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沾冬2 号’冬枣在陕西大荔的引种表现及管理技术要点*

2021-02-05曹荣荣

中国果树 2021年1期
关键词:枣头冬枣主枝

谢 忠,曹荣荣

(陕西省渭南市洛惠渠管理中心,大荔 715100)

‘沾冬2 号’又称短枝冬枣、二代冬枣等,是山东省沾化县冬枣研究院选育出来的品种。2010 年通过山东省专家鉴定,暂定名为‘沾冬2 号’[1],2011 年11 月经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自2006 年引进陕西省大荔县以来,一直未大面积发展,近2 年随着消费者对冬枣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沾冬2 号’以其优良的品质,备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售价16 元/kg 以上。但是其生长特性不同于‘沾化冬枣’,按照‘沾化冬枣’生长特性进行管理,造成花蕾少、坐果率低、果实畸形、产量低、品质差、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因而限制了‘沾冬2 号’冬枣在大荔的发展,也制约了冬枣产业的健康发展。

1 试验地概况

大荔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位于北纬34°36′~35°02′,东经109°43′~110°19′,地貌分为黄土台塬、渭河阶地、洛南沙苑、黄河滩地4 个类型,海拔329~533 m,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 ℃,平均年降水量514 mm,平均年日照时数2 385.2 h,无霜期214 d。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主要地域性土壤为风沙土、黄绵土、垆土、盐碱土等。灌溉条件优越,洛惠灌区、抽黄灌区、抽渭灌区、沙苑井灌区覆盖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的80%以上。大荔县是我国最早进行冬枣设施化栽培的地区,目前生产冬枣具有“最佳优生区、设施规模最大、成熟最早、品质最优、品牌最亮、货架期最长、标准化最高、效益最好”八大特色,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 引种表现

2.1 植物学特性

该品种树势强健,干性强,树姿较开张,节间短,萌芽率低,成枝力较强,枝条尖削度大,树皮鳞状纵裂,当年生枝条紫褐色,皮目大而稀疏,枣头二次枝枝间距离短,枣股间距也短。幼龄枣股平均抽生枣吊1.9 条,中龄枣股平均抽生枣吊3.6 条,枣吊短(一般长度在20 cm 左右)。叶片宽卵圆形,叶形指数为1.85,叶片大而厚,叶色浓绿,叶基广圆形,叶缘具细锯齿,齿刻浅、齿尖圆。花个体大(平均3.2 mm×3.5 mm),比‘沾化冬枣’(3.1 mm×2.9 mm)大,花量大,夜间蕾裂,清晨开裂,属夜开型。

‘沾冬2 号’萌芽率低,成枝力较强,枣吊短,生长量小于‘沾化冬枣’,可以极大地节省人工,这是其生长特性的突出优点。但是由于生长量小,具有短枝性状,因而新栽植枣园发枝少,整形慢,不容易很快形成结果树冠,早果性差;另外,树体新枝更新不如‘沾化冬枣’快,新发枣头少,选择范围小,需要精心培养才能培育出理想新枣头,因而树形管理不同于‘沾化冬枣’。

‘沾冬2 号’发芽晚、落叶早,生育期比‘沾化冬枣’少12~20 d,加之枣吊短,叶片数量少,其生育期的叶片数量以及光合作用时间远少于‘沾化冬枣’,因而‘沾冬2 号’树体营养积累和可供果实发育的叶片光合营养供给少。‘沾冬2 号’具有叶片大而厚、花大、果大、糖高、果实成熟早而集中的特点,生长前期其叶片生长、花蕾形成和开花结果需要消耗较多的树体积累营养,生长后期叶片又将较多的光合营养提供给果实生长发育,因而‘沾冬2 号’具有和‘沾化冬枣’不同的营养特性,即营养合成相对较低而营养需求较高,因而在管理上促进树体营养积累和调节好库源关系是管理的关键。

2.2 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沾冬2 号’为大果型,平均单果重23.0 g,最大单果重60.0 g,果形指数为0.918,果形端正。果实为扁圆形,苹果状,果柄较短,梗洼深,果顶平圆微凹。果实色泽赭红光亮。果肉厚,绿白色,果核小,肉质细腻脆甜,品质极上等,营养丰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5%~41%,可食率为97.9%,较耐贮运,常温下存放10 d 不皱皮、不失水。‘沾冬2 号’比‘沾化冬枣’个头更大、甜度更高、水分更多、果皮更薄、果肉更脆、枣渣更少、肉质更加细腻,品质极佳。

2.3 生长结果习性

新生枣头当年平均生长量70.0 cm,扩冠较快,当年多头高接,当年成形。早果丰产性较强,高接换头可做到1 年嫁接,2 年有产量,3 年丰产。树体发芽较晚而结果成熟期较早(与‘沾化冬枣’相差10 d 左右),适宜设施栽培,初果期以新生枣头中下部结果为主,进入盛果期后以枝条中上部结果为主。定植新园为了获得早期较高产量,可采用高密度栽培。行株距为3.0 m×1.0 m 的‘沾冬2 号’枣园,定植第1 年长树,第2 年重截至饱芽处促发新枝,第3 年开始挂果,株产4.05 kg,平均每667 m2产量达900 kg;第4 年株产6.76 kg,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 500 kg;进入稳产期后,株产9.01 kg,平均每667 m2产量达2 000 kg。高接换头后第2 年即可挂果,行株距为3.0 m×2.0 m 的‘沾冬2 号’枣园,株产6.76 kg,平均每667 m2产量达750 kg;第3 年株产9.01 kg,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 000 kg;第4 年株产13.51 kg,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 500 kg。

2.4 物候期

‘沾冬2 号’冬枣发芽比‘沾化冬枣’晚5~7 d,落叶比‘沾化冬枣’提前7~10 d,全生育期180~200 d,生育期比‘沾化冬枣’短。在陕西省大荔地区4 月15—17 日开始萌芽,4 月18 日开始展叶(历时8~9 d),5 月20 日初花,6 月8 日盛花,7 月5—9 日谢花,9 月上中旬果实开始着色,9 月下旬开始成熟。果实生育期110 d 左右,10 月26 日开始落叶,11 月上旬结果枝开始脱落。

2.5 抗逆性和适应性

适应性较强,但耐盐碱、耐高温和抗寒性均不如‘沾化冬枣’,在大田栽培和设施栽培均表现优质稳产。对灰暗斑螟(甲口虫)、叶螨抗性较差,抗枣疯病不如‘沾化冬枣’,耐涝性强,抗旱能力稍差。总之,‘沾冬2 号’冬枣抗病性、抗虫性以及其他抗逆性均不如‘沾化冬枣’,对肥水要求高,要求更加科学的管理。

2.6 优缺点

(1)优点。一是生长势中庸,成枝力弱,易坐果,萌芽率低,只有很少量的芽能抽生为枣头枝,不像‘沾化冬枣’那样每个枣股都萌生枣头,减少了抹芽的用工量。中庸的树势,集中了营养,提高了坐果率。二是枣花子房体较大,枣果外形美观,个头较大。短枝冬枣果形扁圆,个头大,比普通‘沾化冬枣’大1 倍左右,且生长较快,平均单果重20 g 以上,果形和果个整齐度高,外形漂亮;而‘沾化冬枣’果形和果个整齐度差,有圆形或长椭圆形,果个大小不均匀。三是品质更优,‘沾冬2 号’肉质更细腻,含渣量更少,口感优于其他任何冬枣。四是‘沾冬2 号’枣吊短,不需要枣吊摘心;枣果有自疏现象,不需要人工疏果;易坐果,对树干仅进行环割即可坐果,不需要多次环剥,比‘沾化冬枣’省工。五是‘沾冬2 号’成熟期比‘沾化冬枣’早7~10 d,果实成熟更集中,采摘省工。

(2)缺点。‘沾冬2 号’冬枣果肉绿色,成熟后暗红色,外观颜色不如‘沾化冬枣’好;环割太重容易死树;管理不到位花蕾少、坐果差、果实畸形,后期易出现蔫枣现象;‘沾冬2 号’是冬枣自然变异的倍性嵌合体(二、四混倍体)[2],个别枝条出现“返祖”现象,由具有短枝性状的‘沾冬2 号’变回‘沾化冬枣’;易感锈病,螨类、灰暗斑螟等害虫发生较重。因而‘沾冬2 号’需要比较精细的管理技术。

3 主要栽培技术

3.1 建园

冬枣要在地势高、地形开阔、光照充足、灌排便利、交通方便的地方建园。园址要生态环境良好,产地区域及灌溉上游没有或不受工业“三废”、城镇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的污染,距离公路主干线100 m 以外。土壤以壤土、沙壤土为宜,要求土壤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1.0%以上,土壤pH 值6.2~7.8,含盐量低于0.3%,其中氯化钠含量低于0.15%,地下水位1 m 以下,园地避开风口[3]。

春秋两季均可栽植,秋季栽植宜早,春季栽植宜晚。春栽以4 月上旬为佳,秋栽以9 月下旬带叶栽植为佳。由于‘沾冬2 号’萌芽率低,新栽植枣园发枝少,整形慢,不容易很快形成结果树冠,因早果性差等特性,一般采用密植能够提早进入盛产期。行株距一般为1.8~3.0 m×1.0 m,以采用3.0 m×1.0 m 栽植方式为好,控制树高2.5~3.0 m。栽前宜进行统一规划、打点定穴,挖穴以50 cm 左右见方为宜(表层土与下层土分开放),而后将5~10 kg腐熟的农家肥加100~150 g磷酸二铵与疏松的表层土充分拌匀回填。栽植苗木需要做到根系不能失水,边定干、边起苗、边护根、边打捆、边运输、边栽植、边浇水。注意大面积栽植要根据进度采取分批栽植、分批浇灌,栽完再用大水压实。待土壤分墒后,浅清耕树盘,起垄覆膜。

定植当年选一强壮枣头作主干,培养健壮主芽。由于‘沾冬2 号’具有一定的短枝性状,一般当年枣头生长量不够,可在冬剪时期进行重截至饱满芽处,重新发枝培养理想树形。‘沾冬2 号’生长势中庸,成枝力弱,挂果后再培养强壮枣头比较难,难以形成丰产树形,因此前期促发健壮新枝是整形的关键。

‘沾冬2 号’建园也可通过育苗后按照行株距要求留苗培养,这样枣树根系未受到破坏,能够提高成枝力,提早形成丰产树形。

3.2 土肥水管理

幼树栽植后,每年秋季结合施基肥从定植穴外缘向外深翻扩穴0.5~1.0 m,深度40~60 cm。回填土时混以有机肥,表土放在底层,底土放在上层。灌足水,使根土密结[3]。为减少人工投入,也可以秋季果园种草代替深翻扩穴。生长季树盘内秸秆覆盖,厚度10 cm 左右,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树行间生草管理。

肥水管理主要管好“三肥、四水”[4]。“三肥”即秋施基肥、生长季节适时追肥、叶面喷肥。9 月中下旬枣果摘完后,结合深翻园地改土,每667 m2施入优质土杂肥4 000~5 000 kg或活性有机小分子碳肥20~30 kg。发芽前、花期、幼果膨大期、采果后追肥3~4 次,每次每667 m2追肥5~10 kg 活性有机小分子碳肥,根据树势酌情增减。生长期内,根据需求每隔15 d 左右结合喷药进行根外追肥,釆果后喷0.5%~1.0%尿素2 次,间隔10~12 d,延长叶片光合作用,对于树体营养积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四水”即催芽水、促花水、促果水、越冬水。灌水要与追肥相结合,其余时间视天气和土壤墒情适当补水,灌水量要以浸透根系分布层40~60 cm 为宜,最好水肥一体化,每667 m2投资100 多元,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施用水溶性肥料,可实现节水60%、节肥50%、节省人工50%以上,提高肥效1 倍以上[5]。有利于土壤三相平衡,又能促进冬枣发育。雨季及时排水防涝。

3.3 整形修剪

‘沾冬2 号’枣树的树形一般采用小冠疏层形和改良小冠疏层形。

小冠疏层形,主干高60 cm,主枝3 层,第1层3 个,第2 层1~2 个,第3 层1 个,层间距分别为80、70 cm。各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不设侧枝。冬枣定植后,定干高度80 cm,萌芽后清除距地面40 cm 以下的萌芽,最上面枝条培养为中心干延长头,在整形带内选3 个间距分布均衡的强壮枝作主枝培养。当主枝枣头枝长80~100 cm 时摘心。主枝下主干上的多余枝疏除,主枝以上中心干上的二次枝全部保留,培养成结果枝组。中心干留80 cm 短截,在剪口下以同样方法选留第2 层主枝。第2 年中心干在第2 层主枝之上留70 cm 短截,以同样方法选留第3 层主枝[3]。

改良小冠疏层形,共分2 层,基层留3~4 个主枝,第2 层留2~3 个主枝或大型结果枝组,层间距为1.0~1.2 m。层间可留12 个大中型结果枝组(二次枝),并将其拉平。上层主枝枝展为下层主枝的1/3~1/2,树高控制在2~3 m,树高低于棚膜40 cm 左右,以方便管理。

幼树以轻剪缓放为主,对主侧枣头进行轻剪,做到从属关系分明,枝条之间树势平衡,尤其要避免外围枣头过多导致结果部位外移和通风透光性差,并且注意结果枝组的及时更新。

‘沾冬2 号’嫁接枝条中每年会出现相当比例的二倍体冬枣(普通‘沾化冬枣’),即芽变枝条的“返祖”现象,在每年春季要对其进行剪除或改接,一般需3 年以上时间才能稳定。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条件下,这种“返祖”现象发生较少。

3.4 温度管理

‘沾冬2 号’设施栽培的温度管理,对于冬枣花芽分化、果实发育、果实品质、抗病虫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生长特性,把握好各生长发育阶段的温度(表1)。注意前期温度不能过高,应严格控制温度,前期高温发芽早,但发芽不整齐,发芽早的会变成木质枣吊,有些枣股不能萌发枣吊形成光秃带,枝条过早老化;冬枣成熟时期外界自然温度较高,需要注意防高温日灼,可树下滴灌,树上喷水,用水调温[6]。在极端高温天气情况下,可在膜上喷洒降温剂或耐水腻子进行降温。

温度管理主要通过通风调节棚内温度,注意正确的通风方式。前期(扣棚后至冬枣萌芽期)通风以顶部通风为主,一般不透边风,当外界气温为8~10 ℃时可通边风。东西走向冬枣大棚通边风时,南边通风口应大于北边通风口。花蕾形成期至盛花期通风要早、及时,先通顶风,后通边风,保持温度24~26 ℃,最高不超过35 ℃。天气晴朗的条件下,早上尽早通风,不要等棚内温度上升到所需温度才开始通风,通风过猛,内外温差较大,容易造成花蕾小甚至落花。幼果期至成熟期,此时外界温度和棚内温度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线,如果棚内温度过高时,先通小风,逐渐拉大通风口,通边风和顶风相结合。

表1 温度管理

3.5 保花保果

保花保果是‘沾冬2 号’生产中最重要的管理技术措施,通过管理,促进枣树营养向果实生长流动,促进果实发育,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抹芽、拉枝、摘心、开甲、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疏果等。

抹芽,即5 月上旬冬枣发芽后,结合整形对不作延长枝和结果枝组培养的新枣头及冗长枣头,留下最基部枣吊将其抹去。抹芽常与留芽相结合,遵循的方法为:留骨干枝基部芽,抹梢部芽;留二次枝芽,抹一次枝腋芽;留二次枝侧芽,抹背上芽;树干上部抹强芽,下部抹弱芽。

拉枝是在4 月下旬至5 月下旬,把直立生长的枣头用绳逐步拉成水平状态。摘心从5 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结合结果枝组的培养,摘除枣头的顶芽或二次枝及枣吊的先端。

开甲即环状剥皮,于盛花末期,平均每个枣吊有4~5 个蕾时,对主干或主枝,从离地面20 cm 处开始,选择树干光滑处,再用开甲刀按确定的宽度环切2 周,深达木质部,最后将环切线之间的韧皮组织剥去,用刀切皮时注意上刀上斜、下刀下斜,甲口宽度要按不同树龄、不同树势确定,不能统一规定为枝干直径的1/10,宽度一般为0.5~0.7 cm,也可通过多次环割促进坐果。环剥后要及时查看环剥口,若愈合用专用刮刀刮开新皮,促进果实继续生长。环剥后注意及时防治灰暗斑螟。

在冬枣花期喷洒1~2 次10~20 mg/kg 赤霉素和0.2%硼酸,可显著提高坐果率。由于‘沾冬2号’果实具有自疏现象,前期可不进行疏果,于硬核期结束开始进行人工疏果,要根据园地树势强弱、树龄大小、管理水平确定全树平均1 吊2 果或2 吊3 果,保证叶果比不低于5;叶果比小,产量高,但是容易发生果实成熟期萎蔫、果实畸形、品质下降、成熟期推迟等现象,‘沾冬2 号’设施栽培应控制在每667 m2产量1 250~1 500 kg。

3.6 枣园生草

枣园生草包括自然生草和人工种草2 种方式。自然生草模式,在枣树行间保留低矮、根浅等自然生长的杂草(如蒲公英、荠菜、马唐、马齿苋、车前子等矮化草类植物),去除高秆、根深的恶性杂草(灰藜、刺儿菜等),每年刈割2~3 次,并将割下的草物覆盖于树盘处[5]。枣园生草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及有益微生物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促进保墒,降低枣园夏季地表温度,均衡设施内温度,减少或避免果实“日灼”,降低病虫害危害,为生产优质果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7 病虫害防治

‘沾冬2 号’抗病虫能力较弱,应重点防治干腐病、锈病、枣瘿蚊、灰暗斑螟(甲口虫)、斜纹夜蛾、叶螨等。实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环境调控、合理修剪、果园生草等)、物理防治(诱虫灯、粘虫板等)、生物防治(性诱剂、捕食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化学防治措施[7]。重点要从土壤健康管理入手,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干腐病用靠山多霸10 倍液或者那氏齐齐发对发病部位涂干,或者用200 倍液叶面喷施即可有效防治;锈病防治于7 月中旬开始,叶面喷施粉锈宁、苯醚甲环唑、腈菌唑等药剂防治。

枣瘿蚊、灰暗斑螟(甲口虫)防治喷施48%毒死蜱乳油1 000 倍液+25%灭幼脲3 号悬浮剂1 000倍液+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 倍液。叶螨防治喷施15%哒螨灵乳油2 500 倍液或喷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 倍液。斜纹夜蛾防治喷施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劲度)。以后视病虫发生为害情况适时喷药,并注意交替用药。

‘沾冬2 号’果面对药剂比较敏感,注意在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上较普通‘沾化冬枣’要有所减少,并禁止果实发育期使用生长调节剂,否则会引起果面“花脸”,降低品质[2]。

猜你喜欢

枣头冬枣主枝
枣树整形及修剪技术
纺锤形桃树如何整形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智耕牛”指尖“种”冬枣
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
果树冬剪论平衡
枣树的整形修剪技术
枣树整形修剪技术
我的冬枣卖了13万!
枣头及枣吊摘心对红枣结实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