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画图解题能力培养

2021-02-06江苏省邳州市华通实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画图题意线段

江苏省邳州市华通实验小学 曹 苗

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画图意识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为此,数学教师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时,要从点滴入手,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掌握画图解题策略。

一、在教师示范中形成画图解题意识

在现行的课程内容中,第一学段中线段图出现的场景少之又少,只有二年级上册中与倍数相关问题的解决中才出现了线段图。为了提高学生的画图意识与能力,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画图教学,给予学生正向影响。首先,结合题意进行“示意图”的绘画教学。比如:图书馆里有图画书14 本,教辅书12 本,教辅书比图画书少几本?低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限,教师在讲解这类问题时就可以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将题目条件整合到图画中,进而帮助学生有效地读懂题意、理解题意,从文字表述中抽取重要的数据。其次,结合题意进行“线段图”的绘画教学。线段图比示意图更加简单,线段图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解决倍数相关数学问题。比如:一个羊圈里,黑色山羊有12 只,白色绵羊的数量是山羊的3 倍,白色绵羊有多少只?面对这个题目,数学教师要边画图边指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将12 只黑色山羊看作是1,即一个单位的线段,白色绵羊的数量是这样的三份。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化1”,也就是无论黑色山羊有几只,在线段图上都只能看作一个单位,保证线段图的简洁性。

二、在图题转化中形成画图解题意识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画图解题意识,“反其道而行之”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一张图,引导学生看图编题。这个过程最直接的效用就是让学生感受图与题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文字叙述的题目可以转换成简单的图式,而简单的图形稍加润色可以改编成一道完整的数学题。另外,看图编题也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一种考验,能够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转换成有完整条件和问题的数学题目,说明学生对图形已经产生了深刻的认知。最后,看图编题也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延伸。面对同样的一张图,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不同,编出的题目也不同。这样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同时也能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问题的解决,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在强化训练中形成画图解题意识

小学生数学画图解题能力的形成是需要在反复的训练中得以提升的,因此培养学生画图解题能力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画图的机会,尤其是在面对条件较多、条件之间关系复杂,一时难以找到解题突破口的题目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寻求解题突破口。比如:A、B两人同时从相距88 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8 小时后在距中点4000 米处相遇,A比B的速度快,请问A和B各自行走了多少千米?这种相向而行的问题中数量关系普遍比较复杂,初读题目,学生很难从中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按照题意逐步画出示意图,那么就可以从图中清楚地总结出对应的数量关系,结合数量关系列算式,最终求得正确答案。

再如,学生在学习“长方形周长”时一定会遇到类似的题目:一块长8 米,宽5 米的长方形菜地,一条边靠墙,其余三条边围上篱笆,请问篱笆最长多少米?面对这类题目,数学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式解决,并从图中找出解题的切入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画出了如下草图。解题中,学生发现可以画出两种不同的图形,依据图示,便可以准确列出算式,得出答案。

小学数学的问题解决形式是多样的,对应的画图方法也很多。除了我们常见的示意图、线段图以外,诸如平面图、立体图、分析图、表格图、思路图的绘画技能等都是可以在反复的训练中获得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务必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注意将学生的解题思维引至画图上,从而发展他们的画图解题能力。

总而言之,画图是最直接、最简明、最高效的数学解题策略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唤醒学生的画图意识,结合多种习题反复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最终优化学生的解题思维,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

猜你喜欢

画图题意线段
怎样画图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画图比多少
画图理解“同样多”
三角、数列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怎样画线段图
数线段
画图理解“多多少”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