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重庆地区废弃老旧民居改造设计的思考

2021-02-05

大众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民居重庆功能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重庆 401331)

自2005年兴起新农村建设后,改变了我国乡村的环境,乡村面貌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随之而来如何处理废弃老旧民居的问题日渐突出。如:废弃老旧的民居无人维护,其倒塌对周边居民的安全性构成隐患;具有地区特色的民居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而拆除或是废弃等问题。

近年来,针对废弃老旧民居的问题,基层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如:把具有地区特色的废弃民居以不可移动文物的身份使其保留;发展学术界开始研究农村废弃老旧民居改造的价值和意义、方法。笔者从中既看到废弃老旧民居改造设计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同时针对改造设计的实施产生了相关思考。

思考一:在重庆乡村民居改造设计中需体现当地传统文化的价值

重庆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多以山地为居,不同地区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和其较为独特的生活方式。在不同地区民居改造中,如何保留其原有的文化价值,改造后的废旧民居如何体现当地传统的文化特性是设计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图1 杨氏民居 图片来源:自摄

梅江镇民族村的杨氏民居,改造前为传统的穿斗式木构架为主,以三合水为民居建筑形式。在其改造时,并没有严谨的设计图纸和对未来建筑面貌的规划,而是凭借想象就开始对民居建筑进行改造,这不仅破坏传统民居的原有面貌,且极易毁掉苗族民居原本的建筑特色。

作为苗族传统村落的民族村,在其民居改造中理应体现本地域应有的传统文化,其体现方式不仅在于对传统建筑装饰如:顶饰、窗花、图腾等的表现,在其民居形式上、建筑外立面上也是体现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民居是当地文化、精神的载体之一,对于苗族村落来说,民居是该地域几十年民俗文化与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而过度地进行现代化改造,在如今民族村的苗族民居中难以体现当地的传统文化。

基于以上的问题,笔者认为:

首先,乡村传统民居中,民居建筑作为当地传统文化的视觉载体之一,其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并非能由现代材料和现代技术的引入而“生硬的”剥离。

其次,重庆传统民居的改造设计中,本地域文化的“符号”在传统民居的改造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现代工业材料、现代营造技术的引入,应是使本土地域文化的“符号”以新的姿态面对民居的改造活动。

综上所述,合理的改造做法是寻求本地传统文化在民居改造设计契合之处,使两者相互结合存在于乡村民居的改造设计中。

思考二:需要思考原有建筑与改造后建筑使用功能的差异性问题

重庆乡村地区的废弃老旧民居,改造目的多为私用住宅、公用性改造和商业性改造三种类型。

私用性改造,该类型多存在于小面积的民居改造,在乡村地区多为扩建新空间,赋予新的使用功能为主。

公共性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更变了民居原有的使用功能。因此原民居的空间需要着重考虑功能置换的问题。

商业性改造,以民宿为例,其不仅存在大厅等公共空间的考虑,在游客的住宿等空间上同样需要进行规范的合理设计。

表一:重庆部分民居改造表(部分)

私人住宅的改造,多以扩建和承重加固为主,其使用功能上与原有建筑并无过多差异。以陈天友民居为例(表一序1),作为私人住宅和秀山不可移动文物,至今为陈天友的母亲居住,该房屋由于年份较久远、常年失修,需要进行修缮和翻盖。但当地政府并没有推翻重建,而是进行院内承重墙的加固、外围围墙的修缮。不仅保留了具有历史特征的民居形式,并且完善了陈天友民居的建筑使用功能。

公共性改造,其本身的功能定位与原有民居是不同的,因此,改造后在使用功能上与原来建筑差异较大。在重庆的边陲地区——边城,位于鄂西、湘西以及渝东南的三处地域的交界处,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民居形式。如祝茂荣民居,改造为历史陈列馆。该民居已不再行使私人住宅功能,但该民居的基本布局依旧延续之前的民居形式。在民居的功能分布上,其主要承担供游客观赏、游览红军当年的生活工作情况等,因此可以见到的是大量的客厅、住房空间被改为展览空间。

商用性改造,多处在区位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如龚滩古镇:该镇处酉阳县与贵州的交界处,离两边的县城较近且交通便利,这些客观的区位条件都更好地为龚滩吸引了更多的人流量。而人流的聚集使得民居在经过功能置换成为民宿等商业性空间时,改造机会多,收益率较高。龚滩古镇,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同时距离酉阳等县城距离较近,每年吸引大量人员前往观光旅游。因此,古镇地区近年来涌现出较多的民居改造为民宿的商业性案例(表一序3)。

思考三:需要考虑原有建筑与改造后建筑材料、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问题

乡村民居的改造,改造前后的民居在建筑材料与结构上是存在差异的。在现代材料以及营造方式的引入后,建筑材料与结构上的差异性更为突出。穿斗式结构由于材料因素,在营造中存在一定的烦琐流程。而现代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在材料结构上省去了很多烦琐的流程,且成本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因此被更加广泛得运用于民居的改造设计中。

材料上:根据改造目的的不同,材料也应有所考究。如改造为中式风格、田园风格应有意识的控制现代材料的选用比例,以传统材料和元素为主。且在改造进程中考虑到梁思成先生所提的“修旧如旧”的方式,使之尽量展现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

结构上:在探访中的案例中,乡村民居改造,在结构上更加倾向于现代营造方式而不是较为烦琐的穿斗式木构架。且现代材料在性质稳定性、耐腐蚀性、工艺、成本控制上都具有木材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民居结构上,现代材料的引入是较为合适的。但由于木材在重庆潮湿的环境下容易收缩膨胀,从而引起的是包裹在混凝土中的木材膨胀崩裂。因此在结构上,现代材料与传统素材的搭配使用需要考虑到材质本身的特性。

总结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生活环境有了整体的提升,在现代化的今天,农村民居面貌确实需要与时俱进,但并不意味着一脉相承的乡土文化,在民居上的视觉呈现就该随着现代化的营造方式而摒弃。传统民居承载了居民们太多的记忆和文化而遗留的老旧民居,特别是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民居,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的方方面面。如此珍贵的文化资源随着新农村建设而废弃甚至是拆除,是对地域文化的“漠视”。

在重庆废弃老旧民居的改造中,存在许多需要思考的方面。也许今天来看,不能够把现代材料的堆加与原有的房屋建筑材料结合就称为改造,传统营造技术和现代技术的“碰撞”是否既能在视觉上达到平衡点,又不影响民居的安全性等问题都值得深思。而新农村建设带来的这些消极现象需要得到有关部门、本地居民以及相关学者等群体的重视。

猜你喜欢

民居重庆功能
重庆客APP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把党史的功能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
民居摄影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视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