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访谈节目中的性别话语风格研究

2021-02-05

大众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话语主持人交际

(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00)

一、引言

性别语言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之一,性别语言差异、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原因是性别语言学研究的重点。17世纪中叶,加勒比地区曾发表报告,称男女谈话形式存在差异;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女性主义思潮推动了性别语言研究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用社会构建的眼光看待性别范畴;近几十年来,话语分析研究蓬勃发展,性别话语风格逐渐引起语言学家的关注。

二、性别语言研究理论

早期的性别语言研究主要注重语言形式结构上的差异,例如语音、语调、词汇、句式等。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逐渐转向性别话语风格研究。性别语言研究的主要理论也经历了二元论到多元论的演变。

二元论将性别话语视为对立,包括缺陷论、支配论和差异论。缺陷论认为男性语言是标准形式,女性语言只是变体,比男性语言低劣。只要社会地位和权力存在不平等,就无法消除语言的不平等。支配论认为女性在交际中处于被动、受人支配的地位,男性倾向于控制话题与话轮,在会话中表现出很强的支配性。差异论认为男性和女性成长于不同的文化,两者之间的交际是跨文化交际,语域的不同导致性别话语风格差异。

受西方女性主义浪潮影响,女性主义者开始反对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模式,倡导多元式的思考方法,坚持后天的、社会文化建构的思想和发展可变的观点。多元论认为,性别话语风格是相对的,除受交际者性别因素制约外,还受交际场合、话题、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及社会文化规约等多种非性别因素的影响,包括表演论与社团实践论。表演论认为社会性别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建构的身份。人们在交际中表演着自己的社会性别,性别身份在表演中不断变化,没有终结。社团实践论认为人的一生不断进入新的社团,参加新的社会实践。人们从事的活动决定他们的社会性别,使他们表现出相应的行为特征。相较于二元论,多元论更加全面地揭示了性别语言的特点,逐渐成为该领域的主要理论。

三、“Nachtcafé”中的性别话语风格

“Nachtcafé”是德国西南广播电视台(SWR)播出的访谈节目。主持人为男性,每期节目邀请一位客座教授,其余男女嘉宾数目不定,围绕当期主题进行讨论。Veith认为,性别话语研究应选择男性和女性都参加的会话,而不是仅有单一性别的会话。语料“Nachtcafé”符合这一要求,同时访谈节目语言比较自然,因此本文选取这一节目作为语料。多元论认为,性别话语风格除受性别因素制约外,还受到交际场合、话题等多种非性别因素影响。本文选择“Nachtcafé”2017年1月的一期节目为语料,交际场合和话题已经限定,因此不作为考虑因素。受篇幅限制,本文仅考虑交际者的社会地位、职业和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通过对话语风格中的话语量和打断频次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上述非性别因素对性别话语风格的影响。

本文选择节目主题为“Hungern, Sport, Hypnose –alles für die Traumfigur”(饥饿、运动、催眠——一切为了理想身材)。节目邀请营养心理学家Klotter(男)作为客座教授,男女嘉宾各3人:Meiser,男,曾经是主持人,不愿意减肥;Klotzbier,男,通过马拉松训练成功减重;Becker,男,催眠师,主张催眠减肥;Aumeier,女,表演艺术家,不愿意减肥;Neidek,女,通过手术减肥;Vukovic,女,常年催吐而患厌食症。

(一)话语量

目前西方关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几乎都认为在两性交谈中,男性的话语量更大。本文以发言时长代表话语量,对语料中各位人物的发言时长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主持人发言时间最长,Vukovic女士第二,Neidek女士发言时间最短,3位男嘉宾与3位女嘉宾发言总时长相差不多。

主持人需要控制访谈的走向,引导嘉宾发言,因此主持人发言时间长应属正常。由此可见,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会影响其话语量。

Klotter教授通常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和评价,虽然其发言时长位于第5位,但鉴于其他嘉宾均对自己的经历进行描述,Klotter教授在没有自述的情况下,发言时间仍与其他嘉宾差距不多,相对而言他的话语量还是较大的。这一现象与其教授和博士的身份地位有关,因为这样的“权威”身份,使其他参与者赋予他更多的尊重和话语权。

忽略主持人和客座教授的发言时长,对角色关系相同的3位男嘉宾和3位女嘉宾总发言时长进行统计,发现两者相差不多。可见在节目现场这一公共场合中,男嘉宾们没有更多地“表现自己”,女嘉宾们也没有减少发言。这一现象反映出社会发展进步,女性地位逐渐提高,女性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欲望增强,同时男性也予以女性更多的尊重和话语权,因此仅考虑性别因素,男性和女性的话语量大致相同。

(二)打断频次

Kollock等人认为,话轮是说话者完成交际目的和阻止他人完成交际目的的机会,打断是在他人话轮结束前就开始说话,阻止,至少暂时阻止他人完成交际目的。根据此定义,本文忽略诸如“Ja”“Mhm”等没有明显打断效果的反馈词,仅对成功打断,实现话轮转换的现象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2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主持人的说话频次和打断频次都遥遥领先,就说话频次而言,Klotter教授和Aumeier女士位居第2、第3位,其他人说话频次大致相同。针对打断频次,除主持人外,Aumeier女士明显高于其他参与者,Meiser先生和Becker先生打断频次较高。总体而言,3位女嘉宾说话频次高于3位男嘉宾,双方打断频次大致相同。

主持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因而说话和打断频次均最高,体现了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对话语风格的影响。

Klotter教授的发言频次也相对较高,而他的打断频次却较少,说明他在交际中更尊重对方,倾向于倾听,而不是打断,这一现象与其教授、博士的身份相适应。

针对男女在交际中的表现和打断现象,学者们普遍认为,女性在交谈中表现得比较合作,她们很少打断别人说话。通过表格可以看出,男女嘉宾打断频次总计相差不多,说明仅考虑性别因素,男女打断频次趋同。但男嘉宾中2人较多打断别人;女嘉宾中只有1人频繁打断,总体而言,相较于男性,女性表现出更多的合作与礼貌。

通过访谈介绍可以得知,Aumeier女士是表演艺术家,Meiser先生曾经是主持人,他们与主持人同属于公众人物,职业习惯会促使他们希望更多地表现自己,因而他们在交际中频繁打断他人。这一现象反映了交际者的职业对话语风格的影响,性别因素的作用并不明显。

四、结语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流方式,是思想与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受多种社会因素影响。本文通过对德国访谈节目“Nachtcafé”的一期节目进行分析,发现仅考虑性别因素,男女话语风格表现趋同,说明性别作为众多社会因素之一,对话语风格影响相对较小,而交际者的社会地位、职业和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等非性别因素对性别话语风格的影响更大。同时也说明,语言使用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猜你喜欢

话语主持人交际
情景交际
画与理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会聊天的主持人厉害在哪里
栏目主持人语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