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犬猫与人群利益冲突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2021-02-05
(苏州海关,江苏苏州 215128)
1 流浪犬猫概况
流浪犬猫,一般是指生活并游荡于城市社区、公园、废弃建筑或农村的无主犬猫,其具有3 个特征:(1)不依赖特定主人生存,部分依赖于人类群体的有意或无意识饲养;(2)多游离在人类管理之外;(3)多生活于城市或乡村的人口、建筑密集区。
流浪犬猫不同于通常意义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野外山林、草原、高原、沼泽、湿地等区域的动物,远离人口密集区,其生存和繁衍基本不受人类影响。而对流浪犬猫而言,其生存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其食物、住所、繁衍均和人类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人类对流浪犬猫的好恶直接影响流浪犬猫的生存。流浪犬猫与宠物犬猫、其他野生动物的习性区别如下(表1)。
流浪犬猫主要源于人类遗弃的宠物犬猫主动或被动脱离主人后而形成的“生物种群”。当流浪犬猫形成异于宠物犬猫的不同特质后,其繁殖的后代也自然成为流浪犬猫种群的一个重要来源。
2 流浪犬猫与人群利益冲突
流浪犬猫和人群的生活环境基本一致,其生存利益和个体福利会与社区人群的健康安全、生活舒适、身心自由的需要出现矛盾甚至冲突。根据流浪犬猫的体型大小、野性恢复程度、生存环境恶劣与否,可以将流浪犬猫对人群造成的危害进行分类。
表1 流浪犬猫与宠物犬猫、其他野生动物的习性区别
2.1 传播狂犬病
犬猫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宿主,也是导致人类狂犬病的关键因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狂犬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数千例,仅次于艾滋病,超过结核病而名列第二;我国人群的狂犬病发病死亡人数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1]。据文献资料,流浪犬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比例接近100%。即使那些刚被主人遗弃的不带毒犬猫,经过一段时间的野外生活,也会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感染原因携带狂犬病病毒。
2.2 攻击或抓伤人类
流浪犬猫在野外生存,其尖爪和利齿成为其维持自身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武器,有利于其抢夺食物、打击敌人、争夺配偶、防御侵害。同时,这也对社区人群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威胁。当流浪犬猫在进食时、发情期、哺乳期等敏感时间内,如果发现有侵入者,多会对人发起攻击。
2.3 粪便污染及散疫
流浪犬猫的粪便不但给社区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也可能带有一些致病微生物或人兽共患的寄生虫,如戊型肝炎病毒、西尼罗病毒、布鲁氏菌、钩端螺旋体、弓形虫、华枝睾吸虫、蛔虫、绦虫、钩虫等[2-3],这给社区人群健康造成了威胁。
2.4 噪声污染
流浪犬猫的嘶吼声具有恐吓敌人、吸引异性、招引同伴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然而,嘶吼声也容易给社区环境带来噪声污染。春季流浪犬猫发情时的持续嘶鸣声,严重影响社区居民睡眠质量,有的甚至会造成社区居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2.5 造成恐慌
公园、社区的林木、花草密集处和房舍角落经常会栖息流浪犬猫。人一旦在附近出现,流浪犬猫的突然现身和随意奔窜,往往容易引起人的紧张和恐慌。对惧怕犬猫的人来说,流浪犬猫的肆意奔走冲撞所带来的不安和恐惧更加危险。此外,一些流浪犬猫突然窜出导致骑自行车或电动车的人受到惊吓而摔倒受伤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3 冲突化解途径
3.1 人为因素
3.1.1 减少宠物遗弃 我国目前养犬数量超过2亿只,养猫数量超过1 亿只[4],其中多数作为宠物饲养。然而,随意的遗弃是流浪犬猫产生和泛滥的最重要原因,即使按照犬猫的年遗弃率为千分之一测算,我国每年新增流浪犬猫约30 万条(只)。考虑到恶劣环境、食物缺乏、疾病、竞争失败等因素,我国每年新增流浪犬猫至少在20 万条(只)以上。因此,减少和杜绝遗弃宠物犬猫,是断绝流浪犬猫来源的重要途径。
3.1.2 减少食物浪费 流浪犬猫食物的主要来源是人类丢弃、浪费的食物。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旦出现饭菜剩余、食物腐败变质、口味不佳或奢靡浪费等原因,食物就难免会被丢弃。流浪犬猫正是靠着这类食物维持自身生存和繁衍。
3.1.3 加强社区公共管理,阻止流浪犬猫肆意活动 社区的管理者和社区工作人员有义务做好流浪犬猫防范,尽可能严格社区管理和驱除、报告制度,确保在发现无主犬猫后能够尽快处置,维护社区良好环境卫生。政府部门也应当将流浪犬猫治理纳入公共管理内容,通过增加财政拨款、实施流浪犬猫管控、电子芯片追踪、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普查等措施,来掌握流浪犬猫活动规律、染疫风险、死亡趋势等内容,实施城乡流浪犬猫综合治理,有针对性地扑杀高风险流浪犬猫。
3.2 流浪犬猫因素
3.2.1 实施安乐死 对患重病、残疾、即将死亡的流浪犬猫实施安乐死,是人类爱心的体现。争议较多的是对那些身体健康、尚未对人群造成严重伤害的流浪犬猫实施安乐死是否应该安乐死,这种行为是否有悖于人道主义。而且大规模实施流浪犬猫安乐死也存在难点,如尸体后续处理是火化还是填埋?火化优点是骨灰好处理,缺点是难以找到合适的火化场所;填埋的优点是无需专门处理设备,缺点是难以找到合适的填埋场所,且难以保证犬猫尸体不被人或动物挖出。
3.2.2 重新收养 重新收养是流浪犬猫重新回归人类社会的重要方式,但也存在着较大障碍。一是犬猫的健康状况不明,需要新主人自费体检、治疗乃至注射疫苗;二是与新主人重新建立心理认同需要较长时间。流浪犬猫经过长时间的流浪生活,原来的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生活也导致其难以短期内克服心理障碍,需要新主人较长时间的心理安抚和互动。
3.2.3 人工绝育 据测算,成年雌性犬猫1 年可以繁殖约10 只幼仔[5]。虽然限于食物、环境、交配机会等原因,流浪犬猫无法完全按照这个数量繁衍后代,但流浪犬猫种群的内部繁衍是流浪犬猫种群日益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流浪犬猫采取绝育措施是有效减少流浪犬猫种群规模的重要途径,但绝育措施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大范围施行存在一定困难。
3.2.4 人工捕杀 人工捕杀的优势在于其高效性和经济性。高效性是指在短时间内可使流浪犬猫数量急剧下降;经济性是指其耗费财力小,可在大范围推广施行。然而,引发争议的焦点是流浪犬猫有无生存的自由,人类有无权力来剥夺这种自由。从新闻报道看,对曾经伤害过人或可能染疫的流浪犬猫进行捕杀,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因此,如何研判流浪犬猫风险,是对流浪犬猫实施捕杀措施的重要前提。
4 有关思考
流浪犬猫关系到公共卫生和人体健康,因此是政府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然而流浪犬猫的管理同样是一个难点,如何平衡流浪犬猫的福利和人群利益,也考验着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
4.1 在流浪犬猫福利与人群利益间寻求平衡点
流浪犬猫福利与人群利益在很多方面是存在冲突。一是在社区管理中,物业管理部门应当被赋予流浪犬猫管理权,能够及时有效处置流浪犬猫,防止其在社区内肆意活动,减少对人群利益的损害;二是政府部门应当建立流浪犬猫处置法律法规和专门机构,能够及时处置染疫、咬人、生病等高风险流浪犬猫,并接受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投诉举报信息;三是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尽量避免对流浪犬猫的歧视,在维持自身正常行为活动的前提下,避免刺激、打搅、伤害流浪犬猫,不得以任何理由虐待流浪犬猫等。
4.2 流浪犬猫福利要让位于社区人群利益
当流浪犬猫和社区人群利益无法调和时,社会舆论和公共制度应当首先维护社区人群利益。当前,世界上拥有上亿级数量规模的脊椎动物种群,绝大部分都是可供人类食用的家畜家禽,以及作为人类宠物的犬猫。只有少数动物种群在不依赖人类的情况下才能达到如此规模,如老鼠、兔子、鸟类等。因此,从犬猫种群整体看,依赖人类是其种群得以保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