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结合治疗重度糖尿病性黄斑水肿1 例

2021-02-05胡烁琪李阳孙河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利水右眼黄斑

胡烁琪,李阳,孙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 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常见原因,是难治性疾病,其致残、致盲率极高,且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和生存质量[1]。目前,对DME 治疗方案多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光凝治疗等,存在易复发,需反复长期用药,费用高等弊端。中医学中“消渴目病”的描述与DME 相似,本案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给予中药加针灸治疗DME后收到显著疗效。

1 临床资料

赵某,男,58 岁。双眼视物模糊伴眼干、眼胀2个月。患者2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双眼视物模糊,曾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眼黄斑水肿”,予芪明颗粒、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点眼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故来诊(2019 年5 月31 日)。查视力:右眼0.08,左眼0.5。眼压:右眼16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4 mm Hg。双眼前节未见异常,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双眼眼底视盘界清,色尚可,血管迂曲,静脉管径粗细不均,颞上、颞下支小静脉血管末端见大量微血管瘤样变,黄斑中心凹反射均未见;右眼视网膜各象限散在大量点状出血及渗出,颞下方视网膜见新生血管,黄斑区水肿;左眼视网膜后极部散在大量点状出血及渗出,黄斑区可见少量新生血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示,双眼黄斑水肿,右眼黄斑区有一较大的神经上皮脱离暗区,黄斑中心呈丘状隆起,厚度510 μm(图1A);左眼黄斑区呈轻度增厚,中心凹曲线尚可见,厚度269 μm(图1B)。患者神疲乏力,偶有心慌胸闷,手足心热,睡眠饮食可,大便干,小便可,舌暗苔薄,脉细。既往糖尿病史10 年。西医诊断:双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殖期);双眼黄斑水肿;双眼白内障。中医诊断:双眼消渴目病(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予中药口服联合球内注药治疗,但患者坚决拒绝球内注药治疗,遂改方案为中药口服联合针灸治疗。中药汤剂治以益气养阴、健脾化湿、通窍明目为主,予达明饮加减:黄芪20 g、黄精20 g、生地黄20 g、茜草20 g、桃仁20 g、姜黄10 g、女贞子20 g、太子参15 g、瓜蒌15 g、枳壳20 g、川芎15 g、五味子20 g、甘草10 g,14 剂,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分服。针刺取穴:百会、四神聪、太阳(双侧)、鱼腰(双侧)、风池(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行间(双侧),留针40 min,每日1 次,共14 d。

二诊:2019 年6 月19 日。查视力:右眼0.3,左眼1.0。双眼眼底视盘轻度水肿,余同前。患者神清语明,潮热盗汗,二便可,舌红苔白腻,脉细数。OCT示: 右眼黄斑区水肿较前明显减轻,中心凹曲线显现,厚度340 μm(图2A);左眼黄斑区轻度增厚,厚度260 μm(图2B)。予上方基础上去桃仁、姜黄、太子参、瓜蒌、枳壳,加牡丹皮15 g、知母20 g、茯苓15 g、白术20 g、葛根20 g,7 剂,用法同前。余治疗同前。

三诊:2019 年6 月25 日。查视力:右眼0.5,左眼1.0。双眼眼底视盘界清色可,视网膜微血管瘤未见,余同前。患者神清语明,潮热盗汗,二便可,舌红苔白腻,脉细数。予二诊方基础上减牡丹皮,加地骨皮15 g,14 剂,用法同前。余治疗同前。

四诊:2019 年7 月19 日。查视力:右眼0.5,左眼1.2。右眼视网膜各象限散在点状出血及渗出明显减少;左眼视网膜后极部散在出血及渗出减少,余同前。患者一般状态良好,饮食可,二便可,舌红苔白腻,脉数。OCT 示:右眼黄斑区水肿较前减轻,厚度278 μm(图3A);左眼黄斑区中心凹曲线可见,厚度200 μm(图3B)。予三诊方14 剂以巩固疗效。

随访:电话随访1 年,患者诉未复发。

图1 赵某初诊(2019 年5 月31 日)OCT 图。1A 右眼 可见黄斑有一较大的神经上皮脱离暗区,呈丘状隆起;1B 左眼 可见黄斑区呈轻度增厚

图2 赵某二诊(2019 年6 月19 日)OCT 图。2A 右眼 可见黄斑区水肿明显减轻;2B 左眼 可见黄斑区呈轻度增厚,水肿较前减轻

图3 赵某四诊(2019 年7 月19 日)OCT 图。3A 右眼 可见黄斑区水肿明显减轻;3B 左眼 可见黄斑区水肿较前减轻

2 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DR 则归为“消渴目病”范畴,即患消渴已久引起的内障眼病,属中医眼科病范畴[2]。《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3]载:“三消得之气之实、血之虚也,久久不治,气极虚……三消久之,精血即亏,或目无所见。”其表现在DR 中则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视网膜微循环中无灌注区形成等。瘀血阻滞,水津不布,则表现为视网膜水肿或渗出。消渴以气阴两虚为本,气虚血瘀或阴虚血滞,瘀阻眼络;《医林改错》[4]载:“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消渴阴虚内热,煎灼津液阴血,血液粘滞,血脉闭塞而成血瘀,可谓阴虚至瘀。瘀血长久闭阻视衣脉络,真气精血不能荣养视衣,则神光失灵,病程日久,则阴血久亏,伤及气分,气不行血,阴损及阳,因虚致瘀,视网膜微循环广泛受损,新生血管产生,形成增殖期的视网膜病变。所以,以益气养阴、祛瘀利水则为该病的治疗要法[5]。

本例患者中医诊断为消渴目病(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经过治疗与调理,右眼视力由0.08 提升至0.5,左眼视力由0.5 提升至1.2,且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黄斑区水肿明显减轻。在整体治疗过程中,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之法,全程利用中药加针灸帮助患者恢复视力,彰显出我国中医药在眼底疾病治疗中的优势与特色所在。达明饮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孙河教授自拟方,方中以黄芪、黄精为君药,配以蒲黄、三七、茯苓、生地黄、枸杞子等药,共成益气健脾养阴,祛瘀利水明目之效。重用黄芪,其味甘性微温,归脾经,功能为补中益气、健脾利水,善补脾肺之气。配伍黄精补脾益气,养阴益精,二者可使气血生化有源,气行则血行,脉络通畅,血液固摄于脉管之中不溢于外,佐以蒲黄、三七以止血祛瘀,茯苓健脾利水渗湿,利水而不伤正气,可停聚化生痰饮之证,生地黄清热生津、养阴补血,枸杞子可补肾益精、养肝补血,诸药合用,全方具有化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之特点[6-9]。本例患者因阴虚燥热症状明显并伴有胸闷心慌,大便干结。遂在原方的基础上减去蒲黄、三七、茯苓,以桃仁、姜黄、茜草为佐药取而代之,可共行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之效,配伍太子参、女贞子滋阴生津,瓜蒌、枳壳、川芎开胸行气活血。全方配伍共行养阴祛瘀利水之效。

二诊患者心慌胸闷症状消失,潮热盗汗,阴虚症状加重且热象明显,调整中药去桃仁、姜黄、太子参、瓜蒌、枳壳,加牡丹皮、知母、茯苓、白术、葛根以增强滋阴清热利水之功。

三诊患者骨蒸潮热盗汗,两颧红,自觉热象加重,调整中药,在前方基础上减牡丹皮,加地骨皮15 g 以增强清虚热、除骨蒸之效。治疗中在对原方进行加减变化同时给予针灸治疗,调整全身血液循环,并能促进眼底和眼球周围的气血运行,疏通眼底脉络,达到血脉通利、目得所养、治疗疾病的目的[10]。针刺的主要穴位为太阳、百会、四神聪、鱼腰、风池、足三里、三阴交等。除局部眼周取穴外,配合循经远端取穴,以健脾养阴,益气明目,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DME 是难治性眼病,中药治疗此病因处方相对灵活,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而具有一定优势。但DME 在恢复后仍需进行巩固治疗,所以,此病治疗周期较长,应叮嘱患者遵从医嘱,以防止患者自行减药或停药。同时需要注意病情的反弹,在恢复后还需密切观察随访。

猜你喜欢

利水右眼黄斑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掩其右眼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左右眼
眼白的发黄区块是“黄斑”吗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一起跳
构建利水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