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1-02-05
云龙县人民医院 云南云龙 672700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临床儿科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微血管变态反应所引发的体表毛细血管出血,导致臀部及上下肢出现皮肤紫癜体征,同时表现出胃肠道不适、关节疼痛、血尿、水肿等症状,严重者可以诱发肾病综合征以及肾炎等并发症,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1]。患儿由于年幼,其认知能力较差,在治疗期间往往需要给予优质的护理干预,以促使获得良好的疗效[2]。本文对于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1月收治的90 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23 例,女性22 例;年龄2—12 岁,平均年龄(6.25±1.3)岁;病程5—14d,平均病程(7.2±1.5)d。观察组中男性22 例,女性23 例;年龄1—13 岁,平均年龄(6.65±1.4)岁;病程4—15d,平均病程(7.7±1.4)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密切监测病情以及生命体征,遵从医嘱进行对症治疗,给予相关健康教育,指导家属避开过敏源,饮食以清淡为主。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环境护理:患儿需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病房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可提供一些玩具、卡通画等,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治疗休养环境。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家属沟通交流,告知家属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治疗方法,予以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督促其积极地投身于患儿的治疗中。采取多方法,并通过多种途径的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缩小与患儿之间的距离,并赢得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③皮肤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儿的监督,切勿让患儿抓挠、触碰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对于已经有创口的患者,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避免感染。④饮食护理:告知家属,患儿禁食各种过敏物质,例如水产品等极易致敏的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禁止食用富含过敏源的刺激性食物。⑤出院指导:出院时告知家属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的保证患儿少接触过敏原,根据天气变化,及早的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1.3 观察指标[3-4]
①消化道症状改善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关节疼痛消失时间等临床指标。②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 软件作处理分析,其中临床指标等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达,选择t 检验;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选择χ2检验。若(P <0.05),即表示统计学存在意义。
2 结果
①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1。
表1: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d)
②观察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2。
表2:两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临床上目前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界定,但初步研究认为: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对鸡蛋、牛奶、鱼虾等食物及抗生素、镇痛剂、磺胺类药物等过敏;花粉、虫咬等[5]。临床治疗原则以镇痛、止血及抗感染等为主。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治疗的配合度有限,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科学的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以调节疾病给患儿带来的负性情绪;环境干预,为患儿提供舒适、整洁的疗养环境;饮食干预:在增强患儿机体营养的同时,防止过敏食物的摄入;出院干预,指导家属促使患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降低疾病复发率[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消化道症状改善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关节疼痛消失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工作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提高疗效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