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地区小麦播种前的处理方法
2021-02-04李松
李松
为提高播种质量,小麦播种前应进行种子精选、晒种、测定种子发芽率、进行种子包衣和拌种等种子处理工作。
一、种子精选和晒种
(一)选种
小麦种子在收割和加工过程中,常有籽粒机械破损、混有草籽、杂物和带病的籽粒等,并且同一品种不同花位形成的籽粒也不同,多花型品种更明显。根据试验测定,一个品种的下花位千粒质量为48 g,而上花位仅为21.5 g,如果不对种子进行精选,不仅影响出苗率,幼苗的长势也有较大差异。若将同一品种不同籽粒进行对比试验,测定结果为大粒种子比小粒种子早2 d出苗,分蘖早6 d,平均单株多分蘖2.8个,大粒种子幼苗前3片叶子的长、宽、面积都大于小粒种子;籽粒大小不同形成的初生根也不同,千粒质量42.2 g的籽粒初生根为6条,千粒质量34 g的初生根为4.8条,千粒质量21 g的初生根为4.3条。因此,大粒种子有利于冬前壮苗,只有通过精选种子,使种子的大小粒接近一致才能实现苗全、苗匀、苗壮等。
(二)晒种
在播种前晒种可以增加种皮的透性和种子活力,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出苗快、整齐,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晒种的方法和时间,应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来确定。在温度较高、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摊3~7 cm厚,晒1~2 d即可。在温度一般、阳光较弱时,可适当延长晒种时间,在晒种过程中,要经常翻动,使种子受热均匀。
二、发芽试验
种子在储存过程中,若保管不善,受热受潮,则会引起种子霉变或虫蛀等,降低发芽率。因此,在播种前要做好发芽试验,避免因发芽率过低而造成损失,为科学确定需种量提供依据。
做发芽试验的种子要具有代表性,应从储存种子容器的各层中多取样,充分混匀,最后取出200粒,分作2个样品测定,每个样品100粒,应表明种子的来源和名称,以防混淆。
发芽试验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也就是常用试验法,间接法是染色法。
(一)直接法
直接法就是用培养皿、碟子等,在上面铺几层经过消毒的卫生纸或吸水纸,先浸湿,然后将种子放在上面,加清水,淹没浸泡4~6 h,让其充分吸水,然后把水倒出,把种子摆匀,保持湿润即可;也可用经消毒的纱布浸湿,把种子摆在上面,卷成卷,在温度合适的地方放置,要保持纱布湿润,每日记录发芽粒数。
(二)间接法
若是时间不允许用直接法测定发芽率时,可用间接法——染色法。由于种子活细胞的细胞壁具有选择渗透能力,有些化学物质,如红墨水中的苯胺染料,不能渗透到活的细胞质中去,也染不上色,而失掉生活力的细胞可被渗透染上颜色。将未经药剂处理的种子,先用清水浸泡2 h,捞出后取200粒分成等量2份测定。用刀片从小麦腹沟处通过胚部切成两半,取其1/2浸入红墨水10倍稀释中1 min,捞出用清水洗涤,便可观察胚部着色情况。种子胚部未染色的具有生命活力,完全染色的为无生命活力的种子;部分斑点着色的是生命力弱的种子。这种测定结果与直接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是要把部分斑点着色的种子也计算在内,测定的发芽率偏高,在实际中发芽率弱的种子不能发芽。
三、浸种催芽
浸种催芽是晚茬麦增产的措施之一。播种前1~2 d进行浸种,可以加快种子内部营養物质的水解,促进酶的活动,使播种后的种子缓慢进行的生理转化过程提前进行,出苗早,早进行光合作用,对于晚播有利于壮苗。根据信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11月上中旬播种的晚麦,催芽在“露白”时播种,出苗早3~5 d,每667 m2可增产11 kg以上,增长率在4%以上。
催芽前,可将麦种在50 ℃温水中浸泡10~15 min,然后捞出堆放,盖上麻袋或草席,12 h翻动1次即可,在种子萌动前,堆内保持30 ℃,在萌动后降至20 ℃,可用洒冷温水来降温。经过1个昼夜,即可“露白”,适宜播种。若当天播种不完,要将剩下的种子摊开晾干,防止胚根继续伸长,影响播种质量。
四、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
为了防治虫害,保证一播全苗,在生产上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或杀虫剂、杀菌剂等混合拌种技术。病虫防治应根据不同地区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合的种衣剂或拌种农药。豫南地区是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等多发地区,可选用3%敌委丹悬浮剂或2.5%适乐时悬浮剂进行包衣。对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可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把药、水和种按1:100:1000的比例拌种。也可结合土地整理,每667 m2用5%辛硫磷颗粒剂3 kg。总之,在选用药剂时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并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