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园丁”张万萍:书写贵州之巅的蔬菜情
2021-02-05吴悦月
吴悦月
姓名:张万萍
职务:贵州大学教授。
社会荣誉:一直从事蔬菜学教学和蔬菜栽培技育种相关科研工作。现任贵州省蔬菜专班副班长、贵州大学蔬菜团队队长、贵州省优势蔬菜单品萝卜小分队队长、贵州省果蔬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热带植物学会理事、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威宁团团长。获“2020年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她是三尺讲台上诲人不倦的园丁,也是菜园里挥动锄头的园丁。她可以教授高校学子蔬菜种植理论知识,也可以下沉基层教授农户如何更好种植蔬菜。
始于蔬菜,忠于蔬菜,大家亲切地称她为“蔬菜女神”。
“你的志愿填个蔬菜专业嘛,你看我们隔壁农科院有个叫李桂莲的老师,在罗甸教农民种蔬菜,成为了罗甸的女财神。”因为同学母亲的一句话,“城市女孩”张万萍高考志愿填报了蔬菜专业,成为了贵州大学蔬菜专业的最后一届学生。
回忆往昔,张万萍直言,由于生在城市,当年对于土地的概念很模糊,对于蔬菜这个专业也一无所知。“今天十里河滩的位置,原先全是菜地,每一次往返学校,我都能看到那些农民们忙碌的身影。我们在学校里跟着老师学习理论知识,也会去田间地头实践,看农民们是怎么种菜的。当年蔬菜专业的23个同学从挥锄头学起,以菜园为家。”张万萍说,在从大十字到花溪的路上第一次看到了田野,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与泥土芬芳。
读书期间,张万萍和同学们每周都要到地里搞实践,大家从种子处理、消毒、浸种、催芽、育苗、定植、管理、采收全过程,学习专业知识,时间久了,牛粪、马粪、鸡粪什么的,闻起来居然有粪香味。如果定植的秧苗被霜打了,同学们会守着哭上一场;丰收的时候,大家窝在菜园,洗上新鲜蔬菜,搞顿火锅吃。
自此,张万萍的生命便和蔬菜有了联结。
“作为蔬菜专业的科班生,除了追求高产,最重要的是还要追求优质,特别是质量安全,而我们,则是食品安全底线的守护者。”
农残超标是张万萍最在乎的事情。作为农业科技专家,张万萍每年要向许多企业提供技术援助,但是为先进的技术买单也成了她的条件,筛选优良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合理轮作、培肥土地、不使用违禁农药和除草剂、倡导生物农药和高效低风险的农药、物理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保证蔬菜的安全生产。
“这是我们一定要守住的底线!”张万萍站在讲台上对学生反复强调这句话的时候,像一个战士。但她更多时候是个轻言细语的老师。尽管因为下沉威寧而引发社会关注,张万萍对自己的角色定义始终是一名普通的高校老师。
在贵州大学,老师们要做到“顶天立地”,一方面要实施重要的科技项目,发表高水平的学术文章,另一方面要立足地方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在张万萍看来,高校老师对社会服务的贡献可大可小,但“教书育人”是第一责任。换句话来说,就蔬菜这个专业,产业太大、舞台太大,需要一代一代的人前赴后继、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所以高校老师首要的责任是用教学培养专业队伍,用师德师风影响更多的学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面我认为传道是第一位的,蔬菜这个专业要讲情怀,因为你今天是科班学生,毕业后就是产业专家,是要去捍卫产业健康和守护老百姓生命安全的。”这也许是张万萍的道业吧,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又反反复复地讲给自己的学生听。不过,就连她也没有想到的是,当年班上最调皮的学生,如今真的成为了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士。
台上讲百遍不如地里干一遍!传统耕作模式在贫困地区已经根深蒂固,张万萍认为,想要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的耕作模式,就必须下到地里去。
威宁双龙镇高山村、凉山村、高坡村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是张万萍团队技术扶贫的示范基地之一,建好了就可以让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上百万元。
她坚持带着农户到田间地头,常常和农户一起蹲在土里看着蔬菜苗的生长。从整地、覆膜、定植、浇定根水……她扛着锄头,手把手地对农户进行教学。
为了让农户听懂,她还把复杂的农技知识转化为生活用语。
从田间地头的清洁田园,标准地膜的应用,到尾菜资源化处理,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等环节,她领衔贵州大学蔬菜产业服务团队,各负其责,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做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撑,为农户持续稳定脱贫、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成为贵州省服务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技术队伍。
在张万萍的带领下,贵大蔬菜产业服务团队在各贫困县提供和培训蔬菜绿色、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为当地老百姓打开了一扇致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