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治疗中风病恢复期临床观察
2021-02-05师慧萍
师慧萍
中风病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是由脑内血氧供应不足而引起的脑组织坏死,中风病恢复期是指患者发病半年内,若此时采取有效治疗可减少后遗症发生,提高预后水平[1]。丁苯酞软胶囊是一种新型抗脑卒中药物,可增加脑内缺血区的血流量,促进微循环,但该药长期使用可出现耐药性、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2]。中风在中医学上属于“眩晕”范畴,而中风病恢复期患者病因主要在于邪气入侵机体、气血两虚、气血不畅等[3]。补阳还五汤由黄芪、当归、赤芍等多种药材组成,有活血化瘀、固阳益气、通畅脉络之功效,可改善患者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临床症状。本研究旨在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丁苯酞对中风病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现进行如下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2019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84例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此研究。试验组:男性28例,女性14例;病程2~5个月,平均(2.61±0.22)个月;年龄42~70岁,平均(60.70±7.73)岁;脑出血19例,脑梗死23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2例;病程1~5个月,平均(2.55±0.33)个月;年龄40~72岁,平均(61.45±7.33)岁;脑出血20例,脑梗死22例。经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西医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中有关中风病恢复期的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有关气滞血瘀证的诊断。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意识清楚、体征稳定且愿意配合治疗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等。排除标准:患有恶性肿瘤者;肝肾功能障碍者;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有自身免疫性或感染性疾病者;未能按要求服用药物者等。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 g/粒)口服,0.2 g/次,4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组方为:黄芪38 g,当归、赤芍各7 g,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各5 g。气虚者加党参28 g,太子参11 g,加大黄芪用量;血虚者加鸡血藤21 g,加大当归用量;阳虚者加附片、肉桂各5 g;阴虚者加生地黄9 g,沙参11 g;肢体肿胀者加茯苓、泽泻各11 g;肢体麻木者加木瓜、胆南星各8 g;腰膝酸痛者加续断、桑寄生、杜仲各12 g。常规水煎浓缩至100 ml,1剂/d,分早晚2次温服。7 d为一个疗程,2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6]评估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临床控制: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减少50%~85%,日常活动可自理;好转: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5%~40%,日常活动需他人协助;无效: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5%以内,日常活动不能自理。总有效率=(临床控制+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血液流变学。于治疗前后分别抽取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抗凝后,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血浆,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浆红细胞压积(HCT)水平。③血浆ATⅢ、FIB、D-D水平。血液采集及血浆制备方法同②。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D水平,用凝血酶法检测血浆FIB水平,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ATⅢ水平。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81%,低于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7.62%(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血液流变学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HCT水平、全血黏度低切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试验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 (例,
2.3 血浆ATⅢ、FIB、D-D水平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FIB、D-D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而血浆ATⅢ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试验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血浆ATⅢ、FIB、D-D水平比较 (例,
3 讨论
中风起病急、发展迅速,主要由脑组织血液循环不畅、血管动脉硬化及血栓引起,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且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因此,其恢复期的治疗尤为重要。临床上常用丁苯酞治疗该病,其可促进脑组织一氧化氮及前列环素分泌,进而改善脑内血液循环,抑制脑动脉硬化,但长期使用可出现荨麻疹、呕吐等不良反应,疗效欠佳。
中医认为中风属于“卒中”范畴,其病机为血瘀气滞、痰滞阳虚,故应以活血祛瘀、活络通经、固阳益气、祛邪扶正等为主要治疗原则。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君药为黄芪,有益气之功效;臣药为当归,可通窍祛痰、补血活血;地龙可强筋通经、清热熄风;桃仁、红花、赤芍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川芎有活血止痛、益气解郁之功效;太子参、党参可益气生津、健脾;鸡血藤可补血通络、祛瘀活血;肉桂、附片可温阳祛寒、止痛;生地黄、沙参可滋阴生津;茯苓、泽泻可利水消肿、泄浊;胆南星、木瓜可通筋祛瘀、通畅脉络;续断、桑寄生、杜仲有强筋壮骨之功,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益气、通畅经络之功效[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H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改善中风病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疗效,与温思炯等[9]的研究结果相符。ATⅢ是一种糖蛋白,可使凝血酶失去活性,进而发挥抗凝作用;FIB是一种凝血因子,可加快机体凝血过程;D-D是纤维蛋白降解后的产物,其水平升高可反映机体凝血状态异常,ATⅢ、FIB、D-D三者水平升高,可增强凝血功能,进而加重病情。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芪总黄酮可降低血液黏滞度;川芎中的川芎嗪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有增加机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的作用[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浆FIB、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浆ATⅢ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丁苯酞可降低中风病恢复期患者血浆FIB、D-D水平、提高血浆ATⅢ水平,改善凝血功能,进而改善脑组织血液微循环,促进疾病恢复,与金煜[11]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丁苯酞可降低中风病恢复期患者血浆FIB、D-D水平,提高血浆ATⅢ水平,改善机体微循环,从而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