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21-02-05
丽江市永胜县人民医院 云南永胜 674200
糖尿病的出现时因为机体内的胰岛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所导致的糖、脂肪等代谢紊乱,从而出现糖尿病。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口服跟注射两种给药方式。本次就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90 例为观察对象,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90 例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 例患者。对照组男性23 例,女性22 例,年龄均在36~7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2±2.6)岁。治疗组男性24 例,女性21 例,年龄均在37~7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4±2.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口服,一次1 毫克,一天一次,早餐前服用,每隔1-2 周增加药量1mg/d,但是最大剂量不超过4 毫克每天。
治疗组:除了给予患者格列美脲药物治疗,还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每天固定适合的时间,每隔24 个小时皮下注射一次。起始剂量为10 个单位,每隔三天复查一次空腹与餐后的血糖,根据血糖监测情况,将甘精胰岛素进行调整,若血糖指标降低,将甘精胰岛素降低到2 个单位。
两组均给予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监测,按照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对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的用量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情况,空腹血糖正常参考值:3.9~6.1mmol/L,>7.0mmol/L 则可诊断为糖尿病;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参考值:<7.8mmol/L,>11.1mmol/L则可诊断为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4.0%~6.0%。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值检测情况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降低,但是治疗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更趋近正常值(P <0.05)。详情如表1 所示:
2.2 两组患者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治疗组出现低血糖的有1 例,对照组出现低血糖的有7 例,治疗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详情如表2 所示:
表1:两组患者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值检测情况
表2:两组患者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3 结论
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是因为中老年各方面的机体功能慢慢下降,并且其基础性疾病较多,而糖尿病一旦出现就伴随终身。中老年患者由于糖尿病的病程比较长,所以对其血糖控制的效果不佳。血糖指标情况如果波动的幅度较大,则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脑卒中与心血管事件。对血糖进行良好控制,可以有效的缓解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发生,也是有效预防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核心所在。因为老年患者的各方面生理功能减退,低血糖的症状并不明显,各激素对于低血糖的反应也会减弱,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低血糖不良反应。而低血糖主要是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会引发患者心动过速、烦躁不安与血压升高等,严重低血糖会导致患者脑细胞出现不可逆性损伤。所以在2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控制患者的血糖,还要防止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刘香的研究结果显示,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 型糖尿病前后的血糖指标情况比较,治疗前的血糖指标为(10.13±1.82)mmol/L,明显高于治疗后(6.02±1.34)mmol/L,且数据比较,差异明显。而在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45 例患者中,仅有1 例出现低血糖的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2.2%。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研究有所相符,治疗组的餐前与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出现低血糖的有1 例,对照组出现低血糖的有7 例,治疗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有效控制了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还可以有效控制低血糖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确保临床对糖尿病疾病的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减少低血糖不良反应的出现,保证临床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