔抓,发热史不详,饮食稍差,睡眠基本正常。患儿足月顺产,母乳喂养。2个月前外婆有带状疱疹发病史。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均正常。皮肤科情况:T 37.4℃,左侧后腰部及下肢呈带状分布的红斑,表面簇集状水疱,丘疱疹,部分水疱干涸结痂,皮疹单侧分布(图1d)。触摸患肢无退缩。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治疗:清热解毒口服液10 mL,日2次口服,外用喷昔洛韦软膏,1周后复诊,水疱均干涸结痂,无新发疹,未见搔抓患肢。触摸患肢,患儿无退缩躲避,表情自如。10天后复诊痂皮基本脱落,无不适症状。

1a、1b:患儿1,左下肢、足背、足底部带状疱疹皮损;1c:患儿2,右侧颈部、肩部、上肢带状疱疹皮损;1d:患儿3,左侧后腰、下肢带状疱疹皮损

1.2 文献回顾 以“婴儿”、“幼儿”、“婴幼儿”、“带状疱疹”为关键词,从“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国报道的符合婴幼儿年龄段(出生28天~3岁)的带状疱疹相关文献,共检索到国内17篇23例记录完整的病例文章,对所有原文进行查阅和分析总结。

1.3 数据收集与整理 以Excel标准化表格详细记录所有纳入病例以下信息: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出生史、喂养史),感染途径(孕期感染、产后感染),诱发因素,临床表现(皮疹部位,皮疹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方案,病程,预后(表1)。

表1 26例婴幼儿带状疱疹临床资料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6例患儿,男10例,女16例,男女比0.63∶1。年龄最小74天,最大3岁。平均年龄12.86个月,≤6个月患儿8例(30.8%),>6个月患儿18例(69.2%),两者之比约为1∶2.25。足月顺产、母乳喂养19例(86.4%),足月剖宫产3例(13.6%),人工喂养1例(4.5%),混合喂养1例(4.5%),4例出生史不详。

2.2 感染途径 26例患儿,在出生第一年内5例有水痘接触史,1例有带状疱疹接触史,1例有水痘患病史,15例无VZV接触史患病史,4例VZV接触史患病史不详。26例患儿母亲,孕期9例有水痘患病史,1例水痘接触史,1例带状疱疹患病史,哺乳期1例带状疱疹患病史,12例无VZV接触史患病史,2例VZV接触史患病史不详。据以上综合分析,7例(31.8%)患儿有感染及接触VZV病史,12例(50%)孕母有孕期或产后感染及接触VZV病史。

2.3 诱发因素 26例患儿,15例(60%)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发热(T≥39℃仅1例)、咳嗽、流涕、咽红、扁桃体发炎、哭闹、神萎、纳差等症状,10例(40%)患儿无诱因,1例患儿诱因不详。

2.4 临床表现 26例患儿,发疹部位:头面部11例、躯干上肢9例、下肢6例,所有皮损均为典型的带状疱疹皮损,个别水疱破溃结痂。因患儿主诉困难,文献报道的23例患儿均未详细记载疼痛程度。本文报道的3例病例,笔者采用触摸患处的方式观察患儿反应,以推测患儿皮疹的疼痛情况,均无明显异常表现。

2.5 实验室检查 26例患儿,19例(95%)血细胞、生化或其他免疫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1例(5%)疱疹基底组织涂片染色见多核气球样巨细胞。6例检查情况不详。

2.6 诊断及治疗 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的带状疱疹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均为抗病毒(阿昔洛韦等),清热解毒(抗病毒颗粒等),营养神经(VitB1等),防止继发感染(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炉甘石洗剂)等。

2.7 病程及预后 所有患儿从发病至水疱干涸、痂皮脱落,总病程均为7~16天,经治疗症状缓解快,未提及有后遗神经痛表现。

3 讨论

带状疱疹(HZ)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再激活,导致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坏死,皮肤上产生节段性水疱疹的疼痛性皮肤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有易感性[18]。好发于成人及中老年人,儿童少见[19]。本研究的26例婴幼儿患者是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近10年来国内所检索到的所有相关文献,≤6个月的患儿占比30.8%,>6个月的患儿占比69.2%,符合年龄愈小发病愈少的论述[19],与国外文献报道的婴幼儿HZ罕见一致[20,21]。

26例患儿,平均年龄12.86个月,与Arlene等[22]报道的平均发病年龄12个月(2~41个月)一致。发病年龄≤6个月与>6个月之比约为1∶2.25,提示患儿多在出生6个月后发病,可能与婴幼儿出生时体内携带来自母体的高水平保护性VZV抗体有关,这种抗体减弱了婴儿在VZV暴露时水痘的临床表现,随着月份的增加,抗体在6个月后减弱,VZV被再激活,出现临床带状疱疹[22]。

26例患儿,86.4%为足月顺产、母乳喂养,7例(31.8%)有感染或接触VZV史,12例(50%)母亲感染及接触VZV史,提示婴幼儿患HZ与母亲孕期或产后感染及接触VZV有关[20,21,23]。成人HZ诱因多为饮酒、精神紧张、劳累、感冒、创伤等[24,25],婴幼儿多为上呼吸道感染。

本研究中患儿,发疹部位分别为头面部11例(42.3%)、躯干上肢9例(34.6%)、下肢6例(23.1%),提示婴幼儿HZ最常累及胸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节,与Arlene等报道一致[22]。与成人好发肋间神经区(53%)、三叉神经区(15%)、腰骶部神经区(11%)[18]相似。患儿的皮疹表现与成人无差异,但神经痛不明显,虽然患儿不能准确描述皮疹的疼痛情况,文献报道的23例患儿疼痛程度也无详细描述,但本文报道的3例患儿,笔者通过触摸患处观察患儿的表现,发现3例患儿均无退缩、哭闹等异常反应,其中1例患儿经常搔抓患处,这与文献报道的儿童患HZ期间最常见的症状是瘙痒[21]相符。由于本文病例数少,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26例患儿从发病至水疱干涸、痂皮脱落,总病程均在7~16天,与国外文献报道的总病程1~3周一致[21],比成人总病程2~3周,老年人约3~4周[18]时间要短。所有患儿经治疗症状缓解迅速,均未提及有后遗神经痛,提示婴幼儿HZ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7,21,26,27]。与成人尤其年老体弱患者病程长,神经痛剧烈,后遗神经痛持续时间久[18]不同。

综上所述,婴幼儿HZ临床少见,皮疹表现与成人相似,神经痛症状不明显,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

猜你喜欢

神经痛水痘水疱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生水痘真难受
爸爸得了水痘的时候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不同治疗时机对扁平苔癣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