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墙面环境”

2021-02-05陈学琴

幼儿美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墙面教研家乡

陈学琴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适宜的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陈鹤琴先生提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更加爱护。”幼儿园主题墙作为幼儿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满足幼儿对美的感受,也要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和探索的兴趣,并借此支持幼儿的学习和活动,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主题墙的创建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追求外在的美观而忽略内在的价值,以教师为主导而忽略幼儿的参与,盲目追求形式而忽略幼儿与墙面的互动性,片面强调静态展示而忽略动态延续……基于这些问题,我们采用“沉浸式”方法,坚持以幼儿为出发点,围绕主题教研活动创设幼儿感兴趣的、互动性强的墙面环境,让主题墙“活”起来,真正成为一个能够与幼儿进行多维度对话的载体。

我们基于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把主题墙内容建设和教研活动相结合,以年级组为一单元,采取同题异构的办法进行主题墙内容建设。以中班为例,整个年级以“我的家乡”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题,同年级不同班的幼儿关注点各不相同,表现方式不同,最后呈现出的主题墙内容和效果也就不同。首先,在进入主题活动之前,教师先通过与幼儿展开对话的方式,提出“关于家乡,你能想起什么”“你对家乡的哪方面最感兴趣”等问题,从而了解幼儿的心声。然后,每班的教师组织幼儿游览家乡的名胜古迹、品尝家乡的地方特产、踏访家乡的街头巷尾……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比如如皋市作为古城,内方外圆的河流布局决定了城里许多桥的存在。考虑到中二班的孩子对桥很感兴趣,教师就带领幼儿进行寻桥、研桥、造桥等以“桥”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并把活动过程用各种形式记录下来,以此构建出丰富的墙面内容,让主题墙成为这次主题教研活动的见证者。

二、呈现内容的适宜性

主题墙内容的呈现不适宜包含过多文字,要尽量图文并茂。除了展示与主题教研活动相关的图片、照片与实物外,更要记录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比如展示景点照片与地图结合的设计稿、演出活动的设计海报、关于某事项的投票结果、手工制作的主题书等。

主题墙的布置应讲究逻辑的合理性。“先见林,再见树”,如果主题墙呈现方式像思维导图一样清晰,那么可以为幼儿秩序感和逻辑思维的养成产生正面影响。

主题墙就像幼儿的身心会随着成长发生变化一样,是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所以主题墙的创设应灵活、有弹性。教师要根据幼儿学习成长的需要及时调整主题墙内容,并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进行墙面布置,使他们在此过程中成为建构自我知识架构的主角。幼儿可以通过画、找、贴、说等途径与主题墙进行互动,也可以通过自主游戏与主题墙进行互动。当幼儿看到主题墙上有自己参与创作的劳动成果时,他们不仅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还会主动去欣赏与领悟环境所蕴涵的教育内容。

在主题墙小环境创设过程中,可大量运用牛皮纸、软木等底板,它们自身的中性色与幼儿园大环境创设中运用的近似色、撞色等不同色彩彼此搭配,能够形成艺术性的视觉效果。同时,若使用麻绳、夹子、插袋等便于幼儿操作的材料,也能为环创的艺术性效果锦上添花。

总之,在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参与与努力下,主题墙面成了一本有价值的“墙书”。它记录了师生共同参与主题教研活动的整个过程,也是教师儿童观与课程观的缩影。与此同时,聚焦“主题墙”的主题教研活动,既丰富了环境创设,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优化了幼儿园的教研建设。

猜你喜欢

墙面教研家乡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超酷的智能绘画机器人
开关的美丽衣裳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促进物理思维训练的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