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案例《调整作业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021-02-04许楠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效果作业评价

许楠

一、教学背景

我抱着上节课《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课堂作业走进了一年四班的教室,同往常的作业展评课一样,预设大家用鼓掌的方式来投出认同票,然后同学间提出质疑,作者来答疑,最终我来给出该作品的分数,登记在册。可今天刚刚进行完两件作品的展评时,我发现大家的积极性不高了,很多同学出现了应付的现象,座位靠后的同学也提出看不清作业的细节部分,评价有难度,这使我还真有些不知所措了,展评活动“冷”了下来。

二、教学片段

就在这时,我突然有个想法:为什么不能让每位同学都来当回老师,当回学者呢?对,说干就干。

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都来当回老师,当回学者怎么样?”

生:“当老师?好!怎么当?”(同学们顿时精神了起来)

师:“我先把试卷分到每个人手里,每人一张,你来给他打分,写上批语。”

生:“好!”(大家兴致勃勃)

师:“当你拿到同学的卷子,我们应该怎么评价?”

生:“应当尊重;怀着学习的态度;应当客观的评;不要打人情分;应该对照表达的几个要点进行评价;…”

师:“说得好!那就请各位老师开始评作业吧!”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来分组评,每个评价组会收到5份作业,请各评价组成员经过研讨,给出分值及书写评语。”

生: A组:像学者一样认真的商讨;

B組: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C组:各抒己见,举手表决;

片段三:

师:“同学们我们经过了两轮评价后,大家再重新评价一下自己的作业吧!”

生:认真自评作业。

师:“大家通过评价同学和自己的作业后有什么感受?请谈谈吧!”

生:“学习到了同学的作业的优点; 发现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想再重新画一张;对xx同学刮目相看;…”

三、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加强了对评价的重视和研究,我也一直在不断尝试更适合学生、更有益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但往往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在画面上所表现的效果,根据作业效果给出成绩,而忽略了发展性的评价。其实教师用自己心中的那“一把尺”,去衡量几百名学生的一幅幅美术作品,事实上缺乏对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评定,而且对美术学习的反馈作用是很小的。在这节课中,学生推动了我的又一次尝试了新的评价方式。

在本节课中,我与往常一样运用了互评、组评、自评三个环节,但是学生的课堂中的角色转变了,评价的态度和效果也就不同了,在新方式的评价中学生们的自主能动性被激发出来了,为了展示“老师”“学者”魅力,他们在不断的自我提升审美水平和评价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评价中完成了一个重要的学习和发展过程。同学们通过研究、讨论、评价同学的作业,主动与自己的作业进行对比,学习了他人的优点,自查出了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在给同学提意见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自己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等等,这比老师拿着一件优秀作业让大家去看、去学,效果要好很多,也更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同时,在本节课的评价活动中我也发现了几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例如:同学们的评价语言还很局限;在组评中出现了有几位同学参与不积极的现象等,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后逐步的进行研究和改进。

四、案例点评

新课程标准建议我们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作业,但大多数的老师依然采用的是“一言式”评价,也就是老师用自己的标准评价众多的学生。学生在老师所谓的“权威性”的评价上,渐渐地减退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不敢说了也不会说了。

以往有些老师在评价方式转变的尝试中,更多注重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热闹的评价活动后,学生的本身发展幅度小,反馈效果却不明显。

许老师的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就是把学习评价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了学生,增强了学生评价的热情和评价的信心。并且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的转变,对作业的反馈及改进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使学生的评价中主动完成了一次自查、改进、提升的过程,使学生的评价由被动化转变成了评价主体主动化、互动化,这样评价才更和谐、民主也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许老师的这种新的课堂作业评价方式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许老师是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她注重学生的发展,善于专研、勇于创新,他的课经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期待许老师能在教改的大潮中继续勇往直前,做一名美术教育改革的领头雁。

猜你喜欢

效果作业评价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作业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