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长恨歌》中的“长恨”意蕴

2021-02-04聂凌燕马琳

文学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长恨长恨歌意蕴

聂凌燕 马琳

内容摘要:白居易的感伤诗《长恨歌》写得缠绵凄婉哀伤,历来为人所称颂。对于“长恨”的解读,也是见仁见智。本文主要借助于诗歌文本,解读了《长恨歌》中的“长恨”意蕴。

关键词:“长恨”意蕴 借古讽今 警醒讽谏

白居易的《长恨歌》千百年来广为传颂。诗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对此,诗人先描写唐玄宗的“寻美”艰辛,而后描写他“得美”后的“宠美”无度,接着叙写因“宠美”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渔阳鼙鼓动地来”、“君王掩面救不得”——“失美”,再接下来则抓住了他“失美”后令人揪心的“长恨”,用悱恻动人的诗句,宛转地叙写了他在蜀中的寂寞伤痛,回宫途中的追忆往昔,回宫后的目之所及,都使他产生了“桃花落,闲池阁”、“物是人非事事休”等种种悲伤感触,写得缠绵悱恻,荡气回肠。诗人写至此,已是水到渠成——唐玄宗要再次“寻美”。本应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唐玄宗却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遂教方士殷勤觅”,“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终于在仙山中寻得一人——“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而此时的杨贵妃感念君恩,重申前誓——当年在长生殿的誓言永不褪色!——唐玄宗再次“得美”。杨妃已死,故事本该结束,但诗人却宕开一笔,叙写唐玄宗再次“寻美”,让他们的爱情延续,演绎了人鬼情未了,增强了故事的悲剧意蕴,进一步渲染、丰富、深化了“长恨”的意蕴。

从《长恨歌》叙写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来看,这“长恨”主要是唐玄宗的“恨”。那么,唐玄宗为什么“长恨”,如何解读“长恨”,让我们走进诗歌,探根求源,寻找答案。

一.“长恨”释义

1.本义是怀恨在心,怨恨。《说文解字》解释:恨,怨也。如“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国语·周语下》)”

2.遗憾,后悔。如“臣死不恨矣!(《史记·萧相国世家》)”“恨晨光之熹微。(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辞海》中解释为:悔恨、遗憾、仇视等多种。白居易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中的“恨”,就是遗憾、悔恨之意。

《长恨歌》即“歌长恨”。从诗歌的内蕴中看,这里的“恨” 是“遗憾”、“悔恨”之意。“长”是长久、绵长、久远之意。“长恨”就是长久、绵长、久远的悔恨、遗憾。

二.也谈《长恨歌》的写作目的

咏史诗,顾名思义即咏唱历史的诗歌,通常会以历史的人、物、事件、地点等为对象,通过歌咏历史,来发表诗人自己的思想见解:或是借古讽今,讽谏、劝谏今人,或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见解独到,议论精辟。宋人方回在《瀛奎律髓》卷三《怀古类》序中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可以为法而不之法,可以为戒而不之戒,则又以悲夫后之人也。由此可见,《长恨歌》是典型的咏史类诗歌,也就具备其特点:借古讽今与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

对于《长恨歌》的写作目的,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其实,唐人陈鸿在其《长恨歌传》中就说得很清楚: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乐天因为《长恨歌》。即作者写作此事并不仅仅是使其流传于后世,而是“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给后人以警醒、警示、警戒。因为,唐玄宗早年励精图治,有开元治世;晚年荒淫无道,有天宝乱世。所以,作者从维护唐朝长治久安的愿望出发,做此诗,以警醒警戒后代皇帝,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这是由诗人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的认识以及他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白居易出生于一個“世敦儒业”之家,深受家庭影响,积极入世,以“兼济”为志,希望国家富足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他写了大量现实讽喻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警戒深刻,体现了他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再者,安史之乱平定后,有志之士定然会对此进行深刻地反思反省,探究盛世大唐怎会发生如此之事。因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作者,叙写李杨爱情悲剧,实际上是对安史之乱事件的深刻反思,借此探寻发生该事件的深层次原因,以警后世。

三.漫谈“长恨”

1.逸豫可以亡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开篇就明确表明:“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国之君不是寻找治国良臣、守边大将,而是搜寻佳人,的确“与众不同”。此诗不同于一般爱情诗,它把政治历史事件作为背景来写,表现了唐玄宗逸乐误国:既导致“安史之乱”的社会悲剧,又导致“失美失位”的自身悲剧。虽然女色亡国是社会偏见,但事实却是开元盛世不再,唐朝由盛转衰,直至最后覆亡。当然这也是唐代各种社会矛盾白热化的结果,但唐玄宗晚年享乐失政,却是不争的事实。

作者写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真是别具一格。由于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唐玄宗从此“春宵苦短日高起”,总是“看不足”,杨贵妃则是“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等等。唐玄宗更是爱屋及乌,恩及杨家——“姊妹弟兄皆列土”,致使当时的人们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重生男重生女”。可见其恩宠之盛,气焰之烈,荣耀之高。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做了宰相后,公然贿赂,嫉贤妒能,循私舞弊,欺上瞒下;她的三个姐姐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她们都过着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唐代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就再现了虢国和韩国夫人骑马游春的极致豪华与骄纵的生活场景。据唐人的记载描绘,杨贵妃及其姊妹都是极端奢侈的。杜甫也曾在其诗歌《丽人行》中描绘了杨家的盛势:“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也形象地展现了杨氏兄妹奢靡的生活和皇帝的恩宠:“蹙金孔雀银麒麟”、“珠压腰衱稳称身”、“御厨络绎送八珍。”因为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她的兄弟姊妹也炙手可热,红得发紫,骄横跋扈,权倾一时。他们兄妹的奢侈荒淫骄横,加重了百姓负担,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速了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导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乱虽然最终被平定,但其后果却是不可估量的——给唐朝以重创,导致鼎盛大唐迅速衰落并逐渐分崩离析:严重破坏了大唐开国至开元盛世时期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人口大量减少,水利年久失修,土地荒芜严重,就像曹操所言:“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边防松弛空虚,无力抵挡北方游牧民族不断骚扰、入侵边境,再加上北方游牧民族趁安史之乱长驱直入,严重破坏了内地经济,民族矛盾加剧;藩镇割据,混战频起。可以想象当时因杨氏兄妹的骄奢淫逸、飞扬跋扈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导致的祸患危害,其后果是何等得惨痛、恒久、触目惊心!

——他能不“长恨”吗?

2.失去才知珍惜——人生长恨水长东

作者对唐玄宗的“长恨”写得的确“与众不同”。他的“长恨”蕴含了其灵魂撕裂的伤痛与理智清醒的反思——有对盛唐和爱情逝去的愧疚与惋惜,有自身失势的落寞与哀苦,也有“孤灯挑尽未成眠”、“翡翠衾寒谁与共”的绵绵不尽的浓浓相思与深深自责。他是皇帝,也是丈夫,就应该担当起他的角色和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从表面看,是由于当时“翠华摇摇行复止”、“六军不发无奈何”,迫不得已,杨贵妃才不得不“宛转蛾眉马前死”。而实际上,唐玄宗应该心里很明白,杨贵妃自身是不可能兴起多大风浪的,是他唐玄宗给予了她一切——杨家的荣宠、奢华的生活、滔天的权势等等。此后果本该主要由他负责,是他唐玄宗利用、牺牲了杨贵妃而换得了自己的皇位,保住了李家江山。杨贵妃只是唐玄宗耽于声色,引发社会问题的“替罪羊”。诗中描写唐玄宗回宫后,对杨贵妃想方设法、不惜一切地在天上地下、人间仙境到处找寻杨贵妃,不仅仅是写他年老孤寂的心灵渴望慰藉、对杨贵妃浓浓深深的思念之情、刻骨铭心的七夕盟誓,实际上是写唐玄宗因独宠杨贵妃而致荒废朝政,引发安史之乱,以致给唐王朝带来了无法估量的严重危害,也给杨贵妃造成了不可逆的悲剧,这些难解的复杂矛盾和难以言说的自责、悔恨与伤痛,都使他辗转难安,难以解脱,想借觅寻杨贵妃以寻求心灵的慰藉。成也萧何败萧何,他无颜面见列祖列宗,更是愧对后世子孙;他得到了最美的美人,又不得不逼死她;获得了最宝贵的爱情,又不得不亲手葬送。这些都使他处于无限的痛苦反省忏悔自责、思念悲哀无奈无力中难以自拔。

——他能不“长恨”吗?

当然,诗歌也美化了史实,历史上唐玄宗是作为太上皇回宫的。回宫后,他住在太极宫(近于变相软禁),侍者较少,与外界隔绝,孤寂地生活着。他日日夜夜在这里徘徊怅惘,时时刻刻反省自责追悔。清冷漫长孤寂的夜晚,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能不追忆他当年的英雄业绩、万里江山、傲视天下;前拥后簇、美女如云、至尊无上的往事吗?然而往事如烟,此时此刻他内心的痛苦、心灵的撕裂又豈是平凡的小人物、今天的我们所能理解的?用陆游的词来形容最确切:“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更加深了他的“长恨”。

3.爱情事业何为贵——梦断情殇自长恨

诗中又有诗人自己的“长恨”。诗人借着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咀嚼回味了自己年少青葱时期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他与湘灵青梅竹马,却由于门第观念和当时的社会风气,为前途计,被迫与湘灵分开,直到37岁,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结了婚。婚后仍时时想起湘灵,直到42岁还写诗思念湘灵。在被贬谪江州司马途中,他意外与湘灵在符离相遇。此时的湘灵已40岁,依然没有出嫁,两人相顾无言,唯有抱头痛哭。后来,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京时,绕道符离,想与她再次相见,却已是人去楼空,空留遗憾。他一方面对初恋藕断丝连,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迫于家庭和门第观念,为了前途、事业割断了挚爱,最终也只能使其一直徘徊在对湘灵的思念追怀追逐与伤情咏叹咏唱中来寻求两全。《长恨歌》蕴含着白居易年少时的初恋悸动,暗蓄着他心灵深处永恒的愧悔伤痛。

——诗人又怎能不“长恨”呢?

《长恨歌》让我们感受了“长恨”的伤痛与无奈、责任与担当、愧疚与遗憾、自责与自悔等内涵,其意蕴复杂深刻,给人启迪。

参考文献

[1]尚永亮,杨建波.大学语文[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杨航琴.《长恨歌》传唱经久不衰成因考[J].名作欣赏.2017,32.

说明:参与本文写作的还有刘秀华,系潍坊职业学院讲师

(作者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长恨长恨歌意蕴
大林寺桃花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大林寺桃花
长恨歌——笔画设计
长恨歌
从“长恨”到“长生”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个体意识研究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金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