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家苏日新:“航天玫瑰”勇闯科技“无人区”
2021-02-05吴悦月
吴悦月
姓名:苏日新
职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航天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
专业特长:她将全部精力献给航天,始终奋战在航天科研的最前线。投身航天20年,带领团队先后攻克20多项装备研制关键技术,参研型号三次以完整方阵亮相阅兵式。荣获国防科学技术奖等重要科技奖项10余项,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等省部级及以上荣誉30余项。
她,是为梦想而战、尽心竭力躬耕航天事业的科技工作者,是在事业传承、培育新人中以身作则的青年导师。她就是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苏日新。
2021年6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苏日新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2年时间里,苏日新累计发表重要技术报告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7项,先后承担了某系列多个装备产品的研制,直接攻克基于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方面的课题20余项。
一份舒适稳定收入可观的工作是大部分人梦寐以求的,对于苏日新来说,理想更为重要。
“我的偶像是钱学森,我就想要成为他那样的人。”
1997年,22岁的苏日新从北方交通大学毕业,在大学里,她更多更深地了解了老一辈航天人的先进事迹。紧跟前辈的步伐,苏日新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一名航天科研人员。
毕业后,苏日新被分配到老家广西柳州铁路局南宁电务段工作。那时,在旁人眼中,她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生活安稳、收入可观。
然而,面对理想和稳定,一向温和的苏日新头一回发了“倔脾气”,做出人生一个最重要的决定:放弃舒适安稳的生活,攻读061基地的研究生,投身航天事业。
背上行囊,带着初心,1999年,苏日新从广西辗转来到贵州,走上了自己一心向往的科研路。
“当时来到贵州,情况并不理想,这里较为落后,环境艰苦,年轻人大多辞职走了,留下的多数是老专家。”此情此景,让苏日新心里产生了犹豫。
但当她看到老一代三线航天人为了国防事业仍在不懈奋斗,苏日新打消了心中的疑虑,决心留下来。
一个信念,一生选择。
本科和硕士非同一个专业,那就重新再学。生活条件艰苦,也不能退缩。2002年,刚硕士毕业不久的苏日新,就来到了西北戈壁开展实验工作,这一待就是5个月。此后每年,她都成了那里的常客。
2003年,基地研制的国家某重点型号进入关键时期,刚刚研究生毕业不久的蘇日新主动请缨,肩负起研制任务的技术攻关。为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此项工作,她与同事们积极协作,克服时间紧、设计难度大等困难,夜以继日凭着不服输的信念和勇气,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2014年10月,贵州航天自主研发的某型号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苏日新是该型号的技术负责人。在进场备战的最后30天,苏日新通宵达旦反复排查每一个细节,反复斟酌每一个数据,连程序代码中的一个小小变量都不放过,反复校对,确保准确无误。
2017年,苏日新成为航天江南总体部50年发展历程中首位女性主任。
凭着不服输的劲头,苏日新带领研究所实现了多产品并举,多用户拓展,一些产品不断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刷新了性能高度。在某项目能力提升中,他们创造了航天江南打得最高、飞得最远、打得最准的三项纪录。
作为三线企业,航天江南在科研能力、条件、人才等各方面都存在差距,如何培养人才、提高创新力,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苏日新的脑海中。
从“十二五”起,苏日新承担起航天江南拓展预研市场的重任。从贵阳到多地来回奔波,没有间隙地对接、试验,苏日新同团队靠着一股拼劲,迎来了发展战略机遇期。
如今,同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一样,“传帮带”的接力棒交到了苏日新的手里,面对新入职的航天青年,她总深情地告诉他们,“干航天事业,一定要有浓烈的科研追求和家国情怀。”“不怕不会,不怕慢,有问题大家一起来。”
在做好“传帮带”的过程中,苏日新悉心指导年轻同志开展试验工作,从试验方案的制定到试验数据的处理等多个方面手把手指导。生活上,她关心年轻同志,在他们有困难时耐心开导,热心帮助,是大家眼中的知心大姐。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和技术领军人,她一共培养新人50余名,大多数已成为各个专业的骨干人才。
苏日新担任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所长以来,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连续获得航天江南经营业绩和党建考核优秀。“十三五”期间,她领衔获批国家级重点项目85项,争取经费7亿余元,项目数量较“十二五”增加327%。
新起点、新征程。谈及“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及今后的工作重心,苏日新表示:“强国梦是所有航天人的梦想,我想带好团队,把年轻人培养起来,把事业赓续下去,这个梦想一定会通过我们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