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普惠金融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困难和对策

2021-02-04李晓寒

决策探索 2021年2期
关键词:风控普惠金融乡村振兴

李晓寒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金融资源城乡间的双向流动,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和惠农效能的基础上,总结了金融机构以数字普惠金融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和实际面临的困难,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普惠金融;乡村振兴;风控;创新

金融服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是广大农村地区发展中面临的短板之一,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与数字金融的融合发展,是中国金融领域广受关注的新方向、新领域,金融机构面向“三农”全面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不仅有助于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平与合理,而且能促进金融扶贫的精准性,全面释放金融资源服务“三农”的价值。

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和惠农效能分析

本文认为数字普惠金融主要是利用信息处理、数据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普惠金融理念相互融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更加有效地提升信息共享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满意度以及信息化服务水平,使人民群众方便、低成本地享受金融产品和服务。因此其效能主要体现为:

(一)提高可得性,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

金融业出于降低成本等考量,近年来不断消减农村地区的物理网点,抬高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门槛。优化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之一。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首先能够满足现阶段人民群众对便捷、安全、低成本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人民的能力。其次借助信息手段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可以显著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既让利于消费者,也积蓄了金融机构可持續发展的动能。最后数字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和管理风险,完善风控体系、提升风控能力,降低融资贷款的难度,让金融服务覆盖更广泛的人群。

(二)增加多样性,释放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

实践表明,互联网的普及减少了中国农村的贫困度。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的普及是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推动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传统业务模式下,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的输送必须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并且要投入相应的人财物成本。但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既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业务成本,又可以全面发挥金融惠农的作用,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

(三)优化发展格局,推动包容性增长

近年来,金融发展“脱实向虚”的倾向弱化了实体经济服务,受限于制度设计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等原因,传统的金融服务缺乏包容性。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在农村地区的金融约束,有利于优化金融发展格局,以“包容”促成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二、在农村地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金融机构业务定位的局限和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是发展“三农”事业、响应国家金融扶贫号召的主力军,但在实际运作中,网点、业务下沉不够,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未能充分释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定位上将农村作为主战场,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但其规模和实力有限,对小微企业、贫困人口等的服务意识仍需提升;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模式和优势是小额、分散的资金,但法律、政策地位尚不明朗,经营中易受公司性质、放贷资金来源、外部监管环境等的制约,业务能力、服务范围受到掣肘;蚂蚁金服、百度金融、京东金融等新型互联网金融公司迅速发展壮大,不仅品牌、资本实力、获客渠道、风控体系等成长较快,而且都很重视开拓农村市场,基本将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触及的群体或业务纳入了自己的服务范围。然而,我国对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监管尚不完善,从业者良莠不齐,在合规经营、发展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二)风控格局复杂,合规经营面临多元挑战

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崇尚严格的风险控制,金融风险、信息化风险使数字普惠金融面临着传统风险和新型风险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成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而且,信息技术还可能改变金融风险呈现的形态,甚至加剧金融风险。尤其是在农村等基层地区,监管滞后、监管盲点问题较为突出,金融机构开展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风控挑战更大。

(三)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难

第一,以互联网理念为内核的数字普惠金融,其产品和服务设计、风控体系、业务流程等与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差异较大,导致商业银行在转变经营理念时面临较大困难。第二,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架构严密,信息技术只是一个组成部分,严谨的层级分工决策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规律。第三,“互联网+金融”的新型业务的开展需要全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开发新系统,整合对接历史数据,实现与传统业务的融合,不仅投入大、成本高,而且还会存在各类新型风险。第四,人才是开展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既要掌握扎实专业的金融知识,又要精通现代信息技术,许多传统的金融机构尚不具备这类高素质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数字普惠金融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一)金融机构应尽快完成理念革新、系统再造

实现“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地将金融与互联网叠加,金融机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也不是局部的、个别的技术创新或者服务延展,而是经营理念和风控理念等的全面革新,是业务、风控、服务等系统和流程的再造。国有金融机构应积极发挥优势、调适业务策略,着力让农村资金留在农村,同时引流城市资金服务乡村振兴。同时,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应严格按照业务分工、监管制度,在理念、系统等层面积极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充分释放数字普惠金融便捷、低门槛的优势,满足农村社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金融需要。

(二)创新风控理念和技术,打造智能化风控体系

数字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既有传统的金融和信息技术风险,又有两者结合后滋生的新型风险。因此必须充分全面运用现代技术,创新风控理念和技术,优化对业务模型的风险评估和动态管理,全面提升金融机构的风控水平,增强风险预警的前瞻性和及时性,提高实时监测、阻断风险的能力。

(三)政策引导,激励金融机构深耕细作“三农”市场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重在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但同时也不可忽视政府领导的作用。现阶段,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深耕细作“三农”市场,围绕乡村振兴的目标和农村基层的实际需要,研发高效能、低成本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共享改革红利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社会主义论坛,2019(07):4-6.

[2]尹应凯,侯蕤.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逻辑、国际经验与中国贡献[J].学术探索,2017(03):104-111.

[3]相天东.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43-47.

[4]张含宇,姬宸宇.互联网的普及能减缓中国农村贫困吗?[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14-25+38.

[5]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社会主义论坛,2019(07):4-6.

(作者单位:英国诺丁汉大学)

猜你喜欢

风控普惠金融乡村振兴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宁波P2P网贷发展问题研究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银行双录的现状和问题
论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