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适能理论下学龄前儿童室内运动器材设计研究*

2021-02-05

大众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运动器材功能儿童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云南昆明 650050)

自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健康儿童计划”以来,发展幼儿体育工程等青少年体育重点工程,为儿童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体质有了较大改观,但在新型冠状病毒的后社会背景下,儿童体质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室内空间中儿童体质发展如何科学化、全面化,或室内运动器材设计的方法等疑区。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分析体适能理论对学龄前儿童运动的定位分析及室内运动器材的功能系统设计方法,对探讨儿童运动器材更新、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有重要意义。

一、体适能对学龄前儿童运动定位分析

1.服务对象定位

3-6岁学龄前儿童正处于人体各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相对快速增长的敏感时期,在此阶段从事遵循儿童体质特征规律的体适能活动,能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增强学龄前儿童的骨骼强度、心血管功能,养成健康的体魄,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预防儿童的心理疾病,为儿童将来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定位

(1)室内运动器材辅助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

学龄前儿童成长过程的健康与否,伴随着众多影响因子。此次针对学龄前儿童所设计的室内运动器材,致力于通过科学性、创新性、功能性的内容引导,在给学龄前儿童带来良好情绪体验的基础上适度强化身体素质,促进血液循环、骨骼生长等机能;在健身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抵消和缓解学龄前儿童的情绪障碍,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和团体意识,对儿童开朗性格的养成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2)室内运动器材实现产品与室内环境融合

此次针对于学龄前儿童所设计的室内运动器材,从三维空间的可融合性、器材的可组合性及风险可预防性三个角度着手分析,致力于设计一款适合于室内空间的“小空间,多趣味”的儿童运动设施,在与空间的可融性方面做可能到“物尽其用”不浪费,为在有限的室内环境中开发更为丰富全面的健身功能;从简便布置运动器材的角度出发,选取轻材料,构建收纳和组织便捷性结构;从运动内容的角度出发,注重“低强度”与“低风险”相结合,构建以趣味性、适度锻炼性为主导的学龄前儿童室内运动器材。

(3)室内运动器材满足产品风险评估与预防

据长期以来的调查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身体机能并不成熟,不能够像成人一样进行太剧烈、强度大、时间长的运动。同时,学龄前儿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身体平衡及控制能力有限,一旦高空跌落,易导致关节韧带受损。所以在本次课题设计实践的运动内容中应更加注重“低强度”与“低风险”相结合,将学龄前儿童室内运动器材设计重点放在安全性、功能性等重心之上。

二、学龄前儿童室内运动器材功能系统分析

1.视觉功能

学龄前儿童对于色彩具有个人喜好的选择,大都以蓝、红、黄等单色、饱和度较高的色相。本次设计实践作品“Sport sheep儿童室内感统组装健身器材”色彩整体以乳白色为主(图1),其产品部件以纯度、亮度较高的活力橙、苹果绿、丁香紫为辅(图2),给予产品自然鲜艳的色彩往往更容易吸引儿童的视线以及注意力,同时能够刺激学龄前儿童视觉神经,对其智力的发育、情绪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

图1 产品整体色彩

图2 产品部件色彩

2.触觉功能

学龄前儿童对材料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认识事物的开始就是通过接触,通过感官来体验外界,其中触觉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本次室内运动器材产品材料选取从儿童触觉体验的角度出发,产品部件多以木材、LDPE材质、防鹿皮绒,天然树脂等无毒害材料为主,其影响作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选用绿色低碳环保材料,减轻对学龄前儿童自身智力、生理发育的影响,促使儿童逐步建立起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自觉性;第二,产品多种材料的设计运用在一定程度中增强学龄前儿童对不同材质的触觉感受;第三,学龄前儿童属于特殊群体,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材料的选取与运用可以减轻或避免儿童使用产品运动时对身体所造成的伤害。

3.健身功能

儿童体质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关注问题之一。以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室内运动器材为设计目标,考虑到家庭室内空间运用与产品储纳问题,以及产品健身功能发挥的重要性,所将其室内运动器材以功能分组拼装的形式呈现。健身器材功能以促进学龄前儿童生理发育为主,其具有刺激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促进骨骼细胞活跃发展等功能作用(表1)。

表1 学龄前儿童室内运动器材健身功能说明(表格来源:作者绘制)

三、总结

目前国内市场中儿童运动器材种类相对单一且缺乏趣味性,多以公开集中的场所提供给儿童健身锻炼的机会。现因新型冠状病毒所带来的卫生及安全问题,对体适能理论下学龄前儿童室内运动器材进行再设计,使之产品性能更加全面完善。

针对当下的体适能理论与学龄前儿童室内运动器材融合与创新,挖掘儿童室内运动器材中功能要素的特征,可以得出以下启示:第一,学龄前儿童体适能器材要注重以趣味性为主,低风险运动内容为辅,使得儿童在使用过程中身、心健康同步获得锻炼;在器材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器材的空间性、便捷性、可组合性、低风险性等系列因素,把握关键设计要素,为学龄前儿童提供较为完备的体适能器材。第二,学龄前儿童室内运动器材功能系统需要在设计因素共同创新下,通过各功能的相互性作用,将体适能理论、学龄前儿童对象、室内运动器材产品有效地组合起来,进而通过设计创新实现学龄前儿童室内运动器材的功能系统化体现。学龄前儿童室内运动器材的创新设计与应用需要科学合理的体适能理论来指导,针对当下儿童体适能的运用与发展,探索出相应的儿童运动器材设计方法。

猜你喜欢

运动器材功能儿童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把党史的功能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
小小月牙会跳舞
买球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左和右
一道数学题的误解、正解与巧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