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02-05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 广东湛江 524002
四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高空坠落与暴力冲击等引发的,患者骨折后应马上进行手术治疗复位骨折,保证骨折端有效愈合,使正常四肢功能得以维护,但在实际治疗中因为不同主观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依然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加快四肢功能的恢复,使术后疼痛有效改善,促使预后质量显著提高[1]。现对四肢骨折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的82 例四肢骨折患者,均为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全部患者入院后经X 线与CT 等检查确诊,均需要进行手术复位治疗;并将伴随脏器损伤、恶性肿瘤以及依从性不佳者等充分排除。借助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41 例患者中,有男27 例,女14 例,年龄29~69 岁,平均年龄(49.52±20.65)岁;致伤原因:暴力冲击伤13 例,高空坠落伤12 例,车祸伤16 例。观察组41 例患者中,有男28 例,女13 例,年龄30~70 岁,平均年龄(50.45±20.74)岁;致伤原因:暴力冲击伤12 例,高空坠落伤11 例,车祸伤18 例。统计两组致伤原因等数据信息无显著不同(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定期查房与根据医嘱护理等;观察组从入院后即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如下:首先,认知干预:加强对术后患者认知情况的干预,指导其对手术方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促使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显著提高。其次,心理干预:患者术后由于疼痛与行走不便,常常会出现一定不良情绪,如焦虑与烦躁等,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落实人文关怀护理,如:通过肢体语言,握手、轻拍肩等拉近于患者的心理距离,按照其自身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引导患者和病友多沟通,相互鼓励,树立治疗信心;再次,疼痛干预:对疼痛剧烈者,可适当给予镇痛药物,使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还可以播放一些患者喜欢的视频或音乐,使患者的注意力明显转移;最后,早期康复干预:在手术当天后,指导患者开展患侧肢体肌肉与关节等的被动运动,健侧肢体正常活动予以维持;术后3 天于镇痛干预作用下,指导患者开始患肢早期运动训练,如上肢骨折患者可予以手部与腕部屈伸锻炼,随后可慢慢开展肘关节与肩关节外展与旋转锻炼;下肢骨折患者可于患侧下肢关节开展主动训练的前提下,增加下肢肌肉与关节训练,加快下肢功能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2]
对两组疼痛评分(根据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法判定,总分10 分,分数越大,说明疼痛程度越强)与并发症(包括感染、肢体肿胀与血管神经损伤等)予以评价与统计。
1.4 统计学
予以软件SPSS21.0 处理,计数资料(如并发症)与计量资料(如疼痛评分)分别用χ2、t 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评分
两组护理后疼痛评分明显比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下表1:
表1:疼痛评分(±s,分)
表1:疼痛评分(±s,分)
分组例数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415.53±1.533.84±1.42观察组415.46±1.452.02±1.23 t 值-0.21266.2032 P 值-0.83220.0000
2.2 并发症
观察组出现1 例肢体肿胀、1 例血管神经损伤,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 例感染、3 例肢体肿胀、4 例血管神经损伤(P<0.05)。见下表2:
表2:并发症[n(%)]
3 讨论
伴随交通运输事业的持续发展,再加上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由于工作或交通事故引发的四肢骨折患者不断增加。因为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由于意外引发的四肢骨折情况也十分常见[3]。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会存在一定的疼痛与并发症,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对治疗依从性造成影响。因此,加强对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干预十分必要[4]。
早期护理干预借助心理干预、认知干预、疼痛干预与早期康复干预,使患者术后不适情况有效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还可以在改善治疗预后质量的前提下,促使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树立练好的医院形象,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5]。本研究显示:两组护理后疼痛评分明显比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低;观察组出现1 例肢体肿胀、1 例血管神经损伤,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 例感染、3 例肢体肿胀、4 例血管神经损伤,与相关研究结果相近。
总之,四肢骨折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著,可使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